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http:/ 时间:2007-6-7 15:20:07一,“茌平县“语源简析 “茌平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Chpng Xa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 36223645,东经 1155411624.东邻齐河县,西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南连东阿县,北靠高唐县.面积 1120平方公里,人口 57.2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茌平镇,在省会济南西方向 75公里处.为聊城市辖县. “茌平“这个地方词语和“茌平“境内的聚落地名群,都是在茌平县地域文化的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从而造就了“茌平“语词及其他地名群的语源特征和文化内涵
2、.茌平地名语词文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茌平县地域文化提供了线索. 二,茌平县政区沿革简况 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境在茌山之平地,故名茌平.公元 9年(新始建国元年),改茌平县为功崇县.公元 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北齐并入聊城县.隋初,复置县,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并入聊城县.公元 621年(唐武德 4年)析聊城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公元 627年(贞观元年)并入聊城县.公元 1130年(金天会 8年)复茌平县治今城,属山东西路博州.元时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 年,改属东临道.1928 年,属山东省
3、.1937 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 年 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茌平属鲁西区第四专署.1941 年 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九(运东)专署.1943 年 1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六(泰运)专署,1945年 5月,属冀鲁豫第一专署,1946 年 11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建国初期,属平原省聊城行署,1952 年 11月,属山东省聊城地区(现聊城市)至今. 茌平县自秦建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屡次迁徙.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县城在今韩集乡高垣墙村;晋末南北朝时期,县城在今乐平铺镇土城村;隋唐初期,县城在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唐宋时期,将茌平县并入聊城县.金朝天会年
4、间,齐王刘豫复置茌平县,建县城于今城.博平汉置县,县城在博陵邑,即今肖庄乡王菜瓜村西的博平旧城.宋仁宗景佑年迁县城于宽河镇,即今博平镇.在隋唐和宋朝,博平屡次与灵县,聊城,清平县分合.元明清至建国初为县.1956 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至今. 三,茌平县地名语词特征 茌平县这个“千年古县“,地杰人灵,辗转沿革,繁衍至今,遍布着古今各类地名两千多条,境内地名的形成,演变和词语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茌平古老的地名较多.茌平县城三次迁徙,除公元 9年(新始建国元年)更名茌平县为功崇县,“茌平“之专名,时代传承,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于茌平古县历史悠久,决定了境内地名多具有古老的特征.经过对全县
5、 1054个自然村的考证,统计,有 122个自然村名无据可考,占全县 1054个自然村的 11.6%,600年以上的有 865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81.6%,百年以上的有 67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 6.7%. 从村名语词上看,呈现深厚的地名文化 望鲁店 茌平县冯官屯镇有个叫望鲁店的村.据传春秋时期,齐人高士鲁仲连在此居住,后来,孟子造访鲁仲连,行到刘集店中病倒,了望鲁仲连故居许久,不及而返.由此得名望鲁店.村中有鲁仲连祠,村东北有鲁仲连墓和碑. 还驾店 在茌平县韩屯镇有个村叫“还驾店“,相传后唐明宗带领许多官兵来到此地,分散屯兵扎营.故附近有“三屯八营“之村.即韩屯,鹅屯(现演变罗屯)
6、郗屯;夏营,蛮营,司营,张营,冯营,袁营,郎营,芦营.后有人附会明宗还驾于此,故名还驾店. 算子李 茌平县肖庄乡有个村叫算子李,相传元朝初李从清平县军胡李迁至立村李庄,李因算学驰名,元帝建国后,皇帝选李任邮分子刺使,后升任平章政事(副宰相)兼管田赋税收,国家财政收支,每次朝廷查问李对答如流,收付分毫不差,在任十多年没有半点亏空,朝廷称他算子李,诰爱光禄大夫,村名也随着李的封号更村名算子李.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时间:2007-6-7 15:20:07刘神仙 刘遵,刘仁兄弟二人,洪武年间,从山西洪冈县迁至立村,刘遵忙于开荒种地,刘仁因在山西老家跟父亲采药行医学了不少祖传秘方,刘仁到茌平后,
7、见到这里经过金元之乱和瘟疾传染的凄凉景象,便决心深钻医学,曾多次离家到深山采药,炼制成丹,丸,散,膏,背药葫芦到处为人治病,分文不收,而其效果如神,百姓称他刘神仙.这便是刘神仙村之来历.二)历史事件 茌平县乃平原之地,在历史上百姓饱受欺压和战乱之苦,发生了多次农民起义,也经历了许多战事,创造了茌平历史,也记录了茌平人民的文明业绩. 1,汲桑,石勒起义于茌平 西晋时期,汲桑本为茌平牧民首领,晋永兴三年(305),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在清河县(今平原县)起兵,汲桑和羯人石勒率牧兵前往参战,公师藩失败后汲桑,石勒又回到茌平继续活动.永嘉元年(307)举行武装起义,汲桑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扫虏将军
8、,攻郡打县,释放囚徒,招纳流民,打败魏郡太守冯嵩,攻陷邺城(今河北省三辛县邺镇东),杀新蔡王司马腾,烧邺宫,接着入石原,杀山阳公杨秋.后在西晋兖州刺史荀唏和将军王赞镇压下失败.不久,汲桑被杀于乐陵.后来,石勒依附于汉国刘渊手下为将.刘渊死,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雄据河北,建立政权,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太和元年(328)灭前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三年(330),称大赵天王,旋又称帝,年号建平.石勒死后,其子石虎继位,被鲜卑贵族慕容俊所灭. 2,太平军冯官屯抗清战斗 茌平县冯官屯西,有条新河,过新河太平桥,西行三里地是范庄.范庄村东头有一片洼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万人坑“,“万人坑“活埋了千百
9、名太平军的英雄儿女. 据考证,1853 年(咸丰三年)5 月,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 2万多精兵北伐,11 月逼近天津.由于天冷北伐军缺少衣粮,不得不南撤.1854 年 2月,退居东辉连镇待援,天京(南京)派出援军,至临清作战失败.1855 年 3月 17日,李开芳率领起义军从高唐突围南下,至茌平县冯官屯.义军进屯后,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周围二三十里地的群众纷纷赶来支援,300 多名青年随军反清.僧格林沁率清明追杀,将冯官屯包围,屯内壁垒森严,清军屡攻不克,而伤亡甚重.后僧格林沁想出一条毒计-水淹冯官屯.4 月,清军协迫群众在冯官屯寨外筑一围墙,然后开挖新河.从聊城三孔庙
10、起至冯官屯太平桥.5 月 13日,清军从聊城三孔庙引运河水淹冯官屯,屯内积水四,五尺深,粮草火药尽湿.清军还捉来蛤蟆放入壕内,用以侦探太平军突围动静.在水围粮绝,突围又不能取胜的情况下,僧格林沁派人谈判,提出条件,说只要太平军交出李开芳,放下武器就解甲归里.李开芳却说:“只要放我部下回乡,杀我一人在所不惜“.最后,李开芳上当与清军妥协.僧格林沁以解甲归里为名,用小船一船一船的将太平军将士,从冯官屯内载出,送到范庄村东预先挖好的万人坑全部活埋杀死.李开芳等 9人,于6月 11日在北京被杀害. 3,民团暴动 1861 年(清咸丰 11年)8 月 14日,茌平县博平民团首领胡德俊因抗捐遭官府及富豪仇
11、恨,被富豪胡玉琅派家奴“黑孩子“刺死,茌平,博平,清平三县民团联合暴动为其报仇,攻破博平城,捣毁衙门,焚烧大堂,县官潜逃,将“黑孩子“处死. 4,捻军四打茌平城 1863 年(清同治二年)3 月 28日,捻军将领张玉怀,率将士 2000多名,由东阿至茌平,各乡团汇集刘望山村阻截,捻军将士英勇冲杀,歼敌 500名,县令候甲瀛带兵增援,捻军转入禹城.3 月 25日,捻军张宗禹部由聊城来茌平攻城,县令熊镇汀领兵固守,捻军伤亡甚重,转入禹城.4 月 12日,张宗禹率将士由高唐来攻茌平城.未克,分兵进住邻城村庄,杀富济贫,茌平驻军王,莫两营偷袭,捻军伤亡甚重.5 月,捻军自直隶大名南下,经朝城,莘县来茌
12、平.6 月 28日,清军在冯官屯一带围攻,捻军败,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 5,义和团在茌平 1899 年(清光绪 25年)2 月,朱红灯由长清来茌平设场教拳,联络民众,不久,设拳场 800余处,提出“先学义和拳,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烧了天主教“的口号.烧了梁庄等地教堂.10 月,朱红灯率拳民至平原,打败知县蒋楷,重创清军.11 月,朱因内部纠纷受伤,躲至茌平县五里庄养伤,后被清军包围,朱在化装出逃途中被捕,次年 1月 24日,在济南被巡抚毓贤杀害.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时间:2007-6-7 15:20:07(三)历史人物 茌平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当地知名人物颇多.据茌平,
13、博平县志记载,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的有孙奭,朱芝番二人;考中进士的有 75人,其中武进士 17人,考中举人的 143人,其中武举人 43人,考中贡生的 706人,在朝为官的 58人,他们中有高士,名相,御使,尚书,翰林,学士,少傅,总兵,大理寺李青天和父子五功名,还有名医成无已,名画董立元,杂技高师曹连枝和拳打南北高,脚踢桥河两岸的半天张.茌平县历代名人为谱写茌平历史而昭垂于世,为彰显茌平的传统地名文化名书竹帛.简介几例如下:孙钦若 茌平县葛庄人.1844 年考中进士,历任浙江省新昌,萧山县知县,后宁海州知州,严州知州.年老辞官返里,百姓拦车挽留,其门生冯小亭(当时名翰林)送百里外,依依
14、不舍,深为忧虑地说:“我师旋里,囊中萧然,将何以自给“,钦若慨然自得,笑曰:“吾生惟以诗为娱,奚忧贫“.闽抚徐宗干随赠一联云:“两袖清风归故里,一轮明月照严州“.著有兰斋诗集. 成无已(10631156) 宋朝著名医学家,茌平老城人.成是中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他以内,难经旨来辩析伤寒论的医学家.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可谓药方之祖,但缺乏理论阐述,未得广泛传播.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种症状的病机,病变及处方用药.阐明了辩证论治的实质.提示了伤寒论的隐奥,使其增强了理论色彩,他的伤寒明理论50 论,每一论证,均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不同治法.伤寒明理药方论则选取
15、常用 20方,每方包括方义,方制,药理,加减及注意事项等.成无已对张仲景的辩证与方义有所阐发,形成了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他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四)历代文学成果 茌平是个千年古县,历代文人荟萃,多达上百人,史书记载的就 70余人,尤其清朝时期的成果突出,著作丰盛.书画流长,剪纸,杂技流传海内外,为茌平县历史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历史著作 北宋时期经学家,教育家孙爽,他的经学著作甚多,其代表作是经典微言50卷,诸经正义,五经节解都是他从五经搜集的“切于治道“的精华.明朝书画家朱之蕃,于泰昌元年所作的君子林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著有使朝鲜稿4卷,南还杂集1 卷.清朝翰
16、林王曰高著有槐轩集10 册,清朝工部尚书王登联,其著作有政要三诫,日暑存录,防率和圈地疏等. 2,诗歌 茌平县诗歌创作,在文学史的殿堂中名篇佳作.如孙钦若著作的兰斋诗集,简内诗集;朱之蕃著作的纪胜诗,落花诗等,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用的型象思维,讲究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就是其中的三种,不仅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优异的艺术成就. 3,文学作品 业余作者刘承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剧本中心理事.80 年开始业余创作,先后发表,出版,戏剧,电视剧集镍光,刘承瑞小品选集,长篇小说河水悠悠,电视剧镍光,小品前邻后舍,理解万岁先后搬上屏幕,有 9部作品先后获省,全国一等奖,三等奖和百优奖
17、,大型历史剧吴起求将获全国剧本文学奖. (五)历史典故 1,“南京到北京,茌平衙门朝正东“ 这非是传言.康熙年间,江南举子吴陈琰进京赶考路过茌平而得病,住南关悦来店,见衙风不正,便下决心考中状元非来茌平整整衙风不可,但吴因病误了考期,盘费花光,只好在京卖字为生,等待下次京考.有一天,翰林院把吴叫去写字,正好康熙到翰林院,让翰林们作联答对.康熙皇帝用对联总结清朝过去展望清朝的未来,康熙提出上联,让翰林们答下联,众翰林个个目瞪口呆,独吴陈琰写出下联,康熙看后十分赞赏,满意地笑着说“按你的文才,也算是个翰林,是我的门生.“后来,康熙又提着一个篮子问翰林,你们说“东西南北都是方向,为什么篮子能盛东西,
18、而不能盛南北呢 “众翰林又被问住,吴陈琰答道“东西是金木,南北是水火,所以篮子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康熙非常满意,后吴陈琰向康熙皇帝奏章,要求到茌平当县令,康熙说:“茌平是通南京的御路,每天都有官员过往,当个七品官光接送过往的官员可够累的.“吴陈琰坚决要去,康熙说:“你是我的门生,不能迎接他们,我赐你半朝銮驾,把衙门朝东开,直向御路,让过路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都要参拜你.“于是茌平衙门朝正东至今.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时间:2007-6-7 15:20:072,“说魏救赵“和“射书聊城“ 史记中写了鲁仲连(茌平人)“说魏救赵“和“射书聊城“两个故事.“说魏救赵“的大意是:战国时期,
19、秦国攻击赵国,四十万大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孝王和平原君求魏解围,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前往.到了淮阳,害怕秦军,安营扎寨.魏王又派使臣新垣衍,赴赵国向平原君说明魏无力救赵,并劝说赵国同意秦国称帝就转危为安了,正此时,高士鲁仲连游至赵国,新垣衍拜见了他,鲁仲连大义凛然,分析了秦,赵,魏,鲁,齐的大局和投降秦国的利弊关系,致使新垣衍改变主张,同意救赵,邯郸解围,赵王大喜,置酒宴,赠千金,封高官,鲁仲连没有接受,而辞赵游去. “射书聊城“大意是战国时期,燕将乐毅带领秦,晋,燕,韩等国联军进攻齐国,五年间攻下齐国 70余城,设为郡县,归属燕国管辖,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齐将田单大摆火牛阵冲出重围,并
20、率领齐军开始反攻,用了 20多年的时间,收复 70余城,当反攻到燕国占领的齐国西界聊城时,燕军防守甚严,年余未克.这时,鲁仲连写了一封劝降信,用箭射入聊城内,其内容是:燕将官兵,目前在齐军包围之中,此时应有高名大计,你们孤守孤城,你们燕王不派兵增援,还能坚持多久,你们不能回国享受高官厚禄,也不能归家见父母妻儿,现如孤儿一般,到底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燕将官兵,读罢信打动心思,军心大乱,田单趁机一举攻下聊城.鲁仲连再次谢绝齐王封赏而去.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1,地形 茌平县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平原,西南距聊城 35公里.因黄河多次在境内的改道中冲积,形成微度起伏的岗,坡,洼相间地
21、貌,属黄河冲积平原,茌平地势以黄河流向,自西向东北倾斜,最高点海拔 35米,最低处海拔 26.5米,平均坡 聊 1/15000,土壤深厚,沙黏相间,地质较均匀.1984年,土地普查,总面积 167.5万亩,其中耕地 121.6万亩,占总面积的 72.6%,人均 2.26亩,高于全省人平均土地水平.地貌特征分为九种类型,即:河滩高地,新决口扇形地,高坡地,平坡地,洼坡地,浅平坡地,沙岗地,河质河槽地和碟形洼地. 2,水文 茌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赵牛河,管氏河,冯氏河,四新河,茌新河,茌中河,西新河,老徒骇河,七里河,德王河,小运河及普济沟.位地形均为西南东北流向.据中国江河水系图标准,徒骇河
22、,马颊河为海河水系.其余属支流.西新河,老徒骇河,茌新河,茌中河在境内直入徒骇河;七里河在高唐入徒骇河;管氏河,四新河在禹城县境内入担救河,德王河在境内西北隅出境入马颊河.境内河流主要承担上游和境内径流排水,流量达 4亿立方米.徒骇河,赵牛河,管氏河,七里河,冯氏河建有拦河闸.可拦蓄雨水和黄水,用于灌溉,其他河流汛过干涸. 3,资源 茌平自古至今,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有 700余种,现存有价值较高的动,植物资源主要有: 动物资源(不含家畜,家禽)兽类有:狐狸,黄鼠狼,狸,獾,刺猬,野兔,蝙蝠等;禽类有:喜鹊,灰喜鹊,鹌鹑,麻雀,乌鸦,猫头鹰,布谷鸟,燕子,食蚁鸟,山雀,白眼等
23、;鱼类有:鲤鱼,鲫鱼,白鲢鱼,草鱼,鳝鱼,鲫花鱼,鲶鱼,黄介鱼,泥鳅等;虫类有:蚯蚓,螳螂,蜘蛛,蜜蜂,蝈蝈,蝉等.杜郎口一带有黑蛇可入药. 植物资源(不含农作物)乔木类有:毛白杨,杂交杨,刺槐,国槐,臭椿,香椿,柏,桑,棘等;灌木类有:紫稳槐,怪槐,杞柳,红荆条,白柳等;果树类有苹果梨,杏,桃,椹子,山楂等. (二)经济概况 茌平县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大大提高.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以 20家龙头企业,带动了实施“亿元企业“提升工程,由 20 家亿元企业已扩大到 30家,形成了“亿元企业“族群.其中,国家名牌企业 4个,省级名牌企业 8
24、个.2005 年来,全县总产值达到 77亿元,总收入达到 6.45亿元,财政收入 2.4亿元,在全市名列前茅. “十一五“期间,茌平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帅全局,实施工业强县,加速城镇化进程,服务业崛起和新农村建设四大战略,实现进入全省 30强县,全国百强县,撤县设市三大目标,努力建成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城,环境模范县.一是突出发展主题,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四是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动.五是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25、: 时间:2007-6-7 15:20:07(三)地理景观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茌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迹址,使茌平的历史文化和地埋文化,彪炳于世.茌平大地处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四五千年的历史.茌平人民勤劳智慧,从原始的捕鱼,打猎到文明时代的酿酒,农牧,饱尝了大自然的风雪雨露,熟知茌平地理宝藏,便知茌平酒泉.茌平县制记载,茌山有三中,取之酿酒,甘美异常.历代所引四方游客,官吏,文人,诗家,墨客,偿酒赋诗,大作成章.清朝翰林王曰高有诗曰:“甘泉自昔慕如渑,今得茌巅胜事增,饶有中山千日醉,讵疑北壑万层冰.“大诗人张金译诗云:“有人谁不爱春泉,况是警林夕照天.漫然玉壶无处天,曲生风味在茌巅.
26、“ 圣庑灵槐 几千年以来,人们对孔子十分崇拜,称之孔圣人.因此,各县均有文庙,茌平文庙遗址在县粮食局院内.茌平文庙遗址有大殿和东西廊房.殿中有孔子像,两排廊房列着孔子七十二圣贤弟子牌位,其排列为孔庙形式.据茌平县志记载:“圣灵槐“在大殿前,有三株,约碗口粗大,槐前有一石碑,上书“灵槐“二字,枝柯盘旋,其形如龙覆盖其上,时有祥云,每到阴天可见其形,所以,很多墨客,诗人赋诗颂槐.张存素有诗云:“苹寄仙源亲化雨,南柯旧梦复凄凉.秦汉松柏今何在 唯有灵槐百感出.“ (四)名特土产 圆铃大枣 又名紫铃,铃枣,圆红,因鲜果形似圆铃,故名.“圆铃大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糖多味甘,营养丰富,脆甜味美可口名
27、闻遐迩,与肥桃养誉天下. 茌平“圆铃大枣“距今有 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世称“博枣“与“肥桃“誉天下,一直被封建帝王列为上等贡品,历史上曾有“百果之冠茌博枣“诸称.史书记载“博枣树为茌邑最盛之林木,而其产量为全邑之冠“,从明清,“圆铃枣“制成的乌枣畅销江南及港澳.建国后,1957 年,中国青年代表访问苏联时,特从茌平选取出 70株“圆铃枣“树苗赠送苏联人民.1970 年 9月,国家把 20株“圆铃枣“树苗,赠送阿尔巴尼亚.此后,“圆铃大枣“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被陆续赠送到亚洲,欧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搭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茌平县委,政府将“圆铃大枣“作为振兴茌平
28、经济的拳头项目,发展迅猛,先后被国家林业部省人民政府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圆铃枣之乡“及“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圆铃大枣“系列产品有:红枣,醉枣,乌枣,蜜枣,阿胶琥珀枣,枣花蜜其营养价值历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大枣,胜似灵芝草“之说,其药力:健胃养脾,补中益气,止咳润肺,生津润喉,镇静保肝,养血养颜等,另有树叶,花,果,根,刺及木材均可入药,枣实,枣仁,枣叶,枣树皮均可疗效. 三,乡土文化 茌平风俗源远流长,代代承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辖区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随处可见.茌平沿袭“齐人好逐利“的古老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买卖人
29、不仅遍布东北各地,在南方也多踪迹.此外,因特产造成一方特别的风俗的情形.如博平焦枣生产习俗影响到饮食,服饰诸方面,成为风俗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 (一)民俗风情 1,婚嫁 婚嫁是每个家庭的一大喜事,人们极为重视,向有“小登科“之称.古代形成了一套繁杂的礼仪制度.旧时婚嫁有通媒,议婚,订婚,选吉日,送嫁妆,迎亲,拜堂,闹洞房,回娘家,会亲家.男方娶亲,又分大娶小娶.富人多为大娶,即:顾戏班子,随轿通亲,还要搭台唱戏一天,也有的雇民间 8-12个艺人,除随轿通亲,下午,晚上还要唱戏,但不搭台子,演唱者不化妆.小娶,男方只雇一轿,贫穷人家,有的用马车或毛驴迎亲.建国后娶亲再不用轿,多用于自行车,也
30、有的用机动车. 2,丧葬 丧葬古代称凶社,在相当长的时期,人们囿于灵魂不死的概念,总希望已故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和安宁.所以一般家庭都非常重视死者治丧,送葬,力图以此安慰亡灵,以表达对其哀悼怀念之情.茌平汉族多用于土葬,治丧标准较高,礼俗相当复杂,尤其对正常死亡的老人,俗称发喜丧,漆棺,厚殓,鼓吹发丧,选地安葬,以示儿女恪守孝道.人死后,有装老衣,入殓,吊孝,停灵,下葬,祭杞,烧七之说.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时间:2007-6-7 15:20:07(二)民间艺术 1,美术 清代,茌平县有不少善工水墨丹青的著名人物,被当地人引以为荣.崔班的书法,杨频的虎,董立元的人物,早有崔字,杨虎,
31、董人物诸称.他们的作品多被宦官,富豪绅士之家视为珍品收藏.国画名师孙伯梁,青工山水花鸟的董民,在绘画艺术门类中都有很深的造诣.茌平民间中堂画,源于杜郎口镇董庄村,自清代董继白始相传 14代人,已有 300年历史.如今全村有65户 100多人绘画.授其全镇现已发展 800余人,以绘制中堂画为主,兼画条屏,扇面等.1983年 4月,文化部群文局,在陕西户县召开全国农村美术座谈会,“茌平民间中堂画“得到国家学者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声誉“全国著名画乡“.1985 年底,全县有 94幅作品,在省,地以上展览中获奖. 2,剪纸 茌平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是广大农村妇女的一项业余文化活动.由于剪纸,插花描云相结
32、合,被视为妇女心灵手巧的象征,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全县农村剪纸艺人达 3000余人.茌平民间剪纸,不打底稿,不用笔描刀刻,只需一把剪子,折叠彩纸,动剪成型.所剪花,鸟,人物造型简朴,线条粗犷,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术代代相传,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主题较多,在艺术风格上,茌平东部,西部剪纸风格迥异.东部地区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动剪成型;西部地区在简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逢年过节,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茌平剪纸已被中国美术馆,山东
33、省美术馆收藏 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1994 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3,书法 书法书法艺术风格较全面.颜,柳,欧,赵以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广为流传,历代出现了不少书法明人,如茌平崔楼进士崔班参加抄书院开场考试,列御榜第二名.后曹村举人曹连枝以欧体工笔楷书写的碑文,匾额遍及全县.另外,茌平王庄赵培芳,袁村孙白梁,博平三王村谢玉碟都是有较大影响的书法人物. (三)传统文艺体育 茌平民间艺术繁多.历来每到新春佳节,各村形式了花样更多.如:踩拐子(踩高跷),划旱船,挽花船,打花鼓,扭秧歌,钻板凳,抬花轿,散花灯,玩龙灯,摆大旗,顶油灯等,组成乐队走村串巷,然后
34、搭台唱戏,每个所搭庙,更是热闹非凡.庙会上有对戏台,马戏团,拉洋片,套圈,说大鼓,捏面人,吹糖人,剪花卖字,无所不有.当地有句俗语凡形容人多时,就用“跟赶庙会一样“. 1,山东快书 清道光六年,茌平人李长清等 10个落榜举子,归途遇雨,滞临清借酒消愁,你一言,我一语,共编了一个武松传.李长清回茌平后,经整理,将脚本交艺人傅汉章演唱,很快轰动了鲁西大地.后经几代艺人不断完善,山东快书形成了多个流派,后经高元钧整理,1951年定名为山东快书武松传,流传全国,至今上演不衰. 2,茌平南城调 原“四平调“经夏亮修长期艺术加工自成一种曲种.因夏亮修是茌平南夏庄人,自命名“南城调“.“南城调“形式简单活泼
35、,乡土气息浓烈,流传曲目有苍蝇抱饭粒,贤良女劝夫,王彦章比武,鹤童传等,多流传于高唐,东阿,聊城一带.有的载入中国民间曲艺集成山东分卷. 3,民间杂技 清末茌平有两位杂技大师.李禄来,艺名李半仙,曾进京为慈喜太后演出.他的演出技巧娴熟,出神入化,表演的“罩子活“,“两陀活“功底深厚,声东击西,奇幻迷离.“九连环“,“仙人摘桃“能在围满观众的方寸之地千变万化,不漏破绽,堪称一绝.张义城精通戏法,尤擅气功,其绝技是在辨稍挂一满桶水,头摇发辫转,水桶不溢水,有神功之美誉.在他们的影响下,杜郎口,南李,土刘,佛堂,广平,唐洼等十几个村子相继涌现出了 30多个杂技人才,并成立戏团到东北三省演出,特受欢迎
36、. 茌平人说茌平的历史来源: 时间:2007-6-7 15:20:07茌平县委,县政府把发掘,利用和保护全县文化资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动力,实施“打造文化大县“战略.地名主管部门对 1986年撰写的茌平县地名志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组织人员进行充实整理,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宣传弘扬茌平传统文化的文史专著,为全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名主管部门,组织拟定茌平县地名规划,以弘扬茌平文化为主题,为城区规划街,路进行命名设计,体现了城区地名的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成为茌平文化的窗口,展现“千年古县“风貌特征,并设置街巷和门户地名标志,展示城区地名文化的风景线。文章来源: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