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皮肤病,本节主要讲授球菌型皮肤病。主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者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皮肤病,发生因素,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毒力 机体的抵抗力 皮肤的保护完整性,一、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病因,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 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皮肤局部破损抵抗力下降,临床类型,寻常性脓疱疮 大疱性脓疱疮 深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寻常性脓疱疮,链球菌或链球菌与金葡菌混合感染 皮疹好发于面部、上肢 红斑、水疱、脓疱 脓疱壁薄,松弛,周
2、围红晕 糜烂、蜜黄色痂 可有发热或并发严重并发症 自我传染,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新生儿、儿童也多见 由噬菌体组71型金葡菌引起 皮疹为散在的大疱、脓疱;可见环状大片糜烂、清漆状结痂 半月形积脓现象是一特征 新生儿发病:三个月内、传染性强;脓疱进展迅速、累及全身;伴高热、呕吐、腹泻及精神委靡;可致败血症或毒血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SSSS),噬菌体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新生儿感染 发病迅速,12天内泛发全身 口腔及眼周、躯干、四肢 红斑基础上、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 重者伴高热、呕吐、腹泻及精神委靡;败血症或毒血症,深脓疱疮,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多有链球菌感染引起
3、 好发于小腿与臀部 炎症性水疱、脓疱 深部发展、中央坏死、黑色痂 边缘陡峭的溃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血病升高,核左移 分泌物细菌培养:致病菌生长,诊断,夏季流行 儿童、新生儿多见 暴露部位先发 典型脓疱,预防与治疗,预防隔离患儿 生活用品消毒处理注意皮肤卫生,治疗,全身治疗: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选用抗生素 PG 2.55万U/kg/日, 分24次 ;氨苄PG;头孢氨苄;PG过敏可用红霉素 新生儿重型患者给以大剂量高敏感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 局部疗法: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5%硫磺炉甘石洗剂;1/500010000高锰酸钾;莫匹罗星软膏 隔离消毒,二、毛囊炎、疖、疖病,系由金葡菌侵犯毛囊引起
4、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皮肤病,毛囊炎,毛囊性炎症性丘疹 脓疱 中央毛发穿过、周围红晕,疖,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结节中央坏死软化、出现脓栓 灼痛和压痛 重者伴全身症状,疖病,多个疖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治疗,一般治疗:减少外伤、治疗慢性病 全身治疗:抗生素 局部治疗:2%碘酊、抗生素软膏 物理治疗:紫外光、热疗等 慢性反复给以予支持疗法,三、丹毒和蜂窝织炎,丹毒: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蜂窝织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病因,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 (丹毒),前驱症状 皮损好发于小腿或面部 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边界清楚,表面紧张发亮;有时中央出现大、小水疱 疼痛及压痛 邻近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 (丹毒),好发于四肢、面部、外阴及肛周 弥漫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中央明显 皮肤温度升高 可有深部化脓及组织坏死 可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血病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多,可有核左移,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 癣菌疹,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抬高患处 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480640万U/日,分2次,或者头孢类、奎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局部治疗:50%硫酸镁溶液、3%硼酸溶液湿敷 物理治疗:紫外光照射 手术治疗:已经化脓者,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