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海南省乐东县民族中学 林莉内容摘要: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有效教学有固定可循的方式吗?这是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者正在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作者从自己的语文教学经历方面阐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法的运用与实践,以及运用诵读法所取得的一些教学成果,引发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些粗拙见解与思考。希望能借此语文教学方法中最常见、最简单的“诵读”法,引起同行对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思考。关键词:诵读法 语文教学 运用于思考正文:也许是我本身喜爱朗诵的缘故吧。多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偏重于“诵读”法的运用。但我也看到了“诵读”法在学生身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
2、成效,也引发了一些思考。1990 年 8 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始踏上我的从教生涯。我被分配到一所山区小学。当时那里的教学条件非常差,学生日常讲的是黎话。语言不通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学生们没有开口读书的习惯,好像张嘴读书是件羞涩的事情。这种情况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不习惯。因为我从小到大喜爱朗读,很多时候甚至旁若无人,高声诵读,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我决心要把这种感受带到我的课堂中去,也让我的学生感受和分享诵读的乐趣。我最初接触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这个班我跟踪了两学年半2(1993 年 3 月,因工作需要我调来县民族中学) 。这两年半中,我的常规教学总是贯穿着“读”拼读字音;读生字词;
3、读注释;读好言好句;读课文。我不仅要求学生开声读,而且要大声读、要有节奏地读。我总是会对学生说:让校园上空回荡你们的郎朗书声。起初的一段日子,学生总不愿意开声读书。有个别读的,声音也是在喉咙里打滚,你听不出他在的读什么,听起来很费劲。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害羞、胆怯。面对这种状况,我开始采取了“诱逼”策略。在拼读生字词时,我要求学生必须专注观察我发音时的口形变化,细心聆听声音变化,大声跟读。在朗读课文内容时,我总是会让学生坐端正,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我读。我总是会声情并茂,非常投入的读。读完我会说:好听吗?其实读书如唱歌一样,也有它的旋律和节奏。你把握准了它的旋律和节奏,不仅听着动听,而且你很快就听
4、懂了它讲述的是什么。来!你们的声音更好听,现在请跟老师读。我就一字一句地带读,并要求学生模仿我的节奏和语气。学生诵读的形式较多,有自由读,有齐读,有分组比赛读,有分角色读,有个人读(上讲台读) ,等等。读的内容紧扣教学重点灵活把握。我的脾气很执拗,那些不开口的,我必想着法子直到他(她)开口为止。由于我的执拗和循序渐进,总能开启学生的声音之源。我渐渐看到了变化,一张张胆怯的、腼腆的小脸变得开朗可爱了,有自信了。一个死气沉沉的班级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充满着生3机与朝气。他们的语文成绩总体上升了,其他科目也有明显提高。原来不敢大声说话的体育委员有模有样的领队上操了,口令叫的一点都不含糊。还代表学校参加
5、当时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朗诵比赛,并获得小学组二等奖。这个集体中还有一个女学生参加 1992 年全国作文征文竞赛,荣获小学组二等奖。这个班四年级时有 6 名学生考入县民族小学。且打破历年来全学区零的记录。这些成绩不完全归功于“诵读” 。但我认为“诵读”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他们被封闭的潜在智慧。我调到中学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依旧偏重于诵读教学法。我依然感觉到了它在我的语文教学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任教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分区域从内区各个小学升上来。在我所接触的班级中,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讲,虽然名义上是中学生,但声韵母不熟识,不能准确拼读字音的学生有近6070%之多,学生的读写能力
6、比较弱。征对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强烈地感觉到,运用诵读法,以读促学是非常必要的。但基于教育的层面和阶段不同,对“读”的形式要求也与小学生有所区别。在生字词的掌握方面,我会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先查找字音,写出字义。课堂上指名读纠正;再读再纠正;最后听我拼读,再齐读的形式来弥补学生拼读上的欠缺。在解读和把握课文内容方面:我先示范读,学生听读(边听边在课文中画出要求熟记的词语)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求:快速、高声读,并根据给出的问题圈圈点点) ;个别上讲台诵读(点评) ;读关键词句,美言好句(有感情地) ;4齐声诵读课文(抑扬顿挫地) ;有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采用分角色、多角色读。我的课堂就是这
7、样以“诵读”来贯穿的。教学的目的,从总体教育目标出发,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会学。 ” 语文教学,教材只是范本,教师教学是以范本为例,教学生怎样去赏析文章,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得到人格熏陶。既然是以课文为学习根本,就必须要“熟”课文。我以为,如果让学生默读课文,他还不一定读了,何况这是一群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但如果你让他诵读了,他开口了,就至少已细看了一遍课文了。而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到学生“读”的情况。而语文的学习,你就离不开对课文的熟识!不熟课文你还谈什么掌握内容、理解主旨?还谈什么赏析关键语句、美言好句?还谈什么语言特色、写作方法?因此为确保学生“熟” ,就必
8、须“读”朗声诵读。再者,好的诵读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情境,让读者以至听着更好地与文本进行思想交流、碰撞,获得一种熏陶,一种精神的洗礼。且诵读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动嘴过程,而是视觉、思维、声音同步运转的过程,这个运转过程是有再生成的可能的。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这一番话:我希望你们读书不是在读字符,而是要读一种思想,一种情感。 “字” ,其实就是符号,是死的。只有当它组合成了语言,形成了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它才流动了起来,才转活了。因此,读书必须感情投入,声情并茂。我是这样的教你们了,成“仙”成“佛” ,还是成“妖魔鬼怪”还在你们个人的修炼。2007 年度我接任了八(4)班、八(7)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5
9、的诵读法使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显著提高。八(4)班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以优异的成绩被转到了八(1)班(他们的语文成绩从不及格迅速上升到年级前列。这名男生在 2009 年的中招考试中,语文获得满分的好成绩) 。在 2007 年度学校举行的“教科杯”演讲比赛中,八(4)班两名男同学获得第二名,八(7)班一名女同学获得第三名(第一名一人;第二名两人;第三名三人) 。虽然只是校内奖项,但对这几个学生来讲,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获得的荣誉。2008 年度,我回任七(1)班、七(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计划对这两个班跟踪三年。我依然坚持以诵读作为我的主要的教学方式。对这两个班的学生我更多地、有意识地运用诵读法中的“上
10、讲台诵读”的形式在课堂深入尝试和实践。让学生上讲台来诵读文本,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功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交际水平(或许能读出一张思辨巧嘴) ,又树立了学生敢于在人前展示自己的信心,从心理素质上锻炼了学生。大家是否关注过这种现象,无论你平时是怎样的生龙活虎,怎样的能说会道;也无论你是怎样的老道历练,当某一天,你必须在正式场合下,在众目睽睽下发言时,你多少都有点心里发怵,两膝发软,舌头打卷的感觉吧?这是一种怯场的心理反应。锻炼学生具备一种从容、淡定、沉着、坦然的气质和风度不也应该成为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吗?还是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自行发展完善呢?大家都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有6效教学有固定可循的方式吗?我记得有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而有法,教无定法。我的语文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读”朗声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