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4

类型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

  • 上传人:涵涵文库
  • 文档编号:5295700
  • 上传时间:2019-02-19
  • 格式:DOC
  • 页数:54
  • 大小:50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
    资源描述:

    1、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七月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I目 录前 言 1一、 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 2(一)自然概况 2(二)社会经济条件 2(三)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3二、 规划实施情况 5(一)规划实施情况 5(二)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9三、 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 10(一)指导思想 10(二)调整原则 10(三)调整依据 11四、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情况 14(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4(二)农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5(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9(四)基础设施等规划重点建

    2、设项目调整情况 25(五)其他用地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9五、 “三线”划定情况 30(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30(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34(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35六、 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可行性分析 37(一)规划调整完善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37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II(二)规划调整完善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37(三)规划调整完善环境影响分析 38(四)规划调整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39七、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 42(一)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2(二)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 42(三)建立盘活存量建

    3、设用地激励机制 42(四)加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3(五)加大规划实施公众参与力度 43八、 附表 44附表 1 重点生态保护区名录 .44附表 2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表 .45附表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6附表 4 规划控制指标分解表 .47附表 5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48附表 6 耕地面积规划平衡表 .48附表 7 “三线 ”划定面积统计表 48附表 8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9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前 言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自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障重

    4、点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十三五” 规划编制并全面实施以来,特别是城乡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新情况、新问题的凸现,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的耕地、建设用地现状与规划编制时制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发生较大变化, 规划制定的土地利用布局、目标与客观实际、发展需求不协调、不适应,影响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为适应新形势下谢家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布局,保障“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确保谢家集区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

    5、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成果,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对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进行调整完善。规划范围与现行规划保持一致,含淮南市谢家集区辖区内所有土地,土地总 面积为 27059.81 公顷。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其中规划基期年 为 2005 年,规划调整基期年为 2014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采用 2014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和相关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次调整完善工作重点对 2015-2020 年土地利用进行 规划安排。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2一、 自然与社会经济情

    6、况(一)自然概况谢家集区位于淮南市西部,淮河与东淝河之间,东经 11654-11701、北纬 3232-3239。东与田家庵区接壤,东南与长丰县为邻,西南与寿县以瓦埠湖、东淝河为界,西北与八公山区相连,北分二道河滩地与潘集区相交。境内中部较高,岗丘绵亘,北临淮河,南临瓦埠湖,地势低洼。丘陵自西北至东南绵亘于中部,占区境总面积的 19.7%;天然湖泊分布四周,因采煤而形成的大、小塌陷区相嵌其间,水面占区境总面积的 6%;平原洼地占区境总面积 74.3%。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年平均降雨量约 937.2 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4.316.4之间。(二)社会经济条件全区辖 5 个街道、4 个镇、1

    7、 个乡、 1 个民族乡,共有 45 个社区、56 个村委会,区政府驻平山街道。2014 年末,谢家集区户籍人口32.16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21.94 万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84.4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6.6 亿元,财政收入 3.7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2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23 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5547 元和 10839 元。谢家集区地处淮南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心位置。淮河、 东淝河与 规划建设的江淮运河共同构成黄金水道。102 省道、合淮阜高速公路、在建的商杭高铁穿境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 年)调整方案3而过,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坐落其间,毗邻正在建设的高铁站,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 70 公里。(三)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谢家集区 2014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27059.81 公顷,其中, 农用地 17218.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63%;建 设用地 4990.48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18.44 %;其他土地4850.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93%。(1)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 13189.1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74%。园地254.2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94%;林地 815.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 3.01%。牧草地 27.35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0.10%;其他农用地2932.8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84%。(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 4132.1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27%,其中城镇工矿用地 2082.6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70%;农村居民点用地 2049.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57%;交通水利用地 789.39公顷,占土地 总面积的 2.92%;其他建设用地 68.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5%。(3)其他土地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 4801.06 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 49.31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17.75%

    10、和 0.18%。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42、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可开发土地面积较少2014 年全区已开发利用土地 22209.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7%,土地农业利用率为 63.63%,土地垦殖系数为 48.74%,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全市较高水平。2014 年全区其他土地 4850.37 公顷,主要以河流水面和湖泊水面为主。(2)城镇建设用地较多、布局比较分散2014 年谢家集区内各类城镇工矿用地合计 2082.64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之比略高于 50%。谢家集区是 缘煤而建的工矿型城区,区内现 有 3 座大中型煤矿和

    11、 12 对小型煤矿,城镇用地布局主要服从于产业布局需求,矿业布局主导城镇布局的结果是城镇用地布局分散,缺乏足够的集聚力。(3)农村居民点用地占比较高、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2014 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49.49 公顷,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相当,占全区国土面积的 7.57%;人均 农村居民点面积 200.54平方米/人, 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 150 平方米/ 人的人均用地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5二、 规划实施情况(一)规划实施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前期,对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

    12、020 年)2009-2014 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主要内容如下:1、规划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009-2014 年,耕地面积总体呈现增加态势,净增 211.76 公顷;2014 年全区耕地面积为 13189.16 公顷,比规划确定的 2020 年耕地保有量目标(12381.15 公顷)高出 808.01 公顷,全区严格落实了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目标完成率为 106.53%。规划确定全区 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 10282.80 公顷,2014年全区实际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 10674.05 公顷,目标完成率103.80%,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得到了严格

    13、落实 。(2)建设用地规模指标2014 年,谢家集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4990.48 公顷,2009-2014年建设用地增量为 225.75 公顷,指标使用率为 30.72%(低于评估时点阶段目标 45.45%),指标剩余量为 509.02 公顷。2014 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4132.13 公顷,2009-2014 年城乡建设用地增量为 215.90 公顷,指标使用率为 27.78%,指标剩余量为 561.26 公顷。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62014 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082.64 公顷,2009-2014 年城镇工矿用地增量为 21

    14、6.42 公顷,指标使用率为 36.48%,指标剩余量为 376.84 公顷。2014 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49.49 公顷,2009-2014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减 0.53 公顷,未像规划预期那样出现增加,剩余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量指标充沛。2014 年,全区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858.35 公顷,2009-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增量为 9.85 公顷,未能像规划预期那样出现降低。规划确定 2020 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 3 项控制目标分别为700、610.46 和 479.21 公顷。2009-2014 年,全区

    15、 3 项指标分别使用了317.29、312.29 和 212.83 公顷,指标剩余量分别为 382.71、298.17 和266.38 公顷。2014 年末,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73.32 平方米,与 2009年相比人均减少 9.73 平方米,并未像规划预期那样出现大幅增加,远低于规划 2020 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值(125 平方米)。2、生态用地变化情况评估期内,生态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土地)规模呈现减少态势,净减 172.42 公顷,至 2014 年末为 19136.52 公顷,大于规划 2020 年目标值(18813.49 公顷)。其中,耕地、园地规模

    16、增加明显;林地(-42.80 公顷)、牧草地(-0.10 公顷)、水域(-392.77 公顷)、自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7然保留地(-3.59 公顷)均有所减少,且至 2014 年末均低于规划 2020年目标值。除耕地、园地以外的生态用地减少,主要受到耕地开垦、城乡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影响。3、规划布局和分区执行情况规划将谢家集区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四个空间管制分区,并制定了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则。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划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执行,各 项重点建设项目尽可能落入允许建设区范围内,不在允许建

    17、设区范围内的,通过规划布局调整来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做到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截止 2014 年谢家集区管制分区执行情况良好,没有因规划调整改变限制建设区布局和面积的情况,也没有项目落入禁止建设区。4、土地利用结构目标执行情况规划至 2020 年,各项比例为 62.46%:20.32%:17.22%,规划的主导方向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土地比重减少。规划实施至 2014 年末,全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比例为63.63%:18.44%:17.92%,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的 变化趋势与规划安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一致。5、重点建设项目落实情况规划实施期间,谢家集区严格按

    18、照规划用途和“保重点、保急需、保开工”的原 则筛定项 目,对接指标定地块,科学统筹,优先确保了全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8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用地需求。在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中,除商杭城际铁路、淮六路、省道 102 改建工程、汽配城项目、东华怡乐生态园和望峰岗失地农民创业园 6 个项目,受项目进度影响暂未进入用地程序,其他规划重点项目均已经予以安排用地,切实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执行情况截止评估时点,规划中提出的各种实施保障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配套措施日趋完善。规划实施期间,健全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完善了耕

    19、地保护责任机制,大力保护了基本农田, 认真执行了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大了动态巡查力度,强化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公示和舆论宣传制度。7、规划实施定量评价谢家集区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估分值为 94.11 分,其中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得分 99.83,用地结构和布局变化得分 81.97,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得分 95.55,规划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得分 86.80,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得分为 100。评估结果为规划实施总体状况优秀,但用地结构和布局变化情况、规划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有待提高。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20 年)调整方案9(二)规划实施评估结论根据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09-2014 年实施评估结论, 规划总体执行情况优秀,但是规划当前的现势性与可操作性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亟需尽快启动规划调整程序,进一步 优化用地结构、时序和布局安排。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对促进谢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应。但是,受到规划自身与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 规划在实施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规划实施至今,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剩余不均衡、指标趋紧与过剩并存,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各乡镇的均衡发展;各项建设和采煤塌陷对耕地、基本农田影响较大,保护耕地与基

    21、本农田保护任务实现难度有所提高;规划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与实际偏差大,农村居民点有所缩减,但是节约集约程度较低;规划本身与其他部门规划之间的协调度有待提高;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难以满足十三五期间各项建设发展需要。可见,虽然规划在编制时,已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做了前瞻性的安排,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规划也进行了充分衔接;但是规划实施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背景的变化,国家、省、市在重大发展战略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对谢家集区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重大布局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

    22、020 年)调整方案10三、 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牢固 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调整方案 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二次调查连续更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底数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逐级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和总体布局为“底盘” ,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为“ 底线”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 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 础设 施建设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促进

    23、“ 多规合一”,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二)调整原则1、保持稳定,适度调整坚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安排不变,适度调整主要指标和用地布局。2、坚守职责,保障 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应保尽保,数量质量并重。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土地承载功能,通过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13、上下结合,统筹兼顾。注重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和对下位规划的引导,统筹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求与可能,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4

    24、、充分衔接、深度融合。充分结合“三 线” 划定、 “多规合一”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治规划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衔接,强化深度融合,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规划方案。(三)调整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修订);(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7 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6 号)。2、相关政策文件(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41 号);(2)国土资

    25、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 号);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2(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25 号);(4)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发2013173 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 号);(6)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前期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5 312 号);(7)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

    26、完善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6 125 号);(8)关于转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淮国土资函 2016399 号);(9)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省级审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770 号)。3、相关规划(1)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谢家集区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安徽省淮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20092020年;(5)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谢家集区

    2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3(7)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8)淮南市“十三五” 工 业发展规划;(9)淮南市“多规合一 ”规划;(10)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规划;(11)淮南市谢家集区相关乡镇村庄布点规划;(12)淮南市谢家集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 年)。(13)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14)淮南市谢家集区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15)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4、相关规程文件(1)

    2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4四、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情况(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规划调整后,谢家集区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为:耕地保有量 12880.00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0413.33 公顷。相比调 整前,耕地保有量增加了 498.85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增加 130.53 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5400.00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9、不超过 4240.00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 2446.67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不超过 1160.00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不超过 700.00 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 613.33 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 546.67 公顷以内。相比调整前,建设用地总规模减少了 99.51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了 453.39公顷,城镇 工矿用地规模减少了 12.33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增加了 353.88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了 0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增加了 3.33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增加 67.67 公顷。实现土地整

    30、治补充耕地面积 833.33 公顷,相比调整前,补充耕地面积增加了 471.33 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 134.66 平方米以内,相比调整前,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比原先增加了 9.66 平方米。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5(二)农用地布局优化调整1、耕地利用布局调整情况本次调整完善,主要根据市级下达指标情况、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各乡镇 2014 年现状耕地规模及其质量情况、各项建设项目对于耕地占用需求情况、区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等,对全区规划耕地保有量及其布局进行统筹调整。调整后,谢家集区规划目标年耕地保有量为 12880.00 公

    31、顷,与市级下达指标一致,比原先规划2020 年目标值增加了 498.85 公顷。与调整前相比,调整后,区政府驻地唐山镇、淮南市高新区智造园区所在地李郢孜镇的耕地保有量得到相应下调,望峰岗镇、杨公镇、 孙庙乡、孤堆回族乡的耕地保有量有所增加;调整后耕地主要分布在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和望峰岗镇, 调整后耕地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维持稳定。表 4-1 耕地利用布局 调整前后各乡镇耕地变化情况单位:公顷, %行政区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调整前李郢孜镇 707.22 513.64 -193.58望峰岗镇 1070.91 1420.12 349.21唐山镇 1093.26 835.84 -257.42

    32、杨公镇 4461.00 4799.64 338.64孙庙乡 2708.11 2910.78 202.67孤堆回族乡 2340.65 2399.98 59.33谢家集区 12381.15 12880.00 498.85与 2014 年相比,调整后谢家集区 2020 年耕地面积净减 309.16公顷,除望峰 岗镇、 杨 公镇、 孙庙乡耕地保有量 净增外,其他乡镇耕地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6面积均有所减少。2014-2020 年,全区规划新增耕地 305.45 公顷,主要分布在杨公镇、望峰岗镇、孙庙乡和孤堆回族乡。2014-2020 年,全区由于规划实施导

    33、致的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 229.38 公顷,主要发生于唐山镇、孤堆回族乡、杨公镇、 孙庙乡、李郢孜镇。调整后,全区及各乡镇“保发展、保耕地 ”的双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耕地保有量任务均可完成,且耕地分布将更加集中连片,耕地质量总体稳中有升。表 4-2 调整后 2014-2020 年各乡镇耕地变化情况单位:公顷, %行政区 2014 2020 2020 与 2014年相比 新增耕地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李郢孜镇 759.22 513.64 -245.58 1.69 21.89望峰岗镇 1114.59 1420.12 305.53 76.91 2.06唐山镇 1309.57 835.84 -473.

    34、73 7.01 92.57杨公镇 4691.68 4799.64 107.96 101.31 34.72孙庙乡 2841.59 2910.78 69.19 62.22 30.39孤堆回族乡 2472.51 2399.98 -72.53 56.3 47.76谢家集区 13189.16 12880.00 -309.16 305.45 229.382、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情况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率和保护面积不减少,需要对谢家集区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主要有:一是依法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二是因其他情况造成不满足基本农田划定要求的图斑;三是现行规划执行期间,部分一般农田

    35、随着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耕地质量已大大提高,已具备划入基本农田所要求的质量条件,对这部分一般农田需要调整补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7划为基本农田;四是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中新划入部分。经调整,规划期内,确保谢家集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0413.33 公顷。其中,调出的基本农田主要是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附近未来预留建设区,以及蓄滞洪区、重要基础设施两侧、区位偏远、零星破碎和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孙庙、孤堆、杨公、望峰岗、唐山等乡镇允 许建设区及扩展边界附近。调出基本农田合计 1058.

    36、45 公顷。表 4-3 谢家集区基本农田划定调整表单位:公顷划出基本农田 划入基本农田 划定后基本农田地类构成 地类构成 地类构成行政区小计耕地 其他地 类平均质量等级 小计 耕地 其他地类平均质量等级 面积 耕地 其他地类李郢孜镇 28.29 27.92 0.37 八等 322.72 322.72 八等 525.09 525.09望峰岗镇 132.35 131.73 0.62 八等 381.85 381.85 八等 884.52 884.52唐山镇 110.11 109.65 0.46 八等 414.42 414.42 八等 847.79 847.79杨公镇 152.62 148.50 4.

    37、12 八等 3.67 3.67 八等 4145.09 4145.09孙庙乡 379.48 316.69 62.79 八等 22.47 22.47 八等 2362.19 2362.19孤堆回族乡 255.60 252.24 3.36 八等 17.30 17.30 八等 1975.61 1975.61谢家集区 1058.45 986.73 71.72 八等 1162.43 1162.43 八等 10740.29 10740.29调入基本农田均分布在原基本农田周围,与周围的耕地成片布局;规划期内调入的基本农田主要包括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入较多的唐山、望峰岗 、李郢孜,和 杨公、孤堆、 孙庙等土地开发整

    38、理新增耕地较多的乡镇, 调入基本农田 1162.43 公顷。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8根据基本农田指标调整结果,以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谢家集区多划了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市级下达谢家集区基本农田规划目标 10413.33 公顷,实际划定 10740.29 公顷,比规划目标多划定基本农田面积 326.96 公顷。3、园地、林地、牧草地利用布局调整情况主要考虑到新增建设占用、采煤塌陷区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对全区园地、林地、牧草地规模与布局进行调整,调整前后变化幅度均很小,规模与布局总体维持稳定。表 4-4 园地、

    39、林地、草地利用布局调整情况单位:公顷园地 林地 牧草地行政区2014 2020 2020-2014 2014 2020 2020-2014 2014 2020 2020-2014李郢孜镇 93.48 80.40 -13.08 151.65 143.97 -7.68 0.00 0.00 0.00望峰岗镇 15.20 17.30 2.10 108.46 107.71 -0.75 0.00 0.00 0.00唐山镇 72.29 68.94 -3.35 456.25 464.78 8.53 27.35 26.67 -0.68杨公镇 0.49 0.66 0.17 50.17 50.66 0.49 0.0

    40、0 0.00 0.00孙庙乡 63.18 78.54 15.36 13.92 14.46 0.54 0.00 0.00 0.00孤堆回族乡 9.58 7.49 -2.09 34.96 31.75 -3.21 0.00 0.00 0.00合计 254.23 253.33 -0.90 815.41 813.33 -2.08 27.35 26.67 -0.68调整后,全区园地面积为 253.33 公顷,相比 2014 年减少了 0.90公顷,园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李郢孜镇和唐山镇,受城镇建设占用影响较大。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19调整后,全区林

    41、地面积为 813.33 公顷,相比 2014 年减少了 2.08公顷,林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和唐山镇,同 样受城镇建设占用影响较大;但是主要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林地,卧龙山森林公园、重点公益林等生态红线内林地和其他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林地规模维持稳定。调整后,全区牧草地面积为 26.67 公顷,全部为位于唐山镇的天然牧草地,相比 2014 年减少了 0.68 公顷,牧草地的减少受到了中心城区扩展和交通建设影响。(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土地的载体功能,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城镇用地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产业集群用地为重点,按照“ 产业

    42、集中、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适度控制中心城区、乡镇用地规模。至 2020 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2446.67 公顷,相比原规划净减 12.81 公顷,与 2014 年现状相比净增 364.03 公顷,调整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9.04%。按照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统一规划、规 范管理,加快城中村改造,鼓励城镇发展优先利用近郊区居民点,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有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更加合理。至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793.33 公顷,相比原规划净减 441.06 公顷,与 2014 年现状相比净减 256.16 公顷,调整

    43、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6.63%。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20适度增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国家及区域交通设施为骨架,加快铁路、港口、公路和 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防洪除涝工程、供水工程、农 田水利工程和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至 2020 年,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规模为 1160.00 公顷,相比原规划净增 353.88 公顷,与 2014 年现状相比净增 301.65 公顷,调整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4.29%。1、衔接市级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通过对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在区级和乡镇级土地规划

    44、中得到完全落实,切实保障城市发展需要。与市级中心城区规划衔接后,在原规划基础上共调入建设用地 539.29公顷,其中相比 2014 年现状,新增建设用地达 496.74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 346.49 公顷,主要涉及唐山镇、李郢孜镇和望峰岗镇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同时,建设用地指标从全区内部各乡镇间进行相应核增、核减。2、对原规划划定新增建设用地统筹调整在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过程中,对 678.97 公顷的原规划新增建设用地(2014-2020 年)予以保留。本次调整中, 对有明确项目支撑和规划依据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予以充分保障;同时,对位于市级中心城区规划划定的允许建

    45、设区外,由原规划划定的、2014 年现状非建设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基于保障乡镇和园区建设、农民建房与农业生产需要等的考虑,结合乡镇调研与征求意见,对暂无明确项目和规划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21安排、但确需保留的新增建设用地,酌情予以保留。本次调整,对原规划划定的 330.71 公顷的无明确项目依据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予以保留,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城区外的孤堆回族乡(124.93 公顷)、孙庙乡(95.76 公顷)和杨公镇(94.42 公顷)。在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过程中,对 436.81 公顷的原规划新增建设用地(2014-2020 年)进行调出处理。这其中,

    46、在全域永久基本 农田划定时调出 140.20 公顷,另有 42.33 公顷调出地块为纳入整治规划的农用地整理地块,全部位于望峰岗镇。此外,还针对位于市级中心城区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外,由原规划划定的、2014 年现状非建设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筛选出既无建设项目依据、且确无近期发展建设需要的地块,在征求相关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酌情予以调出、恢复现状。共涉及 254.29 公顷原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孤堆回族乡(127.23 公顷)和李郢孜镇(99.23 公顷)等。3、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鉴于原规划中农村居民点规模增加的预期与规划实施情况不相适应的实际,

    47、 结合整治规划、增减挂钩项目等,以及对各乡镇的反复调研,在优 先保障移民安置等“三农”相关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对各乡镇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适当调减;对布局分散、空心化程度较高、利用粗放的居民点进行规划复垦,对居住环境和居住集聚效应较好中心村、集镇的居民点用地适当扩张。调整后全区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 1793.33 公顷,比原规划减少了 441.06 公顷,比2014 年现状减少 256.16 公顷。调整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布局更加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22集中连片,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表

    48、4-5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情况单位:公顷行政区 2014 调整前 2020 调整后 2020 调整后-调整前 调整后 2020-2014李郢孜镇 182.2 159.46 237.01 77.55 54.81望峰岗镇 212.15 268.20 182.47 -85.73 -29.68唐山镇 545.69 325.69 411.07 85.38 -134.62杨公镇 384.37 665.45 301.02 -364.43 -83.35孙庙乡 380.96 439.57 353.55 -86.02 -27.41孤堆回族乡 344.12 376.02 308.21 -67.81 -35.91

    49、合计 2049.49 2234.39 1793.33 -441.06 -256.164、各乡镇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概览(1)李郢孜镇对李郢孜镇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耕地保护任务、为瓦埠湖留足保护空间、规避集中连片、规模较大林地等的前提下,精准衔接了市级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其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密切对接了淮南市“多规合一”规划划定的近期产业线和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造园区部分)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成果,合理保障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近期发展需要,优先确保了境内商杭高铁、李郢孜 现代农业产业园、回民公墓等一批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落地。调整后镇域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884.84 公顷,比调整前增加 167.93 公顷。(2)望峰岗镇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23望峰岗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过程中,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耕地保护任务,为淮河、淮西湖和十涧湖等留足保护空间,规避集中连片、规 模较大林地等前提下,精准衔接了市级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其规划基础设施布局,为淮西湖湿地公园、十涧湖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淮南市谢家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2957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