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29905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汉服简介和典型式样(多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服,有礼仪之大 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 谓之华,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源流,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非汉 服-动漫美少女战士风格,非汉服-西式动漫风格,非汉服-西南少数名族风格,非汉服-清宫满族风格,非汉服-天雷滚滚风格,特点,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又以盘领、直领等为

2、其有益补充)、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一般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亵衣)、中衣(里衣)、大衣(外衣)。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示例,汉服样式,常见的基本汉服样式有: 冕服、 曲裾、 直裾、 齐胸(高腰)襦裙、 襦裙

3、、 圆领袍衫、 褙子、 朱子深衣、 玄端。,冕服,冕 服-天子和诸侯礼服 冕服:即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 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冕 冠,冕冠分解介绍 延 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旒li 冕板两端下垂的玉串。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帽卷 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玉笄 j 插在帽卷两

4、边的纽孔中,用于固定头发。 武帽 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 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充耳 缨上左右各一块的黄玉,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天河带 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图片中没有画出来。,冕服分解解说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不可以相反. 袂: mi袖子 大带: 由丝织物制成的腰带 革带: 由皮革制成的腰带 蔽膝: 如图从腰带垂下的衣 物,因为用于遮蔽膝盖而得名。,十 二 章 纹 图 案,十二章纹介绍 “十二纹章”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

5、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深衣,深衣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剪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

6、典雅。 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朱子深衣,深衣意义图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曲裾 男式,曲裾 男式,曲裾 男式,解说,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

7、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马王堆汉墓曲裾,曲裾 女式,曲裾 女式,曲裾深衣,曲裾深衣,曲裾深衣,曲裾穿法,三重衣,秦汉妇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直

8、裾,战国直裾袍,解说,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 直裾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直裾分长短,长者居多,其短者谓之裋褕。 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汉制鱼尾直裾,直裾深衣,直裾深衣,直裾深衣,直裾的流行,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这种服饰早在战国至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衣要穿着曲裾深衣。,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

9、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襦裙,襦裙,解说,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絮有絮绵的短袄)则近于袄。,直领襦裙,直领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齐胸襦裙,齐胸襦裙,半臂(半袖)襦衣,半袖高腰襦裙,半袖高腰襦裙(唐式),襦裙起源于战国,

10、终于满清,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汉服女装的最基本形式。 汉代由于深衣的流行,襦裙不多见,至魏晋南北朝后,襦裙重新流行,襦裙兴盛于唐代,其多变的风格与绚丽的纹样令人惊叹。到了元明时代,襦裙逐渐不再流行了。,韩服明显受明代襦裙的影响,褙子,古代褙子实物,解说,“褙子” 又称“背子”、“褙衣”,是从隋唐时期的“半臂”演变来的上衣。是宋朝到明朝时期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左右两侧开衩,有的顶到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

11、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褙子,褙子,褙子,褙子,小结女式汉服主要样式,襦,圆领袍衫,解说,圆领袍,至少在汉朝初年就出现的一种汉族服饰,早期作为内衣存在。魏晋南北朝后,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流行于隋唐至明末。 自魏晋开始圆领袍慢慢作为外衣穿着,并无外来胡化的实际证据。并经过隋唐的发展,逐渐蔓延全国,无论男女皆可穿着圆领袍 。男子圆领袍多为纯色,无花纹。女子圆领袍则色泽鲜艳,并且多有花纹。,汉代人偶 圆领内衣,在隋唐,圆领袍经过大规模发展,从汉代的内衣,演变成了外衣。因为隋唐时期汉人十分尚武,圆领袍穿着方便,直袖箭袖也便于行动。所以圆领袍非常流行。,唐代士人常服圆领襴衫,隋唐时代的圆

12、领袍复原,五代十国之后,圆领袍慢慢从直袖箭袖发展成为了大袖,成为官员服饰,不过民间依然是穿直袖圆领。不过在宋代,圆领袍还没有加上花纹。到了明代,各种补子,莽纹,飞鱼纹等就出现在了圆领袍之上,成为了官员的固定穿着。也成为了皇帝的龙袍和常服。读书人除了道袍之外,主要是穿着黑边白底的圆领澜杉。,明代官府圆领袍,明代女子婚礼圆领袍服,日本在唐代经过遣唐使大规模学习汉族文化,同时也将服饰带回日本。于是经过大化革新之后,日本也开始穿圆领袍,并且发展成为日本特色的圆领官服狩衣。,日本狩衣,日本狩衣,李氏朝鲜建国之后,为了合法性,于是向明朝要求朝贡。明朝鉴于朝鲜诚意,于是赐朝鲜国王为郡王,可以按照大明服饰体系

13、穿着。于是,圆领袍也成为了朝鲜官员的服饰。不过朝鲜经过演变,逐渐把下摆变短,于是只到膝盖处。,朝鲜圆领官服,朱子深衣,解说,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指根据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是朱熹对礼记深衣篇所记载的的深衣的自我认识和研究的产物。,现代学者复原朱子深衣,玄端,玄端是古代中国的黑色礼服。 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是华夏礼服“衣裳制度(衣分两截,上衣下裳)”的体现。据士冠礼文,谓玄端皆玄裳或黄裳,或杂裳。端训正,朝祭等服皆有端名,如端冕、端委之类。古代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其他冠、昏等礼亦用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玄端,玄端,玄端服为上衣下裳制,玄衣用布十五升,每片布长二尺二寸,因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称端。又因玄端服无章彩纹饰,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这种服制称为“玄端”。所谓衣裳之制,玄端主之。可以临祭,可以燕居,上自天子,下及士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明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