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历史“复活”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萧县中学 梁军峰邮政编码:235200 电话:13955753956电子邮箱:【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复活 兴趣【摘要】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拉近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距离,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正文】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历史学科又具有包罗万象的优势,按理说应该成为中学生喜欢的课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地方的学生厌烦历史课成了很普遍的现象。历史课遭冷遇的原因之一是历史知识自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中学生觉得历史都是“陈谷子,烂芝麻
2、” ,离现实太远,因此设法“缩短”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死去的历史重新活起来,应该成为提高中学历史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以作引玉之砖。一、 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单调生硬的语言会让尘封的历史更加遥不可及,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让僵化的过去起死回生,从而引起青年学生学习的兴趣。限于篇幅,教材中对史实的描述往往比较概括简约,教师单纯的复述教材很难对学生产生感染效果,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要加入“血肉” ,重视细节,让历史事件“丰满”些。口语化、情节化、具体化的语言描述能让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我在讲选修20 世纪的
3、战争与和平中的“巴黎和会”时,这样描述:“英法美操纵巴黎和会,被称作狡猾的狐狸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既想惩治德国,又不愿过分削弱它;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被称做老虎 ,典型的复仇主义者,意在称霸欧洲大陆,因此竭力主张支解德国;远涉重洋而来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带来十四点原则 ,表面标榜和平,实则想主宰世界,在假面具被英法撕破之后,败兴而归;日本关心的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对欧洲事务很少插嘴,被称做沉默的小伙伴” 。通过形象的描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斗争又勾结的矛盾冲突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逼真的历史表象。此外,适当的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修辞也能
4、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短句排比连用让历史场景宏伟壮观;比喻类比使抽象的历史概念迎刃而解;匠心独具的诙谐幽默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功。历史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时空差距,成功地运用语言艺术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历史重放青春光彩。北京四中的李明赞老师是这样描述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语言的:讲述性语言如行云流水,问答性语言似巧设机关,情感性语言像春风化雨,激励性语言是点石成金。京剧演员讲究唱、念、做、打,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也要做足功夫。当然,我们在做到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也要保证语言的纯净、科学和严谨。因为历史学科是相对比较客观的社会科学。二、 灵活有趣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主要是吸收传统教学和近代直观教学的
5、有效经验,根据教材,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图形、音乐、文字等信息方式,再现教材中的情境表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掩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过去性特点,增强历史知识和青少年之间的亲和度,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从而减少对历史的陌生感。我在教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时,班级恰好四排学生,我让他们分别代表儒、道、法、墨四家,然后快速浏览教材并记住相关学派的主张,四组学生选出自己的代表相互辩驳诘难,让学生切身体会战国时思想界活跃宽松的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授红军的战略转移时,我制作了一个红军长征的动态地图,在教师的投影上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把
6、繁琐的教学过程简单明析化了。当然,情境教学的方式不拘一格,并不是都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要能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创造一个特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就行。比如我在讲西安事变时,先让学生课下预习,安排历史小组的同学编一个同名的短剧,上课时,用二十分钟时间表演话剧,再让其他同学结合此剧谈谈对西安事变的看法,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我做总结。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重要地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了一个宽松、活泛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事后同学们说西安事变再也不是冰冷的文字了,它在我们的课堂上“重演”了。不过,我们在进行历史课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主次分明,以免喧宾夺主,影响主要
7、教学目标的达成。三、 构建历史与现实之桥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但是它又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如果把人类历程比作一棵树,那么过去是根,现在则是干、枝,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叶和红花。架设历史和现实之桥,让历史这棵“枯树”发出新芽,不仅体现了历史学科“古为今用” 、 “以史为鉴”的原则,也能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离历史很近,学起历史来兴趣盎然。我在讲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里 70 年代后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这段历史时,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撒切尔夫人 。讲课前,我首先问学生:“看过这个电视片吗?”学生一听高度兴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接着我又问:“你是怎么看待撒切尔夫人的,为什
8、么她被称为二战后英国最伟大的首相?” ,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看到时机一到,马上转过话锋,提醒学生注意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区别,告诉他们要想对撒切尔夫人有个正确的评价,就要从下面的学习中去找答案。这样以来,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贴近了生活,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历史知识。再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我很自然地把刚刚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之争与之联系起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揭露日本无视二战罪行极力复活军国主义的事实,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内容涉及广泛:慰安妇事件、教科书事件、企图修改和平宪法,远远超过教材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学生较好地既掌握了基本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教育,同时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现实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活学活用”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要适度,不能完全脱离教学内容,也要选择恰当的引入点。历史虽不可逆转,不可再现,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它作适当的加工,让它在课堂上“复活”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减少学习疲劳,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朱筱新: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王楚松:素质教育与主动发展李明赞:我的历史教育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