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 8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介内容提要1什么是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为 什么要做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 主要 做什么?什么是认证?2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什么是认证?3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认证是指高等院校为了教育质量保证和教育质量改进而详细考察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外部质量评估过程 1 是认证机构颁发给高校或专业的一种标志,证明其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办学宗旨和认证机构规定的办学标准1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副理事长 余寿文 培训讲稿什么是认证?4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专业认证是指专业性认证机构对高
2、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 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障证 1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副理事长 余寿文 培训讲稿什么是认证?5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不只是教育机构内部的评估 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参与 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参与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 非营利性组织,目前不收费 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接受其他签约组织的考察什么是认证?6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不是专业评比与排名,不是评优 认证结论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认证合格有有效期,三年或
3、六年 有效期满后需要重新认证什么是认证?7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重点看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 不只看部分优秀学生、标兵学生 重点看产出(学生学习表现),不只看投入(院士数、一级学科数、奖励数、科研基金、项目、设备等)什么是认证?8专业认证外部评估合格评估学生为本国际互认 华盛顿协议,工程学士学位的国际互认协议, 1989年开始签约 15个正式成员, 5个准成员,包括美、加、英、澳、新西兰、新加坡、港、日、韩、台、俄、德、印等 中国于 2013年 6月 19日成为观察成员,后续国内高校的专业认证可能有国外专家的参与和督查 促进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力为什么要认证?9国家
4、层面行业层面专业层面国际层面为什么要认证?10国家层面 教育部要求 “ 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 2 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五位一体 专业认证是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 “ 卓越工程师计划 ” 的门槛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秘书长 吴岩 培训讲稿为什么要认证?11行业 层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建筑类专业已经有相关规定 认证(评估)通过的专业毕
5、业生可在更短时间内具备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条件 33中国人事考试网 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简介为什么要认证?12专业 层面 全国已经有 409个专业(点)通过认证,占所有工程专业 (12500个 )的 3.25% 建筑类专业已经有 235个专业(点)通过认证,占所有建筑类专业( 1296个)的 18.5% 计算机类专业已经有 17个专业(点)通过认证,占所有计算机类专业( 1607个)的 1.06%1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副理事长 余寿文 培训讲稿部分已经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的学校 413学校 初次认证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年山东大学 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
6、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 2008年复旦大学 2008年东南大学 2009年同济大学 2009年电子科技大学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 2011年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网 (http:/ 结论发布为什么要认证?14国际 层面 美国 1932年就成立了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 (ABET),是美国大学在应用科学、计算机、工程和技术专业认证领域的权威机构 ABET的认证结论决定美国工科专业的存亡 ,全美 550所大学的 2700个相关专业通过了认证 香港工程师协会 (HKIE)1997年加入华盛顿协议认证要做什么?15认证工作 关键说、做、证认证标准认证流程认证要做什么?16说 说清
7、楚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做 专业建设中所做的具体工作证 工作及目标达成的证明材料 不只是认证过程中的工作,也是专业建设的长期任务 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培养目标还需反思与完善,相关材料还需收集与完善 说、证、做都要围绕认证标准来展开认证标准的基本框架 517 5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专家 南京大学 陈道蓄教授 培训讲稿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 518一、 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课程体系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判断师资与其他支撑条件的原则: 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培养目标 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必须考虑全体学生5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专家 南京大学 陈道蓄教
8、授 培训讲稿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 519二、 以目标为导向分别表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以利对目标达成度 的 评价 毕业要求描述对学生毕业时的要求 培养目标描述学生毕业后在可预见的未来( 5年内)的期望毕业要求的达成要支撑培养目标达成 要有数据、事例证明合格毕业生可达成培养目标目标与毕业要求须对日常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要有利于每个承担教学任务的人明确责任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须分解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价5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专家 南京大学 陈道蓄教授 培训讲稿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 520三 、 持续改进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持续改进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是改进基础 应对每
9、个常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 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要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5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专家 南京大学 陈道蓄教授 培训讲稿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1学生 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
10、原有学分。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2培养目标 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 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3毕业要求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
11、果进行分析;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4持续改进 专业
12、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5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5%); 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
13、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 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6师资队伍 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
14、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教师必须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工程认证通用标准27支持条件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
15、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学校能够提供达成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程认证补充标准28 本补充标准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的基本内容。 物理包括力学
16、、电磁学与现代物理基本内容。 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 教学内容必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模拟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认证补充标准29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专业类课程 进一步体现毕业要求的针对性,包括进一步扩充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相关知识领域的内容,适当考虑跨学科、跨专业元素等,进一步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侧重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探索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软件系统侧重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探索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软件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开发方面的能力; 侧重计算机工程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方面的能力; 侧重软件工程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各类软件系统的开发,特别强调以工程规范进行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生产与维护方面的能力; 侧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强调培养学生实现给定条件和要求下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相关的选择、创建、应用、集成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