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永安镇历史.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531303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安镇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永安镇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永安镇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永安镇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永安镇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鼎湖区永安镇历史沿革永安镇位于鼎湖区东南部,东邻佛山市三水区青歧镇,东北接四会市大沙镇,南临西江,与沙浦镇隔江相望,西与广利街道相邻,北与莲花镇接壤。镇政府所在地为永安社区。永安镇水陆交通便利,南临西江,历史上水运曾是客、货运的主要渠道。镇内横槎涌、贝水涌、波罗窦涌(大包渠) 、新窦涌,属西江水系,用于灌溉、排涝。镇南面是东西走向的西江堤路,永莲公路、贝水大道由南往北贯穿镇区。国道 321 线在镇北面东西贯通,连接端州和广州,市公交 25 号车由端州至贝水圩,24 号车由端州至永安社区。居民公交出行率超过 20%。在建的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珠外环江肇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轻轨在镇内经过。建设中的

2、轻轨肇庆东站坐落在辖区内,是南广、贵广、轻轨的交汇点,是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永安镇因永安圩而得名,有寄寓百业兴旺,永远安宁之意。历史沿革有永安乡、永安人民公社、永安区,1986 年始称永安镇。明洪武年间,高要县设厢、乡、都编制,在境内设下围乡和亲仁乡,永安镇隶高要县下围乡横槎都、宝槎都、榄冈都、长利都和亲仁乡的头溪都。光绪三十年(1904 年) ,隶高要县四班第七区宝槎都、贝水都、冈陵都和槎西都。民国 17 年(1928 年) ,隶高要县第四区宝槎乡、贝水乡、冈陵乡和槎西乡。民国 32 年,隶高要县第四区槎贝乡和槎冈乡。1953 年 5 月隶高要县第九区三八乡、甫草乡、桂溪乡、岐溪乡、岐洲乡

3、、新围乡、新村乡和中社乡。1955 年 2 月,隶永安区槎冈乡和槎岐乡。1958 年 3 月,隶高要县永安乡。同年 10 月成立人民公社,隶广星人民公社三团。1959 年 7月,撤销广星人民公社,成立永安人民公社,辖依坑一、依坑二、曹王、分界、连(莲)塘、古围、六桥、大布、蔗村、罗布、布基、富廊、崖州、高兰、新朝、横槎、桂溪、永安、夏江、苍南、甫草、四股、江溪、双布、大朗、岐洲、贝水、大社、伍南、新村、长涌大队。1983 年改为永安区。1986 年撤区建镇,为永安镇。1988 年划归鼎湖区管辖。1994 年,从永安镇分出设莲花镇,永安镇辖高兰、新朝、横槎、桂溪、永安、夏江、苍南、甫草、四股、江

4、溪、双布、大朗、岐洲、贝水、大社、伍南、新村、长涌管理区。1995 年 4 月,从永安镇分出设贝水镇,永安镇辖高兰、新朝、横槎、桂溪、永安、夏江、苍南、甫草、四股、江溪、双布、大朗管理区。2002 年 1 月,撤销贝水镇,其行政区域又并入永安镇。2011 年,全镇总面积 78 平方公里,辖高兰、新朝、横槎、桂溪、永安、夏江、苍南、甫草、四股、江溪、双布、大朗、岐洲、贝水、大社、伍南、新村、长涌 18 个村委会和永安、横布 2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 78 条自然村、137 个村民小组。2011 年末,总户数 9910 户,总人口 31089 人,其中少数民族 169 人,流动人口 7963 人。

5、开始加强水利建设,对丰乐围 18.8 公里长的堤段逐年加高培厚,完成联围筑堤工程、环山开渠截洪排水工程,建成一级电动排灌站 5 座,二级电动排灌站 44 座,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内塱水位,解决低塱成涝的威胁,使全镇农作物旱涝保收。1982 年,永安公社与广东省农科院、高要县外经贸局等联合成立“养鸡专业联营公司“ ,年产鸡苗 60 万只,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深圳、珠海等地。永安镇盛产优质大米,还有肇实、塘鱼、黑鬃鹅、鲜蛋以及龙眼、芒果、香蕉、无渣粉葛、生姜、莲藕、各种无公害蔬菜等。20 世纪 90 年代,农业产业结构由分散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农业产值实现较大增幅。2011 年,全镇耕地面积

6、3.84 万亩,鱼塘 3.56 万亩;养猪专业户 1982 户,三鸟专业户 1048 户,养鱼专业户 1567 户,全镇生产粮食 1.27 万吨;生猪饲养量 29.06 万头;家禽饲养量 27.39 万只;水产品量1.70 万吨。生猪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三鸟养殖业产量稳定提升,继续成为永安镇农业基础产业。经济作物推进韭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夏江、横槎村韭菜生产基地为龙头,相继四股、新朝、桂溪、贝水、高兰等村也成为韭菜生产基地,其销售覆盖面已由本区为主,向东拓展至佛山三水区,永安镇韭菜产业产值已超千万元,成为永安镇农业的新兴产业。2011 年,农业总产值 7.56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 29%

7、。改革开放后,永安主要企业有红木家具厂、木制品厂、电镀厂、电脑机绣厂、塑料厂、金属家具厂、弹簧厂、彩色印刷厂等,形成了机械工业、二轻工业、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砖瓦业等行业体系,成为肇庆市规划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1988 年 1 月,被广东省政府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2002 年建成恒泰工业区。2004 年建成陶瓷工业区。2007 年引进肇庆市新金丰染整有限公司。2010 年建成广新星湖科技产业园。至2011 年,形成了陶瓷、染整、箱包、新型金属制造等主导产业,有工业企业 43 家,工业总产值 46.50 亿元,占社会总值的 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7

8、 家,职工总人数7993 人,总产值 45.40 亿元,工业增加值 10.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 )2011 年,全镇有商业网点 533 个,职工 2316 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24855 万元,比上年增长 21%。有城乡集贸市场 2 个,市场面积 1.2 万平方米,年成交额 1.14 亿元。外贸出口产品有瓷砖,主要销往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年出口总额 567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35%。2011 年,财税总收入 1.02 亿元、其中国税收入 7700 万元、地税收入 2500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32%,31%,37%。永安镇成为鼎湖区首个税收突破亿元大关的镇。教

9、育强镇建设从 2008 年开始,先后撤并 10 所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11 年,区、镇财政共投入 1080.7 万元支持永安镇教育事业发展。新村小学新建教学楼 2 栋,永安镇初级中学和永安中心小学泥面运动场全面改造为塑胶跑道运动场,修建中小学学生食堂、宿舍,改善中小学校各种功能场室。2011 年,有初级中学 1 所,在校学生 1135 人,教职员工 71 人,初中适龄入学率 98.8%。完全小学 2 所和小学分教点 1 个,在校学生 1692 人,教职员工 87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小升初升学率 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 100%。幼儿园 4 所,在园幼儿 737 人

10、,专任教师 56 人。2011 年 10 月,永安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组验收,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2011 年末有镇文化站 1 处、广播电视站 1 处,有线电视用户 3691 户,入户率 37.21%。有村级文化广场(活动中心)1 处,各类图书室(含农家书屋)18 个,藏书 3.06 万册。全镇建有篮球场 34 个,乒乓球台 20 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 36%。被评为“广东省文明镇“。永安有“夏江贝丘遗址“,距今 6 千年前,夏江已有人居住;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甫草“梁氏大宗祠“ 。永安镇建国前有私人诊所 20 多间,西医诊所 1 间,医务人员 20 多人。1992 年,

11、永安镇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2011年有卫生院 1 间、卫生所 1 间、卫生站 18 个、医务人员 84人、床位 40 张,每万人拥有病床 13 张,固定资产总值 449万元。2011 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8 户,人数 17 人,支出 3.9 万元,比上年增长 8%,每月人均 408 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132 户,人数 213 人,支出 30 万元,比上年增长 7%。五保户 14 人,敬老院 1 间,床位 15 张。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2.6 万人,参保率 100%。2011 年末,有邮政分局 1 处,代办所 1 处;有电信企业 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8000 多门,固定电

12、话用户 5000 多户,电话普及率 60%;宽带用户约 3000 户,移动电话用户3000 多户。安镇建国前后时期的情况建国前永安分为槎岗、槎贝、人和三乡。建国初期属第四区管辖,1952 年分为 13 个乡,1955 年改属第九区管辖。1956 年小乡合并为 4 个大乡(永安、莲塘、贝水、宝槎) 。1958 年初再把 1 个乡合为 1 个乡,名曰“永安” 。1958 年 10月与沙浦、广利联合成立广利人民公社,1959 年 10 月,永安从广利公社分出成立永安人民公社,辖人和、宝槎、槎西、贝水、冈陵 5 个乡,83 个行政村。1983 改为区建制,1986 年 11 月撤区建镇。全镇总面积 2

13、08.96 平方公里,总人口 51497 人,自然村 114 条。1988 年划归鼎湖区。永安镇地处平原低塱区,建国前堤围多决,受洪涝威胁面积较大。从 1950 年开始对丰乐大围 18.8 公里长的堤段,逐年加高加厚;完成联围筑堤工程 18 宗,全长 81.8 公里;完成环山开渠截洪排水工程 10 公里,开涌 4 条,建成一级电动排灌站 5 座,装机 43 台,二级电动排灌站 44 座,总容量为 8000 瓦,建成解决易涝面积 6.7 万亩的排涝工程;建成东、西、中引九坑河水灌溉工程 3 宗,全长 34.5 公里;平整土地,完成田园方格化 2.5 万亩;整治了排灌系统,降低了地下水位,解决了低塱成涝的威胁,使全镇农作物旱涝保收。永安镇是个鱼米之乡,有鱼塘 9100 亩,耕地面积 87386 亩。建国初粮食产量为 1285 万公斤,1980 年堤高到 3500 万公斤。1986 年水稻种植面积 20885 亩,总产 4034 万公斤。永安镇 2000 年后的新情况2002 年 1 月 22 日,贝水镇人民政府被撤销,贝水镇并入永安镇,辖地划归永安镇,新镇政府名称继续沿用“永安镇人民政府”。新的永安镇辖下村包括:永安村、横槎村、桂溪村、夏江村、四股村、高兰村、新朝村、大朗村、甫草村、江溪村、苍南村、双布村、新村村、岐洲村、大社村、贝水村、伍南村、长冲村、脉地村、鹤田村、龙湾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