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30084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第9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Anti-Disturbance Technology in Computer Control System,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本章主要内容,干扰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方式 硬件抗干扰技术 软件抗干扰技术,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9.1 干扰的传播途径 与作用方式,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是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抗干扰技术就是通过对这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采取必要措施来实现的。,干 扰:,与干

2、扰相关的几个概念:,干扰源:,产生干扰信号的原因,干扰对象:,干扰源通过传播途径影响的器件或系统,干扰系统的三个要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及干扰对象。,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5,9.1.1 干扰的来源,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外部干扰与系统结构无关,是由使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有:天电干扰,如雷电或大气电离作用引起的干扰电波;天体干扰,如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周围电气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干扰;电源的工频干扰;气象条件引起的干扰;地磁场干扰;火化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等产生的电磁波等。,内部干扰是由系统的结构布局、线路设计、元器件性质变化和漂移等原因造

3、成的,主要有: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引起的耦合感应,电磁场辐射感应,长线传输的波反射,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引入的干扰,寄生振荡引起的干扰以及热噪声、闪变噪声、尖峰噪声等。,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6,9.1.2 干扰的传播途径,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场,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它们的启动和工作过程中将产生干扰电磁场,另外还有来自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和雷电的干扰,以及高压输电线周围交变磁场的影响等。,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7,电场耦合又称静电耦合,是通过电容耦合窜入其他线路的。,干扰传播途径主要有:,电场耦合,磁场耦合,公共阻抗耦合,电场耦合,电场干扰可以通过两根

4、导线之间构成的分布电容窜入系统,Ra=1/jc12,Rb=R/(1+1/jc2g),Un=Rb/(Ra+Rb)=jRC12U1 当R很小时,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8,在任何载流导体周围都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时会引起交变磁场,该磁场必然在其周围的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势引起干扰。 在设备内部,线圈或变压器的漏磁也会引起干扰;在设备外部,平行架设的两根导线也会产生干扰,由于感应电磁场引起的耦合,可以计算感应电压,其中:为感应磁场交变角频率M为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I1为导线1中的电流,磁场耦合,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9,设某设某信号线与电压为220VAC

5、、负荷为10KVA输电线的距离为1m,并且平行走线10m,两线之间的互感为4.2H,按式(9.4)计算出信号线上感应的干扰电压Un为 Un=MI1=2504.2(10-6) 10000/220=59.98(mV) 可见,这样大的干扰,足以淹没小信号。,磁场耦合,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0,公共阻抗耦合干扰是由于电流流过回路间公共阻抗,使得一个回路的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影响到另一回路。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公共耦合阻抗,例如,电源引线、印刷电路板上的地和公共电源线、汇流排等。这些汇流条都具有一定的阻抗,对于多回路来讲,就是公共耦合阻抗。,公共阻抗耦合,2019/2/

6、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1,图 9.4 公共电源线的阻抗耦合,图 9.5 公共地线的阻抗耦合,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2,9.1.3 干扰的作用方式,按干扰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长线传输干扰。 差模干扰:又称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它串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与被测信号相加输入系统。差模干扰与被测信号在回路中处于同样的地位,也称为常态干扰或横向干扰。 产生差模干扰的原因:分布电容的电场耦合,空间的磁场耦合,长线传输的互感,50Hz工频干扰,以及信号回路中元件参数变化等,差模干扰示意图,I,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

7、技术,13,9.1.3 干扰的作用方式,共模干扰:是指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上对接地端干扰电压, 共模干扰也称为共态干扰或纵向干扰。 产生共模干扰的原因:系统(或信号放大器)的地与现场信号源的地一般相隔一段距离,在两个接地点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电位差Vc,该电位差是系统信号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电压,会对系统产生共模干扰。,共模干扰示意图,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4,对于系统干扰来说,共模干扰大都通过差模干扰方式表现出来 由Ucm引起系统输入的差模电压为: 共模抑制比,两种输入方式的共模电压的引入,(a) 单端输入,(b) 双端输入,s,s,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

8、术,15,对于存在共模干扰的场合,不能采用单端输入方式,应采用双端输入方式,原因是其抗共模干扰能力强 为了衡量一个放大器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常用共模抑制比CMRR(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 )表示,即 其中,Ucm是共模干扰电压,Un是由Ucm转化成的差模干扰电压。单端输入方式的CMRR较小,说明它的抗共模抑制能力较差;而双端输入方式,由Ucm引入的差模干扰电压Un较小,CMRR较大,所以抗共模干扰能力很强,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6,9.1.3 干扰的作用方式,长线传输干扰: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现场信号到控制计算机以及控制计算机到现场执行

9、机构,都经过一段较长的线路进行信号传输,即长线传输,在长线传输中产生的干扰称为长线传输干扰。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高速变化的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会出现波反射现象,二是具有信号延时,三是长线传输会受到外界干扰。,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7,9.2 硬件抗干扰技术,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8,9.2.1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电源引入的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之一;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大部分是由电源耦合产生的。,供电方式,尖峰脉冲干扰的抑制,掉电保护,直流侧的抗干扰措施,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19,计算

10、机控制系统的供电方式,供电方式,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0,在电源变压器中设置合理的屏蔽(静电屏蔽和电磁屏蔽)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它是在电源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之间加屏蔽层 。,还可采用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以及UPS供电等,来提高电源的稳定性,电源变压器的静电屏蔽,隔离变压器及其屏蔽,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1,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2,尖峰干扰是一种频繁出现的叠加于电网正弦波上的高能脉冲,其幅度可达几千伏,宽度只有几个毫微秒或几个微妙,因此采用常规的抑制办法是无效的,而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办法。,另外,使系统远离干

11、扰源,对大功率用电设备采取专门措施抑制尖峰干扰的产生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尖峰脉冲干扰的抑制,抑制尖峰干扰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在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采用铁磁共振原理(如采用超级隔离变压器);,在交流电源输入端串入均衡器,即干扰抑制器。,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3,过程控制计算机供电不允许中断,一旦中断电源,将影响生产。为此,计算机系统应加装UPS(不间断电源),或增加电源电压监视电路,及早监测到掉电状态,从而进行应急处理。,掉电保护电路,掉电保护,对于没有使用UPS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了防止掉电后RAM中的信息丢失,经常采用镍电池对RAM进行数据保护。,

12、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4,对直流电源电压监视可采用集成电路P监控电路实现掉电保护。现在已经有许多集成电路P监控电路可供选择,它们具有很多种类和规格,同时也具有多种功能,如有的P监控电路除电源监视外,还具有看门狗、上电复位、备用电源切换开关等功能。,利用MAX915组成的电源监视电路,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5,电网的高频干扰,由于频带较宽,仅在交流侧采取抗干扰措施,很难保证干扰绝对不进入直流系统,因此须在直流侧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直流侧的抗干扰措施,在每块逻辑电路板的电源和地线的引入处并接一个(10100)F的大电容和一个(0.010.1)

13、F的小电容;在各主要的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或电路板电源布线的一些关键点与地之间,接入一个(110)F的电解电容,同时为滤除高频干扰,可再并联一个0.01F的小电容。,去耦法,在每块电路板上装上一个或几块稳压块,以稳定电路板上的电源电压,提高抗干扰能力。,增设稳压块法,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6,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7,9.2.2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二是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工作,提供一个基准电位的接地,即工作接地。,接地技术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极为重要的,不恰当的接地会对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而正确的接地却是抑制干扰的有效措施之

14、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为了安全,即安全接地;,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8,地线系统分析,在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地线:模拟地、数字地、安全地、系统地和交流地。,安全地的目的是使设备机壳与大地等电位,以避免机壳带电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通常安全地又称为保护地或机壳地,机壳包括机架、外壳、屏蔽罩等。,模拟地作为传感器、变送器、放大器、A/D和D/A转换中模拟电路的零电位。模拟信号有精度要求,有时信号比较小,而且与生产现场相连。,数字地作为控制系统中各种数字电路的零电位,应该与模拟地分开,避免模拟信号受数字脉冲的干扰。,系统地是以上几

15、种地的最终回流点,直接与大地相连 。,交流地是计算机交流供电电源地,即为动力线地,它的地电位很不稳定。,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29,在过程控制计算机中,对上述各种地的处理一般是采用分别回流法单点接地。,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分别回流法接地示意图,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0,输入系统的接地,在输入通道中,为防止干扰,传感器、变送器、和信号放大器通常采用屏蔽罩进行屏蔽,而信号线往往采用屏蔽信号线。屏蔽层的接地也应采取单点接地方式,关键是确定接地位置。,输入信号源有接地和浮地两种情况。,信号源端接地,而接收端浮地,则屏蔽层应在信号源端接地,信号源浮地,接

16、收端接地,则屏蔽层应在接收端接地,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1,主机系统的接地,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抗干扰能力,将主机外壳作为屏蔽。而把机内器件架与外壳绝缘,绝缘电阻大于50M,即机内信号地浮地。,主机与外部设备地连接后,采用一点接地。如图所示。为避免多点接地,各机柜用绝缘板垫起来。这种接地方式安全可靠,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对于近距离的几台计算机,可采用多机的一点接地方式;,对于远距离的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隔离的办法分开,如采用变压器隔离技术、光电隔离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等。,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2,9.2.3过程通道

17、的抗干扰技术,过程通道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场数据采集输入和输出通道,它包括了现场信号源、信号线、转换设备、I/O接口电路,主机和执行机构等。,过程通道涉及内容多,分布广,受干扰的可能性大,其抗干扰问题非常重要。,过程通道干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和长线干扰。,1、共模干扰的抑制,共模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的地之间存在共模电压,以及模拟信号系统对地的漏阻抗。共模干扰的抑制措施主要有三种: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屏蔽。,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3,变压器隔离,变压器隔离是利用隔离变压器将模拟信号电路与数字信号电路隔离开,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字地断开,以

18、使共模干扰电压不能构成回路,从而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另外,隔离后的两电路应分别采用两组互相独立的电源供电,切断两部分的地线联系 .,这种隔离适用于无直流分量信号的通路。对于直流信号,也可通过调制器变换成交流信号,经隔离变压器后,用解调器再变换成直流信号。,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4,光电隔离,光电耦合器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或达林顿管、或晶闸管等)封装在一个管壳内组成, 实现以光为媒介的电信号传输。,发光二极管动态电阻非常小,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很大,能够传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干扰信号很小。,由于光电耦合器是用光传送信号,两端电路无直接电气联系,因此,切断了两

19、端电路之间地线的联系,抑制了共模干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只有在通过一定电流时才能发光,由于许多干扰信号虽幅值较高,但能量较小,不足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特 点,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5,浮地屏蔽,浮地屏蔽是指信号放大器采用双层屏蔽,输入为浮地双端输入,如图示。这种屏蔽方法使输入信号浮空,达到了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6,2、差模干扰的抑制,(2)根据差模干扰频率与被测信号频率的分布特性,采用相应的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滤波器是一个选频电路,其功能是让指定频段的信号

20、通过,将其余频段的信号衰减,滤除。在工业控制中,串模信号往往比被测仪器变化快。,差模干扰信号和有效信号相串联,叠加在一起作为输入信号,因此,对差模干扰的抑制较为困难。对差模干扰应根据干扰信号的特性和来源,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来抑制。,(1)对于来自空间电磁耦合所产生的差模干扰,可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线,其目的是减少电磁感应,并使各个小环路的感应电势互相呈反向抵消。也可采用金属屏蔽线或屏蔽双绞线。,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7,(4)当被测信号与干扰信号的频谱相互交错时,通常的滤波电路很难将其分开,可采用调制解调器技术。,(3)当对称性交变的差模干扰电压或尖峰型差模干扰成为主要

21、干扰时,选用积分式或双积分式A/D转换器可以消弱差模干扰的影响。,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38,3、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同轴电缆对于电场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工作频率较高。双绞线对于磁场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绞距越短,效果越好。在电场干扰较强时须采用屏蔽双绞线。,(1)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线,在使用双绞线时,尽可能采用平衡式传输线路。所谓平衡式传输线路,是双绞线的两根线不接地传输信号。因为这种传输方式具有较好的抗差模干扰能力,外部干扰在双绞线中的两条线中产生对称的感应电动势,相互抵消。同时,对于来自地线的干扰信号也受到抑制。,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

22、扰技术,39,(2)终端阻抗匹配,为了消除长线的反射现象,可采用终端或始端阻抗匹配的方法。,同轴电缆的波阻抗一般在50100之间,双绞线的波阻抗约为100200。进行阻抗匹配,首先,需要通过测试或由已知的技术数据掌握传输线的波阻抗Rp的大小。,终端阻抗匹配,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0,始端阻抗匹配,始端阻抗匹配是在长线的始端串入电阻R,通过适当的选择R,以消除波反射,这种匹配方法的优点是波形的高电平不变,缺点是波形的低电平会抬高。其原因是终端门B的输入电流Isr在始端匹配电阻R上的压降所造成的,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1,9.3 Unit 3,软

23、件抗干扰技术,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2,9.3.1数字信号的软件抗干扰措施,1、数字滤波,数字滤波是一种软件算法,它实现从采样信号中提取出有效信号数值,滤除干扰信号的功能。,数字滤波与模拟滤波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数字滤波可以实现对频率很低(如0.01Hz)信号的滤波,克服了模拟滤波器的不足;,首先,由于采用了程序实现滤波,无需硬件器件,不受外界的影响,也无参数变化等问题,所以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当然,数字滤波不足之处在于滤波速度比硬件滤波要慢,但鉴于数字滤波器具有的上述优点,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滤波还可以根据信号和干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滤波方

24、法和滤波参数,具有灵活、方便、功能强等优点。,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3,2、输入数字信号的抗干扰,数字信号是用高低电平表示的两态信号,即“0”、“1”。在数字信号的输入中,由于操作或外界等的干扰,会引起状态变化,造成误判。,对于数字信号来说,干扰信号多呈毛刺状,作用时间短。利用这一特点,在采集某一数字信号时,可多次重复采集,直到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采集结果完全一致方为有效。若多次采集后,信号总是变化不定,可停止采集,给出报警信号。,对数字信号的采集不能采用多次平均方法,而是比较两次或两次采集结果是否相同。,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4,3、输出数字

25、信号的抗干扰,由于干扰,可能使计算机输出的正确数字信号,在输出设备中得到的却是错误信号。,输出设备有电位控制型和同步锁相型两种,前者有良好的抗“毛刺”干扰能力,后者不耐干扰,当锁存线上出现干扰时,会盲目锁存当前的数据。,输出设备的惯性(响应速度)与干扰的耐受能力也有很大关系。惯性大的输出设备(各类电磁机构)对“毛刺”干扰有一定耐受能力;惯性小的输出设备(如通信口、显示设备等)耐受能力就小一些。,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5,在软件上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提高抗干扰能力:,(1)重复输出同一数据。在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前提下,重复周期尽可能短些。外部设备接受到一个被干扰的错误信

26、号后,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一个正确的输出信息又来到,就可及时防止错误动作的产生。,(2)对于不能重复输出同一信号的输出装置,例如带自环型分配器和功率驱动器的步进电机,可在软硬件上采取一些措施。,(3)计算机进行数字信号输出时,应将有关可编程输出芯片的状态也一并重复设置。,(4)采用抗干扰编码。按一定规约,将需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在智能接收端,再按规约进行解码,并完成检错或纠错功能。,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6,9.3.2 CPU及程序的抗干扰技术,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当CPU受到干扰不能按正常状态执行程序时,就会引起计算机控制的混乱,所以需要采取措施,使CPU在受

27、到干扰的情况下,尽可能无扰地恢复系统正常工作。,尤其是在单片机系统中,应当充分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复位 掉电保护 指令冗余 软件陷阱 Watchdog技术,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针对CPU的抗干扰措施:,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7,复位,对于失控的CPU,最简单的方法是使其复位,程序自动从头开始执行。为完成复位功能,在硬件电路上应设置复位电路。,上电复位是指计算机在开机上电时自动复位,此时所有硬件都从其初时状态开始,程序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人工复位是指操作员按下复位按钮时的复位;,自动复位是指系统在需要复位的状态时,由特定的电路自动将CPU复位的一种方式。,复位方式有

28、上电复位、人工复位和自动复位三种:,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8,掉电保护,在软件中,应设置掉电保护中断服务程序,该中断为最高优先级的非屏蔽中断,使系统能对掉电作出及时的反应。,首先进行现场保护,把当时的重要状态参数、中间结果,甚至某些片内寄存器的内容一一存入具有后备电池的RAM中。,其次是对有关外设作出妥善处理,如关闭各输入输出口,使外设处于某一非工作状态等。,最后必须在片内RAM的某一个或两个单元存入特定标记的数字,作为掉电标记,然后,进入掉电保护工作状态。,当电源恢复正常时,CPU重新复位,复位后应首先检查是否有掉电标记,如果有,则说明本次复位为掉电保护之后的复位,

29、应按掉电中断服务程序相反的方式恢复现场,以一种合理的安全方式使系统继续未完成的工作。,在掉电中断服务程序中的注意事项:,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49,指令冗余,当CPU受到干扰,程序“跑飞”后,往往将一些操作数当作指令代码来执行,从而引起整个程序的混乱。采用指令冗余技术是使程序从“跑飞”状态,恢复正常的一种有效措施。,所谓的软件冗余,就是在程序的关键地方人为的加入一些单字节指令NOP,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写,当程序“跑飞”到某条单字节指令时,就不会发生将操作数当作指令来执行的错误。,指令冗余技术除了NOP等单字节指令外,还可以采用指令重复技术。指令重复也是指令冗余的一种方

30、式。指令重复是指在对于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或对系统工作有重要作用的指令后面,可重复写上这些指令,以确保这些指令的正确执行。,指令冗余是在程序的关键的地方人为地插入一些单字节空操作指令。指令冗余会降低系统的效率,但确保了系统程序很快纳入程序轨道,避免程序混乱,适当的指令冗余不会对系统的实时性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50,软件陷阱,软件陷阱是在非程序区的特定地方设置一条引导引导指令(看作一个陷阱),程序正常运行,不会落入该引导指令的陷阱,当CPU受到干扰,程序“跑飞”时,如果落入指令陷阱,将由引导指令将“跑飞”的程序强制跳转到出错处理程序,由该程序段进行

31、出错处理和程序恢复。,软件陷阱一般用在下列地方:,未使用的程序区。由于程序指令不可能占满整个程序存储区,总有一些地方是正常程序不会达到的区域,可在该区域设置软件陷阱,对弹飞的程序进行捕捉,或在大片的ROM空间,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陷阱。,未使用的中断向量区。在编程中,最好不要为节约ROM空间,将未使用的中断向量区用于存放正常工作程序指令。因为,当干扰使未使用的中断开放,并激活这些中断时,会进一步引起混乱。如果在这些地方设置陷阱,就能及时捕捉到错误中断。,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51,Watchdog技术,当程序“跑飞”到一个临时构成的死循环中时,冗余指令和软件陷阱将不起作用,

32、造成系统完全瘫痪。看门狗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看门狗,也称程序监视定时器,在硬件上,可把它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于CPU的可复位定时系统,在软件程序的各主要运行点处,设有向看门狗发出的复位信号指令。,为实现看门狗的目标,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硬件电路问题,二是软件编程问题。,当系统运行时,看门狗与CPU同时工作。程序正常运行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程序向看门狗发复位信号,使定时系统重新开始定时计数,没有输出信号发出;当程序“跑飞”并且其他的措施没有发挥作用时,看门狗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复位信号,其输出端会发出信号使CPU系统复位。,看门狗的实现形式可以分为硬件看门狗和软件看门狗两种。,2019/2/19,第9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52,第9章 结束,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科技 > 计算机原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