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家属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患者,家属,医生,患者不吃药怎么办?,拒绝服药的原因 副作用 认识问题 病情(自知力缺乏) 对策 减药或换药 反复说明停药的危害 一劝二骗三强制 “暗服药”尽量不用或少用,药吃下去了吗? 谈“藏药”,方式:将药片藏在舌下、腮部或夹在手指缝中 危害 疗效无法保证 血药浓度不稳,导致严重副作用 对策 家属保管药物,看着患者把药服下 检查口腔 不要马上离开 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 监督要从严,说教要从宽 使用长效针剂治疗,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危险行为: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出走 易导致危险行为的症状 命令性幻听 被害妄想 药源性焦虑、抑郁 兴奋、躁动,就诊
2、注意事项,初诊 程序:家属患者家属 需提供的病史资料:起病时间、诱因、 表现、诊疗过程、疾病转归以及患者的生活、社交、工作、学习等情况。 复诊:介绍上次就诊以来的变化,包括症状、服药情况、疗效、副作用、生活、工作情况等 注意事项 明确就诊目的 提供病史要真实、客观 叙述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最好作书面准备 谁在场,谁不在场? 保留病人的文字材料,记录病人的原话,何时需要住院,自伤、伤人倾向 严重的情绪抑郁,悲观绝望 原有的症状反复出现,有日趋加重的迹象; 拒绝治疗,劝说无效; 伴有继发性问题,如严重躯体疾病、酒或药物滥用。,患者服药期间,家属应观察,睡眠:每天的睡眠时数,有无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3、? 饮食:有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或呛咳? 大便:几天一次,是否干燥? 小便:是否排尿困难? 脉搏:是否感到心慌?安静时每分钟多少次? 口水:感到口干,或流涎? 运动:是否不灵活,或颤抖? 情绪:沉默寡言?躁动不安? 性功能:性欲亢进或减退?月经不调? 体重:增加或减轻? 皮肤:皮疹?色素沉着? 化验:血常规、生化、心电图,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急性肌张力障碍 口服安坦 送医院 吞咽困难 吃半流食 立即通知医生 减药或换药 血白细胞下降 立即通知医生 加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密切监测血象 停药,过敏性皮疹 通知医生 寻找过敏源 服用抗过敏药 停药观察 药源性癫痫大发作 防止摔伤 不要用力按压四肢 减
4、药或换药 加用抗癫痫药物,家属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发病早期(发病接受正规治疗),家属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治疗中期(接受正规治疗临床治愈 ),欢迎提问,家属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康复期(痊愈之后),第七讲 在家庭中如何 与 精神病患者相处,家属的角色,护士关心、照料患者的生活 医生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嘱服药 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 长者迫使患者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了解患者的感受,病态感受随时出现、无法自控 难以区分症状与现实 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主观痛苦 既发的紧张、恐惧、敏感 注意力难以集中 敌视、攻击倾
5、向 孤独无助、渴望关心,家庭沟通的意义,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 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 介绍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调节情绪 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帮助家属缓解心理压力,沟通方式,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 体态:端庄,平等 目光:对视、平视 身体接触:拍肩、拉手、拥抱 经常给他以微笑和问候,表现你对他的关怀与挚爱,语言表达,尽量中性语言,避免笼统使用术语 讲话清晰、平和、中肯,必要时重复所说的话 内容简洁、明确,如果要向他提出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说一件事 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积极的倾听,神情专注,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
6、也不要忽视他 鼓励性短语 少打断 适时表示同情和理解 澄清:“你的意思是”,提问方式,封闭式:只需用“是”、“否”或“好”、“不好”做出选择,如“你今天心情好吗?”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问候或澄清事实 开放式:给病人自由表述的空间,如“你今天心情怎么样?”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了解更多信息 尽量避免暗示性提问: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这种提问方式有可能产生误导,获得不准确的信息,正式交谈的过程,轻松的开场白 多听少说,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抓住蛛丝马迹,挖掘症状 察言观色,适可而止 结束语:安抚、鼓励、铺垫,针对不同病情患者的接触技巧,兴奋躁动:口气平和,安抚为主,等待药物起效 抑郁自责:态度和蔼
7、,耐心解释,减压 依赖型:让他先作决定,启发式谈话,保持距离 要求多:坚持原则,话到为止,软中带硬 易激惹:出言谨慎,连哄带夸,针对不同病情患者的接触技巧,幻觉妄想:相信其感受的真实性,只关心,不反驳 躯体化:淡化不适感,正性暗示 敏感多疑:解释、保证、不厌其烦 自杀观念:敢于讨论自杀,加强看护,如何与精神病人谈“病”,对于自知力丧失的病人,交谈中尽量回避“病”字,以建立信任的关系 对于对疾病过份担心的病人,也要淡化“病”字,以减轻焦虑 对于受症状支配,主观痛苦感强烈的病人,应强化疾病的不可自控性,以缓解病人的压力 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 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地讨论症状,如何传递坏消息,失业、退学、亲人病故、离婚 预期对本人的严重性 评估承受能力:病情、性格、躯体 与医生协商 尊重病人意愿,在帮助患者的过程中 提高家属的精神健康水平,欢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