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杨丽红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美国学者把史料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 “使历史变活” 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1)进行说明;(2)发展想象力;(3)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5)有助于传达真实感;(6)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上
2、述这些观点,虽仁智互见,但都强调史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认为,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将甲午中日战争,教材有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此对联为当时一位爱国人士所撰,题于京师城门,讽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庆典的丑恶行径。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此外,教材编辑了大量的壁画、陶俑、石刻、
3、古币、遗址等图片,这些图片史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二,增强历史感。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一点其实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例如讲述林则徐禁烟,引用他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这句话,把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表达出来了。总之,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得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听历史课如饮陈年佳酿,回味绵
4、长。第三,培养领悟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用“官逼民反” 、 “阶级矛盾尖锐”等公式化概念,很难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如果讲讲明季北略中有关史料,则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据该书记载,当时延安地区“一年无雨、草木枯焦” ,民众“食石而死” ,甚至“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 。这段记录,对当时陕西旱灾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把起义的具体原因展现
5、出来了。再如,讲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可引殖民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作为史料。克莱武说:“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 20 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 ” 克莱武的这一“ 自供” ,当然十分无耻,但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殖民主义的残酷,有助于对殖民主义的理解和领悟。第四,培养探究精神。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解释,这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解释和观点以供选择,可以使学生对历史
6、进行直接的探究,通过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这些史料是对事件叙述的全部依据吗?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例如,有位学生阅读湖北云梦秦简中的田律 ,发现它还是一部非常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因为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卵鸟,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 ”据此,他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典,是我们文明古国的骄傲!这位学生的思维就有独立性,表现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究精神,值得大力提倡。总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