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1249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桐乡二中 周春燕摘 要:21 世纪的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史实教授,而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对于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史实的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做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历史能力的内化呢?我想, 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则是这一切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得以 传承的历史。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活化“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渐渐步入日常课堂,历史教学由原来侧重史实的传授和记忆发展为更注重对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但是历史学科本身所固有的过去

2、性特点,导致它与现实有着很大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这使得现在的学生很难真正地走进历史,产生共鸣。难以理解书本上的干瘪抽象的历史知识点,自然更谈不上很好地提高历史素养和培养历史分析、综合能力。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激活高中历史课堂,使学生能真正感悟历史,体验历史,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浩瀚的历史海洋中体会民族智慧,激发民族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许多教师在不断思索的课题与追求的目标。我认为,一堂历史课要鲜活,要优化,教学生活化是其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

3、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认定生活即教育,而主张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来履行,以求生活之向上与提高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学说。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并且历史从内容上看,也就是“人”的历史,正是人的生活构成了一部缤纷饱满的人类历史画卷。所以学历史无非就是学习人的生活,那么历史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贴近人类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这同时也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在从教的几年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也的确在向生活的方向努力,也做了一些尝试。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1、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4、和解决事情的能力。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脱离现实生活和实际,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潜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脱离生活的历史知识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精神智慧与丰富的生命内涵,只能局限于僵化、枯燥、干瘪的教材内容,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就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所以在当代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将教材上的历史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

5、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课新文化运动时,我出示了一组关于 2005 年 9 月 28 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组织的全球范围的祭孔盛典的图片和一组关于 1914 年袁世凯祭孔大典的图片,在两组图片的出示之后,我提出问题:“同样是祭孔,为什么一个受到国人甚至全球的肯定和推崇,而另一个却遭到国人的强烈反对,并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掀起巨大波澜新文化运动?”不仅由此导入了新课,而且为后面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以及对孔子精神的讨论埋下伏笔。对于在不久前刚刚发生的全球祭孔,同学们明显地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并且知道了孔子不仅是中国的先哲,而且备受世界的推崇与尊敬,都不由地生出一种作

6、为中国人骄傲。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孔子的精神在 21 世纪有何现实意义?”因为有了前面导入的铺垫,同学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能把孔子精神放在 21 世纪和全球的背景之下,得出要发扬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全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在中国坚持“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等等。这样的一堂历史课,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去 90 年的事情的再现上,而且加上了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新鲜元素,不仅落实了教材上的知识点,同时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课本的知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鉴古知今” 。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将其生活化可以让学

7、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2、学科交叉,贴近学生的学生生活,寻找兴奋点,激活历史教学课堂。高中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在学习中度过,所以,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科知识入手,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在讲授资产阶级为维护民主共和所进行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时,对于学生一直都备感头疼的时间的记忆,我告诉学生“要记住这三次革命的时间,只要记住辛亥革命的时间1911 年,而二次革命 1913 年,护国运动 1915 年,护法运动是 1917 年。1911 1913 1915 1917

8、,用数学术语来说,这四次革命的时间组成了一个以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同学们听到这里都开心地笑了,我想这四次革命的时间他们应该是记忆深刻了。还有,在上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时,我了解到学生刚刚在语文课上学过了杜甫的长诗兵车行 ,那么在讲授这一课中的唐朝“府兵制”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让同学回忆刚刚学过的这首诗,通过对诗句“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分析,学生很快得出府兵出征是自备武器的;通过对于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中,学生得出当时战事频繁,府兵地位低下,百姓厌战,等等。当然,在如今实行文科综合的高考形势下,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学科的联系则是更加密

9、切,课上出现与政治和地理知识的联系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更是屡见不鲜的。每当在上课时,我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其它学科知识相联系时,我都能在学生的眼中看到兴奋的光芒,在他们脸上看到会意的笑容。通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3、换位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由于历史学科讲述的内容都是远离现实生活,对中学生来说许多历史问题都是难以理解的。可是历史也无非是一些人的活动,这时,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换位思考,可以很好地做到让学生理解。所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上经常提问

10、:“如果你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在讲解中共“一大”制定我党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时,一般同学们不会认为当时中共的决定会有什么不足。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还比较幼稚,所以的确对当时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的分析出现不足。如何让学生能自己找出不足在哪呢?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处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你觉得我们斗争的对象应该是谁?我们的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是把它当作敌人还是朋友?请说明理由。 ”在经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之后,很多同

11、学们都认为,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民的斗争对象应该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对于同样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我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对立面,而应该是联合的对象,应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然后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足呢?” “这是由于中共对于中国国情认识的不足”同学们回答。这样,不仅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同时通过学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对于这一结论印象当然深刻,理解当然透彻。这一难点的突破,又为后面的中共“二大”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埋下伏笔。又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的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当讲到帝国主义镇压五卅运动的策略时,我就问同学:“如果

12、你是帝国主义,面对工商学联合的这样庞大的统一战线,你要破坏它,镇压它,你会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学生当中的哪一个环节入手?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说:“资产阶级,因为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有依赖,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通过换位思考,使学生能够置身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能够真正地用心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产生共鸣。二、教学语言的生活化现代心理学证实,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历史本身是发生在过去的一幕幕缤纷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这给了历史教学以丰富的趣味性。把过去了的历史现象、历

13、史事件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再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之形成具体、清晰、生动的历史表象。所以,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史实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给学生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喜闻乐见的历史画面,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中关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线这一知识点时,我知道作为出生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高中生来说,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那份民族情感。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是历史教育不可推缷的职责。既然对于近百年之前的五四运动,同学们感到陌生与遥远,那么我就

14、用极富感情的语言给他们讲授在 1999 年,也就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我们得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消息之后的心情与举动。 “当我们听到这一消息时,当我们意识到祖国母亲的尊严被美国人践踏的时候,我们心沸腾了,我们的校园沸腾了。学生宿舍里有很多校友在敲脸盆、砸热水瓶,这是他们在表示他们的愤怒与抗议。一会儿工夫,我们感觉到整个校园突然象炸开了锅,只看见一片人海,他们都在向校门涌去,他们是去省政府请愿的。从来没有感觉原来我们学校有那么多的人,而且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愤怒。愤怒的我和室友们也决定加入到人海中,也去参加请愿,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用自己的能力保护祖国母亲,要为她讨回一个公道。可是

15、当我们来到校门口的时候,我们的系主任早已在那等着我们了,他让我们回寝室,在他的威胁与警告之下,我们不得不往回走。可是,就在我们原路返回的路上,感受到了有无数个校友对我们投来鄙夷的目光,更有甚者,听到很多人对我们的质问你们是不是中国人?当时,我们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羞耻,巴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在我讲述的过程中,整个教师是鸦雀无声,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神情不断地在变化,一开始的嘻笑慢慢凝固成了肃穆,再到后来充满了向往。我知道,他们被感染了,他们被我们的爱国之情感动了,被大学里青春燃烧的激情感染了。就在这时我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看,青年学生永远都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你们想去

16、大学校园去体会那种张扬青春、燃烧青春的生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 。 “那么你们就从现在做起,要知道你现在高中的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你自己能圆梦,圆一个激情燃烧的梦!”同学们笑了,我看得出,他们是会心的笑了。通过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让同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当时爱国学生的这种民族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有了一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激励学生的斗志。当然,语言不仅包括文字语言,同时还包括肢体语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也能够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历史现象。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外国资

17、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发展这一特点时,我就对同学们说:“假设我们的双手,一只是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一只是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当两座大山都向资本主义经济靠拢、挤压的时候,同学可以想象一下,就象在两座山谷之间的一颗树,当两座大山不约而同地向它挤压时,它只向缝隙当中伸展,这必然无法茁壮成长,只能是畸形发展。但试想,如果这两座大山都不约而同地向外移动,放松对这棵树的挤压,那么这棵树的生存空间就变大了,成长起来就会更迅速、更茁壮。 ”在这些语言讲述的同时,我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配合我的讲述,使得学生对于这一个知识难点的理解更加清晰、形象、深刻了,并且还为后来的第四章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

18、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用生活化的话语,再配上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中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的学习模式,采用辩论、课堂小品、游戏等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时,关于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当中的地位的讲授,如果仅仅是教师用语言来讲述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我是通过请同学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完成的。

19、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几张写有鸦片、生丝、茶叶、药材、呢绒和棉布等字样的卡片和一些看起来象黄金和钻石的彩色塑料球。上课的时候请出两个学生代表,一个扮演中国商人,手中拿着写有生丝、茶叶和药材字样的卡片,而另一个同学扮演英国商人,他手上拿着写有呢绒、棉布和鸦片字样的卡片。我将准备好的彩色塑料球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作为黄金和钻石,让他们想尽办法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把对方黄金和钻石赚进自己的口袋。当然,我也嘱咐那位扮演英国商人的同学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销售手中的“鸦片” 。两位同学表演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国商人手中英国人需要的商品品种多,所以,很快扮演英国商人的同学手中的塑料彩球所剩无几了,

20、这时他“不得不”动用他手中的“鸦片”了。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位扮演中国商人的同学手中的塑料彩球就没有了,而且还欠下了对方不少“钱” 。在整个过程中,在台上表演的同学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奇招百出,而下面观看的同学也是捧腹大笑,兴致盎然。在表演结束之后,同学们都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鸦片走私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英的贸易地位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对于平日看过和经历过无数次的商品买卖场景的模仿来再现当年的中英贸易,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产生共鸣。又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时,就是通过组织一场现场辩论寒来进行该知识点的教学;还有在

21、讲授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课时,也是通过历史小品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对于发生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的事进行加工处理,使历史情景再现于同学们面前,这无疑使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历史生活化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教育的生命之泉。而要做到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和努力。当然,以上只是我在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出的一些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成熟的想法,在此也希望以后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证和帮助。参考文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 版陶行知教育思想讲稿 汤翠英主编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齐健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