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529539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2010-2020)目 录一、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分析 .1二、规划总则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发展战略 .10(三)发展目标 .11三、规划内容 12(一)公共卫生体系发展 .12(二)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22(三)卫生管理体系 .32(四)人才队伍建设 .34(五)卫生信息化建设 .36四、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领导 .37(二)加大卫生投入 .37(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8(四)加强廉政建设 .38(五)加强依法行政 .39(六)加强目标考评 .39(七)加强监督检查 .39附表 1 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附表 2 江门

2、市重要卫生事业发展指标及预期 1一 、规 划 背 景 与 现 状 分 析(一 )规 划 背 景我 市 在 “十 一 五 ”期 间 制 定 和 实 施 了 江 门 市 区 区 域 卫 生 规 划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成 效 。从 “十 一 五 ”向 “十 二 五 ”过 渡 阶 段 ,国 家 启 动 实施 了 一 系 列 重 大 政 策 、规 划 。未 来 十 年 ,是 我 国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深 化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 关 键 时 期 ,也 是 实 施 “健 康 中 国 2020”战略 计 划 和 贯 彻 “珠 三 角 发 展 纲 要 ”的 关 键 十 年

3、 。我 市 位 于 珠 三 角 地区 ,中 长 期 区 域 卫 生 发 展 规 划 (2010-2020)须 紧 紧 围 绕 我 国 关 于深 化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 意 见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发 展 战 略 规 划(2010-2020)等 重 大 方 针 政 策 来 制 定 ,使 之 成 为 我 市 未 来 十 年 特定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条 件 下 的 卫 生 发 展 行 动 纲 领 。(二 )现 状 分 析1.“十一五”时期卫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 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五年,是群众 获得健康利益最多的五年,是卫生事业大步迈进的五年。面对复

4、杂的经济环境和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成效明显,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 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卫生投入 227.84 亿元,比“ 十五” 期间增长 192.74%。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健康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主要健康指标均有提升。其中人均期望寿命从 2000 年的 74.48 岁增至 2009

5、年的 78.73 岁,2009 年婴儿死亡率(4.46)比 2000 年下降了 55.4%。“十一五” 时期,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2.88/10 万)比十五时期(29.34/10 万)降低 16.46/10 万,2009 年降低至 5.18/10 万(见表 1)。卫生事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表 1:江门市“十五”期间主要健康指标数健康指标 2000 2005 2009人均期望寿命(岁) 74.48 75.04 78.73婴儿死亡率 10 6.71 4.46孕产妇死亡率 32.42/10 万 9.19/10 万 5.18/10 万传染病总发病率 658/10 万 655.

6、73/10 万 765.78/10 万(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 2009 年 ,全 市新 农 合 筹 资 标 准 最 高 达 160 元 ;全 面 实 施 住 院 补 偿 、基 本 门 诊 报销 、特 殊 病 种 补 助 和 住 院 分 娩 补 助 等 制 度 。全 市 住 院 报 销 封 顶 线标 准 为 5 万 元 ,其 中 江 海 区 提 高 到 6 万 元 。基 本 门 诊 报 销 每 人 每年 20 元 以 上 。特 殊 病 种 门 诊 补 助 年 补 助 额 最 高 为 3000 元 。参 合率 占 常 住 农 业 人 口 的 99.36%。“十 一 五 ”期

7、间 ,全 市 农 村 居 民 参 加 新农 合 人 数 累 计 达 1110.39 万 人 次 ,新 农 合 共 筹 集 资 金 11.18 亿 元 ,其 中 ,各 级 财 政 补 助 达 8.51 亿 元 ,全 市 享 受 新 农 合 各 项 补 偿 人 数 3121.26 万 人 次 ,补 偿 金 额 达 8.9 亿 元 。农 村 老 百 姓 看 病 就 医 实 现 了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减 负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 共 卫 生 安 全 保 障 水平 不 断 提 高 。至 2009 年 ,全 市 设 立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机 构 6 个 ,专 科疾 病

8、防 治 机 构 11 个 ,卫 生 监 督 所 6 个 ,健 康 教 育 机 构 1 个 ,妇 幼保 健 机 构 6 个 。公 共 卫 生 技 术 队 伍 不 断 壮 大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卫 生技 术 人 员 达 339 名 ,专 科 疾 病 防 治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达 988 名 ,卫 生监 督 机 构 工 作 人 员 达 128 名 ,妇 幼 保 健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达 867 名 。免 疫 规 划 疫 苗 种 类 由 7 种 扩 大 到 14 种 ,一 类 疫 苗 基 础 免 疫 接 种率 均 达 到 95%以 上 。传 染 病 报 告 发 病 相 对 平 稳

9、并 保 持 较 低 水 平 ,连 续 22 年 无 白 喉 、18 年 无 脊 灰 、17 年 无 乙 脑 、12 年 无 百 日 咳 、9年 无 登 革 热 。艾 滋 病 综 合 防 治 效 果 开 始 显 现 ,艾 滋 病 快 速 上 升 的疫 情 受 到 遏 制 。完 成 结 核 病 防 治 项 目 任 务 指 标 ,各 项 指 标 均 达 到国 内 先 进 水 平 。扩 大 实 施 精 神 疾 病 与 社 区 一 体 化 管 理 ,工 作 模 式全 省 推 广 。全 面 实 施 9 项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项 目 和 6 项 重 大 公 共卫 生 服 务 项 目 ,为 17

10、1.5 万名城乡居民免费建立了健康档案,城市居民建档率和农村居民建档率分别为 61.13%和 32.73%。妇 幼 保 健和 健 康 教 育 取 得 显 著 成 效 ,妇 幼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更 加 健 全 ,服 务 条件 进 一 步 改 善 ,综 合 服 务 水 平 不 断 提 升 ,服 务 内 涵 更 加 丰 富 ,妇 女儿 童 健 康 水 平 明 显 改 善 ,其 中 农 村 孕 产 妇 住 院 分 娩 率 、农 村 高 危孕 产 妇 住 院 分 娩 率 五 年 来 一 直 高 达 99.5%以 上 ;孕 产 妇 死 亡 率 呈 下降 态 势 。卫 生 监 督 力 度 不 断 加

11、 强 , 4食 品 安 全 、公 共 卫 生 管 理 得 到 加 强 ,打 击 非 法 行 医 和 非 法 采 供 血行 动 均 取 得 较 好 成 绩 。爱 国 卫 生 运 动 开 创 新 局 面 ,到 2009 年 ,全市 农 村 卫 生 厕 所 普 及 率 达 到 77.14%;成 功 创 建 国 家 卫 生 镇 1 个 、省 卫 生 镇 5 个 、市 卫 生 镇 27 个 ,省 卫 生 村 120 条 ,市 卫 生 村 251 条 ;成 功 创 建 省 级 “农 民 健 康 促 进 行 动 ”示 范 镇 2 个 ;除 四 害 成 效 显 ,在周边地区登革热仍然有发生流行的情况下,市区连

12、续 9 年没有登革热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发生。 全 面 启 动 健 康 城 市 建 设 项 目 。(3)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网络稳步推进。乡镇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均全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率达到 100%。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6 个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卫生应急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市级实现 110、120、119、122 四台合一,已建立“ 珠中江” 卫生应 急体制,全市逐步建立 农业、气象、教育等部 门卫生应急机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断加强,先后建立了 5 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卫 生应急“ 一案三制” 建设进一步加强 ,制定

13、各项预案达 23 项。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已组建 9 个类别共 70 人的市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 8 大类别共 230 人的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成功处置甲型 H1N1 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传染病疫情,出色完成汶川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任务, “居家隔离” 防控甲流疫情治 疗模式在全国推广。2008年,市卫生局荣获“ 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 ”称号。(4)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 5步加强。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2009 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1774 个,其中综合医院及各类专科医院共 42 间,乡镇卫生院 68 间,农村卫生站 1036 间,社区卫

14、生服务机构 41 间,门诊部、诊所、医疗室等机构共 587 个。医疗机构床位达 11734 张,卫生技术人员达17923 人,执业(助理)医师达 6600 人,注册护士达 6137 人,比“十五”期末分 别增长 0.96%、18.53%、14.06%和 23.19%。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1.57 人、注册护士 1.46 人、床位 2.79 张,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 0.81%、0.31%和 0.45%。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断增加。2009 年卫生机构固定资产达 31.03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32.6%。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效率逐年提高,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由 2005 年的

15、13.2 人次提高到 2009 年的 16.01 人次。中医药名市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全市 80.8%的乡镇卫生院、 66.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5%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 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5 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 4 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12 个,设置 8 个国家“中医坐堂医” 试 点诊所。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 成 为全国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全市 85%以上的县级以上医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和江门市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

16、目已正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60%的乡镇卫生院已建立基本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开展了电子病历和门诊病历“一本通 ”试点,推 6进预约挂号服务和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农村卫生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见表 2、表 3)。表 2 江门市 2003-2009 年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发展情况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卫生机构数 1699 1744 1791 1652 1646 1711 1774医生数 5438 5484 5672 5815 6073 6245 6600床位数 8827 9359 9617 9822 10397 10721 11

17、734诊疗人次数(万人次) 1631.93 1712.02 1794.27 1873.38 2013.51 2102.48 2162.25出院病人数 254231 283645 301521 315218 357521 399558 433686表 3 江门市 2003-2009 年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诊疗人次数 病床使用率年份合计 医院(占比) 卫生院(占比)卫生站(占比) 合计 医院 卫生院2003 1631.93 42.43% 42.80% 10.71% 64.86% 73.09% 45.11%2004 1712.02 41.36% 39.41% 12.82% 71.24% 78.76% 5

18、2.13%2005 1794.27 41.77% 40.54% 11.45% 71.31% 76.88% 55.45%2006 1873.38 43.35% 39.63% 11.62% 74.54% 80.54% 57.42%2007 2013.51 42.29% 37.95% 9.75% 78.80% 86.77% 59.64%2008 2102.48 39.90% 35.23% 11.33% 86.13% 93.20% 66.13%2009 2162.25 40.91% 35.52% 11.57% 85.54% 92.18% 66.73% 7(5)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至 2009

19、 年,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卫生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建立起以市职业病防治所为中心,四市一区疾控中心以及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科为主体的职业病防治体系,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能力均得到加强。基本摸清了我市厂矿企事业的职业危害情况,职业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已取得广东省卫生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机构 6 个、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机构 6 个,市职业病防治所取得了职业病诊断资质,基本满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规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中毒和尘肺病诊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等工作。(6)采

20、供血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深入贯彻献血法,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需要,保障血液安全,连续 13 年无采供血质量事故安全供血;不断改善献血服务软硬件,血站新业务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我市首家献血屋新会献血屋正式启用,填补了我市固定献血屋建设空白;在 8 个试点医院开展用血费用即时报销工作,方便群众用血报销;成立市红十字无偿献血义工服务队,义工服务时间超过 2 万小时;成立我省首个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基地江门市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基地;引入并全面推行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血液质量标准化管理。2.中 长 期 规 划 发 展 环 境(1)面临的挑战。我市“十一五” 期间卫生事 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制约卫生事

21、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仍然突 8出。一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医改工作任重道远,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与发展仍将成为卫生工作的主题。二是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持续增强,社会对卫生工作的关注度更高、期望值更高,卫生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重,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资源总量仍落后于珠三角发达城市。医用设备相对陈旧。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成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四是卫生事业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

22、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和综合医院。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基层医疗卫生力量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政府主导力量不足,城乡居民可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五是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与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医疗卫生体系要做到能专注于为不同特征的人群提供所需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内涵需加快完善。未来应为我市居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专科医疗服务。六是随 着 工 业 化 、信 息 化 、城 市 化 和

23、 人 口 老 龄 化 进 程 加 快 ,由 生 9态 环 境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式 变 化 导 致 的 食 品 安 全 、饮 用 水 安 全 、职业 安 全 等 问 题 日 益 突 出 ,新 老 传 染 病 、慢 性 疾 病 等 多 种 病 症 负 担 日 益严 重 ,重 大 公 共 卫 生 安 全 事 件 时 有 发 生 。七是卫生发展中重医轻防、重建设轻管理、重技术轻人文等问题,卫 生行业作风建设的薄弱环节等仍存在。(2)发展的机遇。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一 是 中 央 和 省 高 度 重 视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党 的

24、十 七 大 明 确 了 建 立 基本 医 疗 卫 生 制 度 的 历 史 任 务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突 出 强 调 了 保 障 和改 善 民 生 的 重 要 作 用 。省 委 十 届 八 次 全 会 确 立 了 建 设 幸 福 广 东 的 宏 伟目 标 ,把 显 著 改 善 民 生 福 祉 作 为 落 实 “十 二 五 ”发 展 主 题 的 核 心 任 务 和行 动 指 南 。这 将 是 今 后 十 年 我 市 做 好 卫 生 工 作 的 重 要 方 向 ,我 市 卫 生事 业 必 将 迎 来 一 个 大 的 发 展 。二 是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逐 步 取 得

25、 成 效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各 级 党 委 、政 府 对 医 改 工 作 越 来 越 重 视 。相 关 政 策 性 制 度 陆 续 出 台 ,各 级 财 政 支撑 和 保 障 卫 生 事 业 的 能 力 持 续 增 强 ,政 府 在 重 大 卫 生 项 目 和 民 生 工 程的 投 入 明 显 加 大 ,一 些 多 年 困 扰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的 问 题 正 在 逐 步 得 到 解决 ,群 众 正 在 获 得 看 得 见 的 利 益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我 市 卫 生 事 业 必 将进 入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三 是 市 委 十 一 届 九 次 全 会 提 出

26、“加 快 转 型 发 展 、建 设 幸 福 侨 乡 ”的目 标 为 我 市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指 明 了 方 向 。全 会 提 出 的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体系 ,大 力 发 展 文 化 、教 育 、卫 生 等 社 会 各 项 事 业 ,提 高 群 众 的 满 意 度 和幸 福 感 ”、“继 续 加 强 与 港 澳 的 合 作 ,拓 展 合 作 领 域 和 空 间 ”等 要 求 ,为 我 10市 做 好 新 时 期 卫 生 工 作 提 供 了 新 的 机 遇 。四 是 我 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态 势 日 趋 良 好 。一 方 面 有 优 越 的 自 然 条 件和 良 好 的

27、 经 济 状 况 。我 市 位 于 广 东 省 中 南 部 ,与 珠 海 、中 山 、佛 山 、肇庆 相 邻 ,毗 领 港 澳 ,交 通 便 利 。近 年 来 ,我 市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形 成 了 7大 支 柱 产 业 ,拥 有 15 个 国 家 级 产 业 基 地 和 6 个 省 级 产 业 基 地 ,这 些 为我 市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基 础 。另 一 方 面 ,我 市 正 处 于 经 济 发展 转 型 时 期 。未 来 10 年 ,滨 江 新 区 的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将 是 我 市 卫 生工 作 发 展 的 重 点 。同 时 ,珠

28、三 角 一 体 化 及 产 业 转 移 、城 市 人 口 的 不 断增 长 也 为 我 市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提 供 了 机 遇 。二 、规 划 总 则(一 )指 导 思 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贯彻新时期医改政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指引下,抓住改革契机,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文社会特色,寻求适合我市卫生发展的道路,加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卫生事业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功能全面、层次多样、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 )发 展 战 略1.统筹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我市医疗卫

29、生服务一体化。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市居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重点强化战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1的投入,加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突出体现城乡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3.整体提高战略。通过加大投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全面提升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实力、服务质量与水平,促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医疗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的全面发展、整体提高。4.机制创新战略。强化政府

30、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在全民健康发展中的领导责任,确立切实可行、略为超前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支持其向高端医学科技发展。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质量与效率。创新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中坚作用。5.改革先行战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向集团化转型,内部改革与外部调整并行。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环境。(三 )发 展 目 标到 2015 年,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服

31、务指标达到广东省先进水平。到 2020 年,建立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完善的医疗卫生 12服务体系,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水平达到珠江三角洲的先进水平,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三 、 规 划 内 容(一 )公 共 卫 生 体 系 发 展主体思路: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和要求的提升,公共卫生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加快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5 年以前,完成我市疾控体系规范化建设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网络的基本构架。公共卫生经费达到珠三角平均水平。到 2020 年,建

32、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经费高于珠三角平均水平。1.公共卫生应急与急救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卫生应急专职机构、所有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技术支撑机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卫生应急职能科室,设专职人员。力争完成与省卫生厅、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联网。2020 年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反应及时、协调有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体系,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应急机制。重点工作与措施 13(1)逐步完善全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3、设立卫生应急专职机构,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疾控、卫监机构等技术支撑机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专门卫生应急职能科室,设专职人员。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卫生应急纳入政府应急管理,有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的协调、培训、演练及公众宣传,全面构建由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卫生局应急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20 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及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它与应急处置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江门市卫生应急组织网络。(2)加 强 市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信 息 平 台 建 设 。在 省 、市 统 一 规 划 下 ,探 索 建 立 全 市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信 息 平 台 ,实

34、现 联 网 和 信 息 系 统 互 通 、资 源 共 享 、指 挥 决 策 高 效 ,对 下 辖 区 内 各 类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的 统 一协 调 指 挥 ,完 成 与 省 卫 生 厅 、市 政 府 应 急 指 挥 平 台 联 网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信息报告收集系统。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专项经费,保障监测质量,整合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监测信息,逐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功能,为市政府应急指挥以及各地应急联动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4)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35、细化防控策略和实施方案,重点抓好重大传染病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5)加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 14和医疗救援能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组建更广泛、涵括专业更齐全的各类卫生应急队伍,同时加强对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组建培训专业化医疗救援队伍,加强对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在市疾控中心建立市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各地也相应建立本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逐级培训各级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人员,组织不同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实战演练。(6)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各级卫生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编配,分级储备等原则,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应急物资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

36、市、县二级建立规范的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点),同时依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储备卫生应急物资。(7)加强各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在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市卫生局应急办指导下,统一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各市、区相应设置卫生应急指挥分中心,组织协调辖区物资储备及现场应急处置。四市三区根据实际情况实现 120、110、119、122“四台合一” 及全市卫生应急“ 一体化” ,形成信息灵敏、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长效应对机制,2015 年之前实现 120 急救网络覆盖四市三区,统一调度。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职能清晰、功能完善、高效统一的疾病预

37、防控制体系。至 2020 年全市疾控机构设施配备先进,人员素质优良、运行机制健全,形成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 、 15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工作与措施(1)本规划期内完成现有的三所承担重要公共卫生职责的市级专业性疾病防治机构(市职业病防治所、市结核病防治所、市皮肤医院)异地重建或利用市直卫生资源整合搬迁。(2)建立重点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监测系统,优先解决紧急疫情、突发原因不明疾病的监测和重大自然灾害的疾病监测,提高紧急疫情的疾病监测、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立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提升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的 检验

38、、监测能力。建立食品污染监测网,开展食品中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加强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核事故、生活饮用水污染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和完善“市- 县(市、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实行垂直管理。乡镇一级可成立疾病预防控制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独立运作,暂无条件的地方可挂靠在乡镇卫生院,负责镇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4)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

39、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提高医疗和康复水平,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加大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咨询辅导和干预力度。 16(5)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构架,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各市、区政府要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监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的职责。(6)继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落实艾滋病、性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措施,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大力促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对流动

40、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切实加强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健全慢性病防治和监控网络,利用卫生信息化优势,建立覆盖全市的疾病监测网络,在疾病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对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完善我市职业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开展慢性病、口腔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推广慢性病基层防治指南和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推动规范化管理。(7)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按照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三类地区标准,第一阶段(2015 年以前)按 2.5-3.0 名/万人配置,第二 阶段(2015-2020 年)按 3.5-4.0 名/ 万人配置。3.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市、县/区、镇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卫生监督机构

41、能力建设力争达到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要求。至 202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县/ 区、 镇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卫生监督信息网络覆盖全市。 17重点工作与措施(1)强化卫生监督所的执法地位。卫生监督所是行政执法机构,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开展辖区内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管理。(2)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构建以市卫生监督所为核心,各市、区卫生监督所为骨干,乡镇卫生监督分所为基础三级卫生监督网络。要加强乡镇卫生监督的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在完善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有条件的乡镇可设置卫生监督分所,条件暂不具备的乡镇,可设卫生监督科,挂靠在乡镇卫生院。

42、市卫生监督所加挂蓬江区及江海区卫生监督分所的牌子,并由专人负责这两个区的卫生监督工作。(3)改革卫生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两个模式的转变。其一,实现由专业执法向综合执法模式的转变:改变现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专业越分越细、人员越来越缺乏的现状,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培训,建立综合执法团队,全市卫生监督工作实行片区管理,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其二,通过基层卫生监督网络的完善,逐步实现监督重心由中心城区向基层和农村下移的转变。通过以上两个转变,逐渐实现卫生监督工作的网格化、全覆盖、无一漏网。(4)卫生监督人员配置:第一阶段(2015 年以前)按 1.0-1.5 名/万人配置,第二阶段(2015-2020 年)

43、按 2.0-2.5 名/ 万人进行配置。4.妇幼保健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16/10 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 185以下,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5%以上,出生缺陷干预措施以市(区)为单位实现全覆盖。至 2020 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12/10 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4以下,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8%以上,所有妇幼保健机构达到建设标准。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全覆盖,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工作与措施(1)规范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全市妇幼保

44、健体系三级服务网,建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以镇村卫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综合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2)要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积极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坚持“ 以保健 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 为目的,面向基 层,面向群体” 的方针,履行各项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规范妇幼保健服务,继续实施和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逐步推进妇女和儿童常见病普查普治,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3)妇幼卫生保健人员按照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三类地区标准,第一阶

45、段(2015 年以前)按 2.5-3.0 名/万人配置,第二 阶段(2015-2020 年)按 3.5-4.0 名/ 万人配置。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目标 19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提供优质的计生技术服务。重点工作与措施(1)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控制户籍人口出生率在 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 10。(2)大力推广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与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完善社区计生服务,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咨询、药具发放和指导等优质服务。(3)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

46、务均等化。6.采供血体系发展目标建立起完善的采供血服务网络,设置中心血站 1 个,固定献血屋 5 个, 储血点 8 个,采供血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和规范。建立起固定、应急、稀有血型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全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 100%,基本保障 临 床用血的需要。重点工作与措施(1)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献血意识。(2)完善采供血的硬件建设,在各市、新会区建固定献血屋,方便志愿者献血,满足采供血需求,确保献血安全;在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各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设置储血点,方便基层医疗机构取血,以满足临床用血。7.爱国卫生工作 20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全市 25%以上的

47、镇创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各市、区均建有省级卫生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5%以上。至 2020 年,全市卫生镇达到 50%、卫生村达到 7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0%。重点工作与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农村卫生镇创建、村和农村改厕(包括新建、改建公厕、户厕)工作步伐,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奖代补的奖励机制;认真搞好城乡环境整洁工作,积极完成江门市 2010-2012 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城乡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除四害活动;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镇)基础上,认真抓好市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启

48、动工作,取得经验和成效后,将健康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辐射至各县级市,为爱国卫生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不断提高饮水水质质量;各级爱卫部门要深入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认真抓好对各单位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爱国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8.健康教育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部分市(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机构完成基本标准化建设,健康教育服务覆盖 80%以上的居民,建立提供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服务的健康教育平台。 21至 2020 年,各市(区)健康促进与教育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提供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服务。保证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配置和素质提

49、高,加大健康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工作与措施(1)建立健康教育三级服务网。一级为市健康教育所,作为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中心,二级由各市、区健康教育所组成,三级由各类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成。(2)与有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以社区、厂企、学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做好控烟干预工作,努力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3)人员配置第一阶段(2015 年以前)按 2.5-3.0 名/10 万人配置,第二阶段(2015-2020 年)按 3.5-4.0 名/10 万人配置。(4)经费:2015 年前按常住人口每人 0.5 元投入,2020 年前人均健康教育经费不少于 1 元。9.职业病防治体系发展目标至 2015 年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将市职业病防治所建设成现代化的地级市职业病防治院,成为我市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诊疗结合、协调发展的职业病防治中心。至 2020 年全市职业病防治机构设施配备先进,人员素质优良、 22运行机制健全,形成市、县(市、区)、镇三级职业病防治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