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1197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政治学--王向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 国 人 民 大 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试卷姓名:王向丽资格卡号:专业: 教育行政管理 考试科目: 教育政治学 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阅卷老师:杨海燕成绩:当代西方教育主要流派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一、关于规划纲要的解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20 世纪中叶以来,各国都将教育放在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教育在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正处于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后简称纲要 )涉及的工

2、作内容庞大繁多。总的说来, 纲要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明确,对各阶段教育任务阐述清晰,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指导性的规划。 纲要中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 20 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其内涵:一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五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且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根本要求、发展动力、基本政策和核心任务,对教育改革发展作了全局规划,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改革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二、受西方主要流派的影响通过

3、研究国家与教育的关系,并学习了当代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对我国纲要中有关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哪些知识源泉,以及从理论上得到哪些借鉴。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始于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并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迅速形成并影响全世界,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代表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它从经济需要的视角来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阐述了教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道德及发展的问题,并深刻影响国家、社会及个人的教育价值取向。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中占统治地位。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

4、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为各国制定教育计划来实现教育目标,制定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生产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的反映,它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成为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核心问题。当时提出了“教育市场化” 、 “教育产业化” 、 “适应澄清”论等观点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此同时,在纲要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反映,如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并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

5、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伴随着生产力的空前提高,教育作为科技与生产的中介作用也空前提高,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也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未来主义学派在未来世界的科技革命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方面展开了激烈探讨。其中,美国未来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如丹尼尔贝尔、赫尔曼卡恩、阿尔温托夫勒等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理论基础是科技统治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72 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菲利普库姆斯 1985 年出版的世界教育危机80 年代的观点 ,大力推动了这一思潮的发展。到 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是美国教育向科

6、技进军的里程碑,此后美国中小学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和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都体现了教育的科技取向。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教育的科技取向在中央一系列文件中得到了反映。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1993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1995 年 5 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这次制定的纲要中教育信息化受到的关注:一是提倡将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利用多种电

7、子媒体进行教学,实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建立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二是强调中小学生要了解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掌握现代信息的手段和技能,如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在它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下,我们不难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科技取向。3、个性化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是在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影响了世界很多国家,并成为影响教育改革的强劲教育思潮。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教育个性化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之一,将其运用于中小学教学中,通过多种改革措施,在教育中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受其影

8、响,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提出了素质教育,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在明确“教育为本” 、 “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将“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谐教育、个性教育、通识教育、自我教育。其意义是深远的,在此基础上兴起了各种基础教育实验,诸如“新基础教育” 、 “愉快教育” 、 “主体教育” 、“情境教育”等,均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丰富我国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探索。在此次纲要中,同样强调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内容,为更进一步实现以人为

9、本的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21 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

10、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因此,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