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真菌性皮肤病.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530249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性皮肤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真菌性皮肤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真菌性皮肤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真菌性皮肤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是喜湿度温和弱酸性环境生活,耐寒不耐热,紫外线不能杀真菌皮肤癣菌病(癣):一组皮肤癣菌感染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皮肤角质层 体藓,手足藓皮肤癣菌 侵入 甲板 甲藓毛根,毛干 头藓,须藓一头癣定义:是发生于头皮和头发浅部真菌病;临床分型: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四种传染途径:主要侵犯儿童,本病传染性强,患儿的病发,头屑、痂皮中带大量真菌,可通过理发工具、梳子、帽子、枕巾等间接传染以及通过饲养和嬉戏患癣的猫、狗而发病。临床表现:1黄癣 俗称“癞痢头”或“秃疮” ,较少见,由许兰黄癣菌所致。受侵部位可见到圆形黄色癣痂,质较硬,干燥,易碎,边缘隆起呈碟形,中央有一根或数根

2、毛发穿出。黄癣痂不易刮去,其下为炎症性斑片或小糜烂面。最终形成萎缩性瘢痕和永久性秃发。受侵毛发不折断,但干燥枯黄,易于拔除。真菌培养为黄癣菌。2白癣 又名小孢子菌头癣,最常见,病原菌主要是大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好发于学龄儿童。损害为一个或数个散在分布的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炎症不明显,渐扩大、增多,首发者常较大成为母斑。病发在离头皮上约 0.2-0.4cm 处折断,残留毛干外围绕以白色菌鞘。致青春期趋向自愈,愈后无瘢痕,毛发可再生。3黑点癣 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所致,儿童成人均可感染。皮损初起为小片丘疹、鳞屑,后发展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整灰白色鳞屑斑,自觉瘙痒。患处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

3、,形成小黑点。病程缓慢,愈后可形成瘢痕及永久性脱发。本病属于发内型感染。4脓癣 为白癣或黑点癣的特殊类型,多见于儿童,常有接触患癣动物史。主要见于头皮或光滑皮肤,炎症反应明显,损害为毛囊性脓疱,后呈波动性脓肿,表面有多数蜂窝状排脓小孔,边界清楚,质软,毛发松动,易拔除,愈后有瘢痕形成。常常伴有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检查:真菌直接镜检或培养;紫外线灯。鉴别诊断:1.头部银屑病:境界清晰,厚积鳞屑头发呈束状,无断发,真菌镜检阴性。2.头部脂溢性皮炎:皮损为暗红或黄红色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头屑较多。3.头皮脓皮病治疗原则:服药、擦药、洗头、剪发、消毒1患者的用具应予以消毒。 (煮沸) 2剪

4、发 应尽可能将病发剪除,每周一次,连续 8 次,除去带菌的毛干。3. 洗发 每日用硫磺香皂或 2%酮康唑(采乐)洗剂洗头。4擦药 5%硫磺软膏、特比萘芬霜, 3%克霉唑或联苯苄唑溶液等, (膏剂比水剂好,后者易引起痛感) ,连用 2 个月。5口服药物 一般单独内服,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灰黄霉素和伊曲康唑为脂溶性,故多吃油脂性食物可促进药物吸收,特比萘芬;肝功能不良者以上三种药物慎用。二体癣和股癣定义: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称为体癣,邻近外生殖器和肛门的体癣又称为股癣。病因: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亲动物性) 、大小孢子菌(亲动物性)等临床表现(重点)

5、:1体癣 初发损害为针头致绿豆大小的丘疹、水疱或丘疱疹,从中心等距离向外扩张,中心炎症减轻,边缘由散在的丘疹、水疱、丘疱疹和鳞屑连接成环状隆起,可形成环行、多环行或同心环行。瘙痒明显,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由亲动物性(须毛癣菌等)和亲土壤性(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皮损炎症明显,可见水疱、脓疱,皮损面积小但数目较多。2股癣 多见于成年男性,糖尿病、肥胖多汗可为诱因。好发于两股内上侧及阴股皱襞处,有时扩展至阴阜、会阴、肛周等处,但阴囊一般不受累,阴茎受累罕见。初为丘疱疹,渐增多扩大,形成边缘稍隆起的境界清楚的红斑,炎症明显。渐扩大,表面有鳞屑、小疱、抓痕、痂皮等。常因奇痒搔抓而继发湿疹化和苔藓化。检

6、查:鳞屑真菌镜检和培养阳性可确诊。鉴别诊断:1玫瑰糠疹 春秋季多见,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先发一母斑,玫瑰红色,3-14 天后出继发疹,呈向心性分布,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中央趋向消退呈黄褐色,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病程有自限性,一般 4-6 周左右自愈。2银屑病 亦可发生于周身及股内侧,但皮损有厚积鳞屑,可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特征性表现。3慢性湿疹 4接触性皮炎 有特殊接触史,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的形态,境界清晰。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治疗原则:1首先治好自己的手足癣、甲癣,注意个人卫生,对贴身衣物应消毒,避免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局部

7、治疗 以外用药物为主,可用 10%冰醋酸溶液,1% 特比萘芬软膏,1-35 克霉唑霜等,每日 2 次,损害消退后为防止复发,需继续用药 1-2 周。3全身治疗 泛发者可在外用药物同时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三手癣和足癣定义:皮肤癣菌感染指(趾)间及掌跖皮肤及侧缘称为手癣 和 足癣 。病因:其致病菌 9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 ,其次为须癣毛癣菌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发病年龄:成人多见,男女无差异。临床分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临床表现(重点):1水疱鳞屑型 常见于指(趾)侧面,亦可沿及掌心、足底、足侧缘,皮损为针头致绿豆大的深在性的厚壁小水疱,疱壁发亮,内容澄清,不易破裂,水疱融

8、合成多房性水疱。境界清楚,疱破脱屑,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炎症。一般夏发冬愈,易继发感染,易引起癣菌疹。2角化过度型 较多见,多发生于掌跖及其侧缘皮肤。皮损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弥漫性增厚、干燥、粗糙,有形状不整脱屑。虎口或足跟处形成较深的皲裂,疼痛出血。多干燥无汗,冬季尤甚,易累及指(趾)甲。3浸渍糜烂型 又称间擦型,好发于第三、四和第四、五趾缝间(皮肤较薄,相互紧密) ,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潮红,糜烂、渗液,有时可有恶臭,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鉴别诊断:1汗疱疹:真菌检查阴性,常在短期内对称成批出现,表现为掌跖、指(趾)侧面的水疱性损害,无炎症反应,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有瘙痒感几烧灼感。能自然消退

9、,夏季多见,并每年定期发作。2慢性湿疹:真菌检查阴性,皮疹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倾向湿润。3掌跖脓疱病:损害开始于掌跖部,在手以掌中部或鱼际为主,在足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自觉痒和痛。治疗原则:1注意皮肤卫生:勤换袜子,避免穿用胶鞋及不卫生的公共拖鞋,积极治疗手足多汗。2局部治疗 水疱型,如疱小,未破,可用 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复方苯甲酸搽剂;如疱大,可先将疱液吸去再用霜剂;如疱已破,可用复方雷锁辛搽剂,在加粉剂;如有糜烂或继发感染,需浸泡高锰酸钾溶液,并作湿敷;角化过度型应选用渗透性较强、药物浓度教高的剂型,如 10%水杨酸软膏,可外用塑料布封包

10、。3全身治疗 如损害广泛或局部外用药久治不愈,可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 100mg/次,2 次/天,连用 1-2 周;特比萘芬 250mg/天,连用 2-3 周。对角化过度型可适当延长疗程。四甲真菌病甲癣:俗称“灰指甲” ,是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疾病,多发于手足癣之后。甲真菌病:各种真菌感染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潮湿环境及经常受外伤的指(趾)甲易被真菌感染。病因: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 。酵母菌;霉菌临床表现:1白色浅表型 初起甲板表面出现一小的浑浊区,形状不规则,呈点状,甲板表面失去光泽并凸凹不平。2远端侧位甲下型 病变常从甲的游离缘或侧缘开始,渐

11、扩展至全甲,呈虫蚀状,甲变形、变脆、变厚,形成裂纹,失去光泽。3近端甲下型 通过甲小皮进入甲板及甲床,甲半月和甲根粗糙肥厚,凸凹不平或破损。4. 全甲毁损型 整个甲板被破坏,灰黄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残留粗糙角化的堆积物,甲床可增厚和脱屑。检查:甲屑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阳性。鉴别诊断: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等病引起的甲改变及先天性厚甲所致的甲病常波及多个指甲,并对称分布,而甲癣和甲真菌病常先起于一个指甲,其他临近指甲可正常。真菌的检查也有助于鉴别。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手足癣,有甲营养不良时更应防止真菌感染。2外用药物 先用小刀尽量刮去病甲(以不出血为度) ,再外用抗真菌药,如30%的冰醋酸

12、,1-2 次/天,坚持 3 个月以上,多可达到满意疗效。3去除病甲 用 40%尿素软膏封包病甲,连续一周左右,待病甲软化后用小刀将坏甲尽量刮除。手术拔除亦可,但痛苦大,易复发,目前很少采用。4内用药物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2 次/日,0.2g/次,连用 7 天,停药 21 天,再进行第二个冲击。指甲病变冲击 2 次,趾甲病变冲击 3 次。特比萘芬每晚 0.25g,指甲病变连用 6 周到 3 个月,趾甲病变应长于 3 个月。肝功能异常者,慎用上述口服药。5中药治则 凤仙花、鲜羊踢根各半,酌加少量明矾捣成糊,包敷病甲,每日 1次,坚持数月。五花斑癣 定义:俗称“汗斑” ,又称糠秕状皮肤霉菌病,是由马拉色菌侵犯表皮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病,因皮损为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斑而得名。病因:马拉色菌(嗜脂酵母)又称糠秕孢子菌,是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特殊情况下孢子转换为菌丝而致病。与湿热多汗及营养不良和遗传有关临床表现:1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常夏发冬愈,可持续多年不愈。2好发于躯干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颈、腹及腋窝、上臂。3皮损初为灰褐色、褐色斑疹,渐增多扩大融合,境界清,上覆糠状、微发亮的鳞屑,除去鳞屑后皮损处呈淡红色,也有患者皮损呈淡白色。热带地区可累及面部和头皮。4.无自觉症状或瘙痒轻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