1、 中国历史上被忘却的战争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他们领导人民起义并没有错,但他们起义之后,没有一个不是杀人狂魔,或破坏狂,为什么会如此?题记一、战争与人口不少电视剧导演 甚至像张艺谋这样有成就的导演 热衷于歌颂暴君,英雄 、 成吉思汗 、 汉武大帝 、 朱元璋 ,不一而足。至于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这些历代公认的人渣恶魔(他们往往比一般暴君更凶残) ,居然在20世纪的中国,一个个奇迹般地咸鱼翻身,成了万众敬仰的大英雄。有必要看看真实的历史,先看以下数据:1秦末农民战争从西元前195到前205年西汉立国初的十年间,中国从2000多万人口,到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两三千户,消灭了原
2、来人口的70%。2汉武帝伐匈奴孝武帝乘其资(禾+畜) ,乃厉兵马以攘戎狄,廓地遐广,征伐不休,十数年间,天下之众,亦减半矣。末年追悔,故下哀痛之诏,封丞相富人侯。昭宣之後,罢战务农,户口渐益。 (唐杜佑通典卷七 )武帝伐匈奴延三十三年之久,人口减半。3更始、赤眉之乱西汉末年,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率土遗黎,十才二三。 ”(杜佑通典卷七 )汉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 ,人口数5959.4978万,到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 ,降到2100.7820万,减少了65%以上。4三国鏖战西元156年(汉桓帝永寿二年)人口5647.6856万,经过黄巾起义、董卓叛乱、三国混战,到公元
3、265 年,三国人口总计才不到757万,一百年战乱,使人口减少了将近90%!直到280年(晋太康元年) ,人口数才回升到1616.3863万。5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朝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人口数4685501,至589年陈灭亡时,人口数才2000万;北朝525年(魏孝明帝正光年间) ,人口数3200万,到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 ,仅仅52年时间,人口数降到2000 万,减少了三分之一。6隋末农民战争及太宗攻朝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 ,人口数4601.9956万,到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 ,没有官方人口数的统计,但按照当时每户平均5.17人,从户数300万来计算,为1551
4、万,在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他也好大喜功打朝鲜)之下,人口数才恢复到40年前的三分之一!7安史之乱755年(天宝十四载) ,人口数5291.9309万,到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699.3806万, 5年时间,损失率将近 70%!(上述数据来源于杜佑通典卷七 )8黄巢之乱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时有495.5151 万户,后周世宗(955 960)仅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黄巢建立专门的人肉加工基地(叫舂磨砦) ,以维持军队的食量,据有人简单统计,在整个黄巢战争期间,这个人肉加工厂吃掉的人口数至少在百万以上!这样的变态魔鬼却被某些人奉若神明!(数据来自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5、 )9宋金、蒙元之劫1122年(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全国人口 4673.4784万,1264 年(南宋理宗景定五年)人口数1302.6532万,不到150年的时间里,人口数减少了将近75%。而成吉思汗及其四个儿子在征服南宋以及整个亚洲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到底杀了多少人,已经无法统计,只是计算单位肯定得用亿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给世界造成巨灾大劫的恶魔,却至今还在被无数人歌颂,是不是希特勒如果成功了,也一样会被赞颂?(数据来源同上)10元末至明初本人暂缺可靠数据,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上的数据疑有误,故暂从略。统计数中的数据显示,元末到明初基本上没有人口数的变化,这不太可能,朱元璋的残暴在中国历史
6、上绝不亚于蒙元,甚至可以说是蒙元培养出来的,仅看他在和平时期制造胡兰党案残杀十几万人,就可推断他在战争年代的残暴。11明末农民战争及清兵入关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人口数5165.5459万, 1651年(清顺治八年)1063.3326万,减少了 80%!无论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清兵以及汉奸、明朝的官兵,他们都在屠杀人民!12太平天国根据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人口数41944.1360万,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人口数 37763.6000万,在43年时间里,人口减少了4200 万,而太平天国发生的时间是1851 年到1864年,所以上述数
7、据无法真实反映。有人做过非权威性统计,在这14年里,人口减少2.3亿!聊备一格待考。本文所用数据都有具体依据,但正如许多历史学家所言,这些数据并不准确,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在一齐作用:瘟疫、疾病、正常的死亡以及非战争因素的其他非常规死亡,等等,但即使扣除这些因素,以及数据本身的水分:例如统计人口时的缺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战争对历史上中国人的频繁灭绝。这样的现象,确实很难在世界历史上其他国家找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历史上经常性地发生这样的巨大灾难,这样的灾难会不会继续发生?如果可能继续发生,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二、 “英雄”们的烧抢屠戮业绩自古以来,杀人多寡在事实上成为英雄型号大小的衡量
8、标准,那么,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大英雄们到底是什么型号的,搞个排行榜也没什么不可以。(一)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儿女情长的名诗,霸王别姬成了千古美谈,满足着无数男人的英雄美女梦。但历史上的真实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项羽那些“破釜沉舟”之类的輝煌故事就不老调重弹了,要谈的是他的另外两件大事:1坑杀降卒20万人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将章邯眼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由于军中折辱降军情况严重,降卒们心生不忿,于是项羽在西进途中,到达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时,下令将二十万降卒全部活埋。 (史记项羽本纪 )2火烧阿房宫“居数日,项羽引
9、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同上)不过项羽确实具有多重性格,这在史记中都有清晰的表现,例如他也有宽容仁慈、虔敬虚怀的一面,但与这两件大恶相比,也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二)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不第后赋菊”是黄巢最著名的诗,如果说从中可见出其豪气、胆气,那么从他后来的行为中,却可以发现他的胆子之大、心肠之冷酷,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可能还是独一无二的。1滥杀唐王室、公卿豪门黄巢第一次攻入长安后,880年十二月十一日, “庚寅,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 )唐末诗人韦庄有句著
10、名的诗“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说的就是这件事,它对后来中国的政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血洗长安城881年十月,黄巢第二次攻入长安城,因为憎恨市民帮助官兵,纵兵滥杀平民,血洗长安:“丁亥,巢复入长安,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同上) 。3宗教与种族屠杀“据阿拉伯人记载,黄巢在广州杀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祅教徒,为数达十二万以至二十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4建立人肉加工基地 舂磨砦,作为军粮来源883年,黄巢军队围住陈州, “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
11、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同上,卷255)另外, 旧唐书卷二一四和新唐书卷二四八都有类似记载。新、旧唐书都说他围陈州 300多天,日杀数千人,照此算来,如果日食千人,十个月即为30万人;如果日食3500人,即超过 100万人被杀吃掉!范文澜先生秉持阶级斗争论,为了维护黄巢的光辉形象,千方百计地不承认这一许多史书都记载的事实,引人深思。(三)李自成1残忍明史卷三一九曰:“性猜忍,日杀人斮足剖心为戏。 ”攻下襄城之后,“自成劓刖诸生百九十人。 ”为了使战马凶猛, “剖人腹为马槽以饲马,马见人,辄锯牙思噬若虎豹。 ”2屠城及滥杀宗室明史卷三一九:“攻城,迎降者不杀,守一日杀十之三,二日杀十之七,三
12、日屠之。凡杀人,束尸为燎,谓之打亮。城将陷,步兵万人环堞下,马兵巡徼,无一人得免。献忠虽至残忍,不逮也。 ”“陷平阳,杀宗室三百余人。”3害民、不恤民力、虐待儒生明史卷三一九:攻下西安后, “自成大掠三日,下令禁止。改西安曰长安,称西京。大发民,修长安城,开驰道。 ”“又以士大夫必不附己,悉索诸荐绅,搒掠征其金,死者瘗一穴。 ”李自成的这些做法在李岩来到军中之后有所收敛,但在他杀害李岩之后,又继续故态重萌,无所自律。4烧昌平、纵兵京城打砸抢杀,抄国库、临逃之际纵火烧紫禁城明史卷三一九:进入北京城之前,焚烧昌平入城;攻陷北京城之后,“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征诸勋
13、戚大臣金,金足辄杀之。焚太庙神主,迁太祖主于帝王庙。 ”一片石兵败后,逃回北京城, “自成至,悉镕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二十九日丙戌僭帝号于武英殿,是夕焚宫殿及九门城楼。”(烧紫禁城时间转换为西历是1644年6月4日)(四)洪秀全成吉思汗在杀人数量上、黄巢在创造人肉加工厂方面,各有千秋,创造世界纪录,那么洪秀全则亦有其长,三人在地狱里若相聚切磋,必能各取所长,大大丰富地狱事业。1宗教屠杀与反文化天京事变之类的事,大家已是耳熟能详,所以就不多谈。关于这个人的史料,目前争议很多很大,他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创立邪教,带着一帮疯狂的徒众,全面反对中国文化。太平
14、军所到之处,不但捣毁孔庙,就是关帝庙、岳王庙也在其破坏之列 只是他们亡得太快,来不及渡江砸毁孔林 最后只能让“红卫兵”继承未竟之业,未能拔到头筹,想必天王在地之灵,颇多遗憾。洪秀全痛恨佛教、道教,见道士、和尚则杀。洪秀全不允许人们阅读任何中国本国的书籍,直到东王杨秀清装神弄鬼假扮天父附体之后,说儒家经典有与拜上帝教相通者,儒家经典才获得阅读许可,而且只有经过专门的删书馆删书后,人们才能读到。2反人伦这个奇怪的政权搞所谓的男馆、女馆,男女分别居住,几乎完全禁绝母子、夫妻、兄弟姐妹接触,即使接触也得特许,而且不得在一起厮守,男女不准谈恋爱,否则即为犯天条。如果犯有奸淫者,还会被处于点天灯的酷刑。至
15、于后来盛传的所谓男女平等,那也就是个哄人的笑话罢了, 太平天国的妇女并没有什么地位。洪秀全的正式娘娘就有 88位,其他嫔妃不计其数。除非把他们搞的抓阄配夫妻、女兵参战视为男女平等,否则是不存在什么男女平等的。3抢劫儿童与妇女太平军每攻破城池,劫掠人口是常事,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就在兵民死亡达10万以上的 1853年破武昌之际,杨秀清还一次选美就选了60个!不过话说回来,在盘点这些屠夫们业绩的同时,与他们演对手戏的官兵们也往往同样残忍无道,有时有程度的差别,而有时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例如黄巢以人肉为军粮,唐将张巡、许远也将一城百姓吃空;张献忠在四川大屠杀,清兵的大屠杀之地遍及全国;湘军、淮军镇压
16、太平军过程中,他们杀的平民未必就比太平天国杀的人少。曾国荃入天京,纵兵杀烧抢掠,也是恶魔。为什么中国历代盛产这类恶魔?也许,只有全面进入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才能找到它的原因,寻找可能的答案,而这或许并非只有一点满足知性好奇需求的功用吧。三、内残型政治:自杀性震荡的成因分析像中国这样,短则百年,长则数百年间总要发生一次自杀性震荡,而且来势之凶猛,举世罕见。这引起很多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不是如此?每一次劫难来临之际,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暴君?为什么暴君们的暴虐程度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汉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成为如梁漱溟先生所谓的早熟的文明。与西方历史相比,3
17、000年前就建立一个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政权,确实是一个奇迹。最初的汉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西方相比更为封闭,这种封闭性使得周边未开化地区缺乏可比较对象,并且能够充分甚至唯一地显示了汉文化的先进性,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汉文化具有高度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以至于自秦以后,借助文字统一和科举制两样法宝,雪球滚了1700年,就滚出一个疆域比较稳定的大帝国:满清王朝。更为奇迹的一点是,近代以前,每一次异族的成功入侵,如果不被汉文化同化,就只能做个短命王朝,蒙元统治一百年已经算是命大的,但最终还是烟消云散;满清入关,积极汉化,但最终结果是连满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满族人与汉族人基本上无法分辨。可见近代之前,汉
18、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所具有的融化力确实全球罕见。但是,无论这个雪球的核心部分有多大,其本身有许多内在问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历代自杀性震荡的渊薮。1家产官僚制与传统型统治的弊病家产官僚制是一种家产制与官僚制结合型态的支配类型,它的特点是随意性、等级性和平等性的结合,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典型状态是皇权与科举制的结合。这种结合导致,官僚制部分不可能是如西方近代来的精确化行政,因此在赋税核算方面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这给官僚腐败创造条件;皇权部分则在官僚群体的利益共同体制衡下,一则无法完全恣意妄为,二则不能贯彻于人民有益的政策。当皇帝个人能力很强的时候,皇室权力往往会比较稳固,官僚制的对抗能力就减弱,如果
19、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作为,这时往往国家治理得不错,例如康熙王朝最具有典型性;如果皇帝奉行强势皇权,但治国水平并不高,而且对待官僚和人民都比较暴虐,这时官僚制缺乏有效的抵抗能力,就会匍匐在强势皇权之下,出现时好时差、波动幅度很大的治理状态,例如汉武帝、明太祖都是典型。皇权时代,每一个朝代,几乎都奉行祖制,这种传统型政治是利弊参半的。因为时代会发生变迁,王朝初期立下的规矩未必适用后代,胶柱鼓瑟地治理就会给社会制造灾难。例如,明太祖在胡兰党案之后,立下废除宰相制度的规矩,这给明王朝276年的统治带来莫大困扰,无怪乎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篇,劈头第一句就是: “有明一代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相反,
20、宋朝之所以文化灿烂、内政可圈可点,也跟宋太祖立下不许滥杀文臣有关,不然像苏东坡这样的官员兼“公共知识分子” ,一百个脑袋也给砍了。虽然并非所有祖制都被后代奉行不辍(例如明太祖立下太监干政者杀的祖制就没能执行下去) ,但总体而言,历代中国政治总体而言具有明显而强烈的传统型治理的特征。可以说, “奉天承运”的天命论是历代皇权致力于卡里斯玛统治的基础性努力,而传统型治理则是力图将卡里斯玛固化的一种努力,在韦伯提出的三种统治类型(卡里斯玛型、传统型、法理型)中,中国古代的治理中都有,其中法理型却是最弱的。出于皇权自身的需要,中国在土地制度上一直奉行土地皇有制和授田制,在半官僚制的结合下,它导致了土地所
21、有权行使上的二级处分权现象(详见拙作从土地所有权看3000 年中国 ) ,这种二级处分权的直接后果是获得授权的臣民在历经数代统治之后,其土地权利极不稳定,这是皇权本身以及官僚们以代理执行皇权借口侵害人民利益的产物。许多史家都说历代农民战争缘于土地兼并,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基于自由市场的正常的公平交易导致的土地兼一般不会导致农民起义,只有不公平的巧取豪夺式的土地兼并才会导致农民揭竿而起 如果农民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他们为什么要起义?2集体无意识的侥幸型生活方式荀子劝学篇中有个寓言,说南方有种鸟名叫蒙鸠,他们用羽毛做巢,还用发丝将巢精心编织。但大风一吹,巢就被摧垮,蛋破雏亡,因为鸟巢所依托的是
22、芦苇穗。土地二级处分权就相当于上述的鸟巢依托之所:芦苇穗。古代的土地二级处分权导致了一种独特的权利状态,即权利是不稳定的,当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处分自己的地产,没有官方干涉的时候,他的权利是完整的,一旦官方介入,尤其打着类似于“公共利益”这种皇帝旨意旗号的时候,他的权利就要遭殃。然而,权利不稳定并非没有权利,不稳定仅仅是不稳定,它意味着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权利还是存在,而且可以放心行使的。于是,在普遍的大众中就形成一种心理结构,就是侥幸的生活着,只要灾难不直接降临到自己头上,对官府豪强的横行霸道就只作壁上观,而这是普遍的人性,没什么可谴责的。只有当官僚极端腐败,并且联合豪
23、强地主,随意侵害人民,尤其是可能还夹杂着天灾,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侥幸生活下去的期望被彻底打破时,改朝换代才会开始。这种侥幸型生活还带来几种情况,一是结合祖先崇拜,中国人重视生育、渴望多子多孙,这也是用人口来抵御可能的公权力骚扰以及近邻压迫的重要手段;二是喜置田产,由于农耕社会对土地的依赖,以及土地的非绝对产权,导致了人们对田地的渴望,这变成了一种农业社会下所有人的唯一保障,在政府重农抑商的长期政策下,中国人的投资热情始终集中在土地领域;三是缺乏外拓热情,与西方相比,中国人留守田土,享受天伦之乐的意识大大超过他们,当然,这与中国的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以及宗法制都相关。这种侥幸型生存方式
24、,导致人们的两种生活倾向,一种是吃光用光,只看今天,不顾明日;还有一种生活倾向正好相反,除了日常最起码的开支,其他都储蓄起来。前者产生流民,后者产生吝啬鬼。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还有不少商人、乡绅在儒家福利国家思想之下的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的善举,包括政府也经常以平准法调控金融,放粮济民,但如所周知,这些福利之举也常常被腐败官僚侵吞。侥幸型生存方式对社会来讲,最大的弊病则是积累矛盾,拖延解决,以至于最后社会全面爆炸。当侵扰尚未普遍化的时候,未遭侵害的人都只会作壁上观,而不会去帮助弱者。权利的完全剥夺会促使人们为权利而斗争,但博彩式的侵权只会导致侥幸心理,这种心理稀释了人们争取自己权利的强烈诉求,直到
25、当灾难大面积地落在许多人头上,大家都觉得没活路的时候,压抑已久的情绪就会全面非理性地爆发,内战之火也就熊熊燃起。3、从家到国:窝里横中国历代王朝,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窝里横。这是一种保守的内守型文化的特点。即使从日常的家庭关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现象,许多人家,所谓的一家之长的男人,在家人面前摆足了权威,但在对外邻居的关系上却四面讨好、八方玲珑,深怕得罪了人。这样的现象不独古代如此,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家庭不也是比比皆是吗?明代中国在这方面可谓典范,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方人对于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居然毫无军事目的十分惊讶,他们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对于明王朝而言,下西洋是为了弘扬国威(有说
26、法是为了找建文帝) ,摆出一幅和平使者的姿态,然而,看看明王朝对待本国官民的暴虐统治,我们很难得出其热爱和平的结论。可以想象,如果在西洋途中,遇到蔑视王威者,他们还能继续和平?即使像满清这样骁勇善战的民族,在汉化之后,也变得萎靡不振,晚清时代与康熙时代可谓天壤之别。这当然与明朝确定下来的成熟科举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此处就不多谈了。这种窝里横现象并非所有农耕民族独有,而是与前面所说的土地二级处分权之间关系很大,土地权利的非稳定状态所导致的人们对生活变化的恐惧,对于自己孜孜以求而获的权利失去的恐惧,都使得人们普遍地养成勤劳但不勇敢的人格特征,对弱者蛮横正是怯懦的表现。近代以来,中国在外交上的表现,
27、特别说明这一特点。对于曾国藩的人格,及其理学思想以及他作为晚清忠臣这些方面,我都深为佩服。但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的杀伐之心却令人心悸(他作为一个理学家,在自己的日记中也表达了这种忏悔) ,当李鸿章问他外交策略的时候,他说了一个字,对待洋人要“诚” 。幸好李鸿章没那么傻,不然清朝的外交岂不更加一塌糊涂,他不明白西方的外交政策除了利益,从来没有其他东西 这一点至今也没有什么改观。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直至现当代一直在延续,对待外国尽心逢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待国人生杀予夺 “宁与外贼,不予家奴” ,然而有趣的是,普通国人相应的政治思想结构也是“宁要本族魔鬼,不要外族天使。
28、 ”人们往往将这些现象简单归因于小农思想,而实际上其主要的心理来源是多方面的。4、人口与资源的冲突在前现代,地域辽阔的中国,往往人口本身就是资源,人口是赋税、徭役的基础,也是兵员的来源,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希望人口多多益善。但是唐杨炎发明两税制之前,人头税也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即便如此,授田制下的新生人丁可以获得新的土地,依然在促使人口的增长。但是,由于土地的数量有限,地力也有限,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之下,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土地无法继续承受人口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加官僚的腐败以及各方面综合因素,就会加速人民的全面贫困化。人口膨胀使得科举制中举难度大大提高,人口膨胀使得有限的土地
29、不能养活过量的人口,即使在明代,传入土豆、红薯等易于生长的农作物,却在迅猛膨胀的人口中,其效用被抵消,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未能提高,反而下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清王朝实行摊丁入亩制,所谓“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在前现代无疑是一项善政,然而,这项政策直接促成了中国人口迅猛增长。康熙五十一年的人口数是2462.1324万,短短十二年之后的雍正二年(1724 年) ,人口数就达到 12611.0000万,是十二年前的五倍多!120年后,中国人口数就到达4亿以上!即使我们考虑不同时代的种种变量,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历代的严重问题,人多了养不了,人少了百业凋敝,当帝国承平日久,贪腐滋生,而人口却因为和平而增长,到最后,土地不能承受这重力,中国又缺乏欧洲人的那种自由、冒险性格,缺乏殖民心态,于是,削减人口最残忍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内战就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