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江战役简介1934 年 10 月 10 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 5 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 8.6 万余人,开始长征。红 24 师和 10 多个独立团等共 1.6 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0 月 17 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21 日晚,中革军委以红 1 方面军团为左路前卫,红 3 军团为右路前卫,红 9 军团掩护左翼,红 8 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 2 个纵队居中,红 5 军团担任后卫,开始抢渡信丰河,于 25 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但在随后的行军中,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
2、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直到 11 月 8 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 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蒋介石欲围歼我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于 11 月 22 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 16 个师 77 个团进行“ 追剿”;令粤军陈济堂部进至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白崇禧以 5 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洲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11 月 19 日,何键将“追剿军” 分为 5 路:第一路司令刘建绪,率 4
3、个师由湘赣边向全洲以北黄沙河地域集结,筑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 4 个师又1 个支队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结集;第三路司令周浑元,率 4 个师由资兴、郴县向道县方向追击;第四路司令李云杰,率 2 个师与第三路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追击;第五路司令李韫珩,率 1 个师协同粤军和桂军,由郴县、桂阳向江华方向追击。11 月 18 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 22 日袭占道县,左路 24 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 。白崇禧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乘机进入广西。这样,全洲、兴安一线敌
4、兵力比较空虚。11 月 25 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 4 个纵队,从兴安、全洲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此时,何键也令其第一路 2 个师由东安进至全洲、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11 月 27 日,红军先头部队第 2、第 4 师个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次日,敌“追剿军 ”第一路由全洲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 2 师发起进攻,敌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接着,2 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红
5、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经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于 12 月 1 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但红 5 军团第 34 师、红 3 军团第18 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师长被俘,后遭杀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惨重伤亡。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 8 万 6 千余人,锐减为 3 万余人。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1934 年 11 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25 日抢渡湘江。12 月 1 日,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到 3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