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历史原貌偏离甚远的赵氏孤儿(2010-12-09 16:00:50) 拗不过朋友所托,昨晚熬夜,认真看完了陈凯歌的新片赵氏孤儿的碟片,片子的艺术成就如何,不是圈内人暂且不敢多嘴,我只想就电影中陈凯歌所精心编撰的故事情节,还原一下这段“春秋忠义”的历史真实原貌。“赵氏孤儿”的历史大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在周诸侯国之一的晋国内部,晋公室与晋国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赵氏族诛,是晋国卿大夫各集团之间矛盾的一次公开冲突,也是晋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赵氏族诛故事的蛛丝马迹,最早出现在左传。然而其中所呈现的这段历史与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有着较大不同。根据左传记载,晋襄公时
2、,赵氏家族的掌门人赵盾,驱逐了狐氏势力,提拔了自己的亲信韩厥,开始独揽晋国朝纲。晋襄公之子晋灵公继位后几次设计,欲置赵盾于死地,赵盾被迫逃亡,其弟赵穿一怒之下竟杀死灵公。归来后的赵盾拥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史称晋成公。自此赵盾如执傀儡,玩君王于股掌之中,成为晋国第一位权臣。晋成公吸取晋灵公的失败教训,不敢再与赵盾明火执仗地对峙,但暗斗仍在继续。公元前 600 年,不可一世的老赵盾死去,其子赵朔接班,赵氏依然掌控着晋国的大权,赵朔还娶了成公女儿庄姬为妻。晋景公继位后,不动声色地提拔栾武子为正卿、中军将,试图借助栾氏家族势力排挤赵氏,赵氏族诛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赵盾死后,赵朔与叔叔赵括(与赵国纸上谈
3、兵的赵括同名,但不是同一个人)、赵同之间的嫡庶争执,使赵氏家族的内部矛盾日益凸现,一个偶然因素促成了整个事件的爆发。赵朔英年早逝,庄姬公主耐不住青春寂寞,红杏出墙,与丈夫的叔叔赵婴勾搭成奸。作为家族掌门人的赵同、赵括,不能容忍这种辱没门庭乱伦之风,行使起掌门权力,把赵婴流放到齐地,致使赵婴客死他乡。史载,赵婴被放逐时曾向赵括告饶:有我在,栾氏不敢轻举妄动;我如不在,两位兄长就有性命之忧了。可惜二人当时没有听进去。为了报复,庄姬凭借其公主的身份向晋景公告状,诬陷赵同、赵括要犯上作乱。早已磨刀霍霍的赵氏政敌栾氏和郤氏,以此为借口落井下石。公元前 583 年,以景公为首的各方势力同时扑向赵括、赵同,
4、于下宫诛杀了赵氏一族,史称下宫之难。左传中记载,这次行动主要针对赵括、赵同两家,随母庄姬生活在宫中时年八岁的赵武毫发未损。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氏家族。而此时,受到赵盾生前提拔的晋国执政大夫韩厥献言:“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如果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会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谁还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席话,挽救了赵氏家族血脉,赵氏封地也得以保存。虽然赵武成年后,在晋国也曾有过一番作为,但赵家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再也无力与君权争锋,赵氏家族专权晋国政坛长达四十年的历史戛然而止。晋国从此陷入卿大夫无休止的争权夺势斗争中。王室无力左右局面,最终导致晋国末年六
5、卿专权局面。以上史料记载,我们没有看到八义士前仆后继的牺牲,没有看到述说忠义的悲歌,有的只是统治阶层尔虞我诈的宫廷丑闻,那么,电影所展现的这段赵氏孤儿复仇的故事原型,又典出何处呢?赵氏孤儿的成型记载主要源自史记赵世家,史记中,赵武成了赵朔的遗腹子、庄姬与赵婴私通情节被删,增添了屠岸贾这一导致赵氏家族被灭族的刽子手。司马迁还完成了托孤、救孤、抚孤、复仇等主要情节的设置,就这样,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搜孤托孤的“大历史”就此浩浩荡荡地展开了。古籍专家杨伯骏先生曾就此评论道:史记诸世家包括晋世家多取自左传国语,而赵世家却不同。赵世家记载赵氏被灭与赵武复立,全采用战国传说,与左传国语不相同,不足为信史。历
6、史上围绕赵氏孤儿事件的真伪,自汉代王充始,到唐代李翰的蒙求记、刘知己的史通、宋代的梁氏史记志疑,一直到当今的各家学者,从未停止过探究与争鸣,2500 年前的这段历史扑朔迷离,令世人疑惑。中国的政治史,历来有“左巫右史”之说法,就是这史,又有一多半是为了洗脑正人心,用春秋笔法写就的。到了元代,元杂剧赵氏孤儿,进一步发展了由司马迁奠定的故事情节,增加程婴献子的情节,彰显了以程婴为代表的节义精神。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各个朝代都接着被改编,京剧、秦腔、豫剧、越剧,在多个剧种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只是这改编大军中的一名新兵。这个镌刻着忠义与良心却背离了史料真实的故事,不仅成为中国历代舞台上
7、的宠儿,清代时还曾漂洋过海远赴欧洲。清康熙二十八年,法国传教士马约瑟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他开始学习汉语。马约瑟认为让中国人皈依天主教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解释中国经典的真正含义,罗马教廷上层把这种索隐派观点视为异端而严禁发表。雍正三年,已经 59岁的马约瑟阅读到法国人傅尔蒙关于中文的论文摘录,如同看见一根救命稻草,他认为傅尔蒙是他认识的唯一有能力帮他传播他的理论的人。在与傅尔蒙的通信中,马约瑟希望能通过对方在法国发表他的著作。由于自己的作品被耶稣会禁止出版,他表示傅尔蒙可以把收到的著作作为自己的东西发表。这一时期,马约瑟除了写出五卷汉语札记手稿,还有一个重要成就,那就是翻译了元杂剧赵氏孤儿,但
8、那只是作为自己手稿可以顺利出版的小礼物。1731 年底,马约瑟几经周转终于将手稿和法文版赵氏孤儿交予傅尔蒙手中,可惜马约瑟所托非人,这位被称为汉语权威的傅尔蒙人品却不怎么样,他把马约瑟的文稿说成是粗糙之作,将其束之高阁。所幸的是,转交包裹的中间人、耶稣会的杜阿尔德,意外发现了赵氏孤儿的译文。1735 年,杜阿尔德把它编入中华帝国志一书中,于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法文版这才正式亮相欧洲。杜阿尔德发表马约瑟的译作时,正值法国文坛掀起有关戏剧教化功能的论争。耶稣会一直把戏剧当做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赵氏孤儿这部悲剧的巨大感染力,成为耶稣会在争论中一个有力的佐证。事实上,马约瑟在译介过程中,将占元杂剧一半篇
9、幅的以诗歌唱段全部删去,他认为这种唱词不易理解,对欧洲人更是晦涩难懂。他的译本仅是保留原作故事梗概的节译本,中国原剧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早已荡然无存。尽管如此赵氏孤儿在法国一经发表,还是引起了轰动,甚至在整个欧洲不胫而走。几十年间先后被译成了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种版本。1748 年,意大利著名诗人梅达斯塔苏根据赵氏孤儿创作了歌剧中国英雄。1752 年,该剧在奥地利维也纳皇宫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赵氏孤儿是第一部被翻译为外国文字的中国戏剧作品。正是通过这个被称为东方哈姆雷特的孤儿复仇的故事,中国文化开始在欧洲备受追捧。时至今日,这个忠肝义胆,荡气回肠的故事,还在不断被改编、被呈现。人们早已忘记了它与历
10、史真实的偏差,而只愿从中挖掘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批评它愚忠也好,赞扬它忠烈也好,如此动人的故事纵使偏离了真实的历史,人们依然愿意用它寄托对忠义的美好向往。历史偏差一:屠岸贾人物或为虚构。除了史记赵世家,在左传和史记晋世家中都没有关于屠岸贾的任何记载。历史偏差二:赵氏满门被诛或源于庄姬通奸。左传中记载,景公要诛赵氏,与赵氏的专横以及赵氏与其他各卿之间的矛盾是分不开的,但直接导火线还是庄姬关于赵氏作乱的谗言。庄姬或许不是赵世家中所说的贤妇人,而是一心报复祸及赵家的罪魁,是她直接导致了赵氏的灭亡。历史偏差三:孤儿赵武并非赵氏遗腹子。左传和晋世家均未提到赵武是赵朔的遗腹子。下宫之难发生在公元前 58
11、3 年,而赵朔是死在公元前 589 年齐晋鞍之战以前。历史偏差四:孤儿成为屠岸贾义子。史记中孤儿被藏匿在山中长大,陈凯歌的电影则改为由屠岸贾和程婴共同抚养,并成为屠岸贾的义子。历史偏差五:程婴主动献子,或为杜撰。左传中,并没有记载程婴献子的情节。史记中程婴和公孙杵臼“谋取”“他人婴儿”慷慨交给了屠岸贾。而在后来的各个版本以及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献子却必须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说完历史,捎带说一下电影。说到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为了票房无奈披上一件忠义的外衣,在国人灵魂空洞、内心浮躁的当下,我相信陈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至于说到要不要把他们往大师级级别上吹捧,你看看勇敢的心,看看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中央车站美丽人生生死朗读等等,你自然就会明白了。本文只谈历史,不作一篇影评,用我的文字为这类电影写影评,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