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影技术基础本课主要讲授两大部分内容:传统摄影技术与数码摄影技术,传统摄影技术旨在了解摄影基础知识,数码摄影技术部分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第一部分传统摄影技术第一章 镜头教学目标:1、掌握影响照相机镜头的四个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对照相机性能的影响;2、掌握光圈、光圈系数、相对口径、有效口径、景深等几个重要概念;3、掌握照相机镜头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影响照相机镜头的四个性能指标、光圈、光圈系数、相对口径、有效口径、景深等概念、照相机镜头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镜头的光学结构利用若干凸凹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作为镜头目的是校正像差透镜镀膜原因:光线在镜片之间多次反射、折射,使
2、清晰度、反差下降,层次受损,色彩饱和度受损。镀膜的方法与识别:镀膜方法:化学方法:牢固、透光能力差、复杂物理方法:相反识别方法:镀膜:反射蓝、紫、橙色光;不镀膜:反射白光第一节 镜头的性能一 、焦距 决定影像大小的参数 用 F 或 f 表示,如: f=50mm,刻在前压圈上 根据焦距不同,分为长焦、短焦、标准镜头镜头焦距对照相机性能的影响:1、焦距与放大率关系fU-f =当物距相同时:焦距大,放大率大;焦距小,放大率小2、焦距与拍摄距离的关系: 一定时,f 越大,u 越大;f 越小,u 越小3、焦距与透视关系:由于 一定时,f 越大,u 越大;f 越小,u 越小所以,短焦镜头近距离拍摄时,透视
3、发生变化。4、焦距与拍摄面积的关系:U 相同时,f 越大,拍摄面积越小; f 越小,拍摄面积越大二、镜头的视角视 角 对 相 机 性 能 的 影 响: 它是决定视场范围大小的参数1、视角与焦距的关系:成反比2、视角与画面空间的关系:成正比3、视角与放大率关系:物距一定时:焦距小,放大率小,视角大;焦距大,放大率大,视角小。三、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它是决定通光能力大小的参数相对口径=d / f(d ;进入镜头入射光直径;f:焦距)有效口径:最大的相对口径如:1:2、1:1.4 、1:1 等,刻在镜头的前压圈上,比值越大,通光能力越强。光圈:限制进入镜头通光量的装置 光圈系数:相对口径的倒数。用
4、f 表示, 写成 f/1.4光圈系数系列:1;1.4;2;2.8;4;5.6;8;11;16;22它是以 2 的倍数递增的,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通光量相差一倍,曝光量也相差一倍。光圈功能: 限制进入镜头的通光量(进而影响影像的明暗亮度) 控制景深 减少像差四、镜头的分辨率 决定镜头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 通常以成像面上,每毫米距离内能清晰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条对数来表示。 对于 2436 毫米的底片:中心 边缘 一级:37 22 二级:31 15 三级:26 12第二节 景深与超焦距一、景深、弥散圈、焦深景深被摄物体前后的清晰成像范围弥散圈被摄物点在胶平面上留下的光斑 允许弥散圈直径:人眼不能分辨的最
5、大的弥散圈直径135 相机:=0.033mm 120 相机 = 0.060mm二、影响景深的因素1、光圈的大小成反比 2、 焦距的大小成反比 3、 物距的大小成正比三、景深表四、景深的实用价值1、用大景深表现景物的深度 2、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3、用景深代替调焦第三节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一、鱼眼镜头(6mm-16mm)1、鱼眼镜头的特点: 视野开阔,达到甚至超过一百八十度 保留桶型畸变的特征 景深范围大,纵深感强 包括:圆形鱼眼镜头与矩形鱼眼镜头两种。2、 拍摄时注意问题:要精确构图;不允许用遮光罩;注意自己的脚、三脚架等3、用途:不广泛,仅用于创作特殊效果画面二、短焦距镜头(又叫广角镜头) 24
6、-35mm 普通广角 视角在 60-90 之间 17-21mm 超广角 视角在 90 以上1、广角镜头特点:景深范围大;视觉开阔; 无畸变2、用于:建筑物远景及室内全景拍摄三、标准镜头 焦距为 50mm 左右;视角为 50 左右,接近人眼1、标准镜头特点:符合人眼的观察习惯、逼真;保持原景物的透视比例; 有效口径大透光性能好2、用途:广泛,可以拍摄人物、风景等各种题材四、长焦距镜头 焦距为 85mm 以上的镜头1、长焦距镜头的特点 景物空间范围小;景深小;放大率大 ;空间深度感弱 ;有效口径小感光能力差2、长焦镜头的用途:用于远处拍摄人物或动物五、变焦距镜头 焦距可以连续变化的镜头 有转环式:
7、变焦环与调焦环分开操作,精度高,但不方便 推拉式:变焦与调焦是同一个环,方便操作,有时相互影响 优点:焦距可以连续变化,构图方便,不用更换镜头,可以拍特殊效果画面 缺点:成像质量稍差、有效口径小、暗处调焦困难、变焦时可能产生影像漂移第二 章 照相机教学目标:了解照相机的类型、取景器、调焦机构、输片机构、照相机附件、及保养等知识;掌握快门、快门速度系列两个概念及快门的种类。教学重点:快门、快门速度系列两个概念及快门的种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一、按照胶片类型分类120 型照相机 使用 120 胶卷,画幅尺寸 6060mm135 型照相机 使用 135 胶卷,画幅尺寸 24
8、36mm二、按照用途分类大型专业照相机 画幅尺寸大,体积大,拍广告风光中型专业照相机 用 120 卷,拍广告、风光,专业人员用普通照相机 如 120 型和 135 型 专业与业余人员都可用三、按照取景方式分类 同轴取景相机 旁轴取景相机四、按照自动化程度分类 手控曝光照相机 半自动曝光照相机:亮灯式、追针式 自动曝光照相机 自动调焦照相机 自动闪光照相机 自动卷片照相机第二节 快 门一、快门及性能 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与光圈配合,控制曝光量。 控制动体的清晰度与模糊量二、优质快门的标准 有完整的速度系列:B,1,1/2,1/4,1/8,1/15, 1/30,1/60,1/125,1
9、/250 ,1/500 ,1/1000,1/2000,1/4000 等;以秒为单位,相邻档之间速度相差一倍;这些数字被刻在速度盘上 有足够高的速度等级:1/1000,1/2000, 1/4000,1/8000 有 B 门或 T 门,能长时间开放 有较高的快门效率,拍动体影像清晰 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小 有配合准确的闪光连动装置 有延时开放的自拍机构三、快门的分类:机械快门、电子快门、程序快门1、机械快门中心快门:位于镜头中间或镜后,由几金属片构成,同时开合。优点:整个像场同时曝光,拍动体不变形;闪光不受快门速度限制。不足:快门速度不高,1/500焦平面快门:位于焦平面前面,前后两帘优点:快门速
10、度快不足:拍快速动体变形;闪光速度受限制2、 电子快门延时机构是电子的,启闭机构是机械的优点:结构简单,没有噪音,范围大,连续变化不足:用电驱动3、 程序快门光圈与快门合为一体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自动相机 7不足:不能人为地调节光圈,无法控制景深第三节 调焦机构一、调焦机构 调焦:为了使感光胶片所记录的影像清晰 调焦机构:使被摄物体在感光片上清晰成像的装置,是通过调节镜头与感光片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 位置:位于镜头中间 整组位移式和局部位移式 原理:1/u + 1/v =1/f 二、调焦距离标尺三、调焦方法1、重影式调焦2、利用毛玻璃调焦3、裂像棱镜调焦4、自动式调焦:装有测距器5、
11、不用调焦 : 景深大 景深范围为 1 米至无穷远第四节 取景器一、作用: 观察被摄景物、取舍构图二、种类 同轴取景器取景与曝光共用同一镜头,无误差 旁轴取景器取景与曝光用不同透镜组,有误差三、视差及补偿:缩小取景范围第五节 输片装置一、作用:用于过卷、倒卷二、种类 电动式输片装置马达,0.51 秒 发条式输片装置发条,0.51 秒 手动式输片装置卷片扳手倒片:手动相机:按倒片按钮、转动倒片扳手;自动相机:拍完后自动倒片第六节 机身、暗箱与附件一、机身:支撑作用二、暗仓:装胶卷三、附件快门线、遮光罩、三脚架 或单脚架、近摄接圈、闪光灯第七节 照相机的使用和保养一、使用步骤(略)二、使用要求:阅读
12、说明书、用力要均匀、持机要平稳、调焦取景要准确三、保养常识 要保持光学系统的洁净(防沙、尘、油污、水) 要防潮、震、磁、高温 要保持电路工作正常 对各种操作装置的保护(快门、光圈、变焦头)第三章 曝光控制教学目标:1、掌握曝光量、等量曝光、曝光调定、倒易率等基本概念;掌握运动物体、追随摄影、雪景、雾景、夜景、高反差物体、极近距离物体的拍摄方法;2、了解影响曝光的因素。教学重点:曝光量、等量曝光、倒易率概念;运动物体、雪景、雾景拍摄方法。教学难点:追随摄影的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节 曝光理论综述一、曝光量 感光片像面所受到的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H=E t 控制曝光量的因素:照度
13、时间 照度由光圈控制;曝光时间由快门控制 控制曝光量就是:控制光圈与快门 只要 H 一定,感光片的效果就不变二、等量曝光与曝光调定1、等量曝光当光圈开大或缩小若干级时,快门也相应地提高或降低若干级,此时曝光量不变。 如: f/8 , 1/250 ; f/11, 1/125 ;f/5.6 , 1/5002、曝光调定在等量曝光前提下,选择光圈与快门的不同组合的过程。 曝光调定在等量曝光前提下,选择光圈与快门的不同组合的过程。三、倒易率1、倒易率曝光量相同时,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互换关系如: f/8 , 1/250 f/11, 1/125 2、倒易率失效在强光源、短时间与弱光源、长时间的条件下,尽管曝光
14、量相同,曝光效果并不相同如: f/4 , 1/500 与 f/2 , 1/2000 失效原因感光胶片有惰性 失效时间(1/1000 秒以上, 1/2 秒以下) 效果 曝光不够,导致密度不够,层次受损,反差下降,彩色片偏色3、解决办法 主要是调节光圈与快门的组合如:f/4 , 1/2000 f/8 ,1/500四、底片曝光效果比较 正确景物各部分层次与影纹都得到表现 过度高光部分全黑,失去细节,中间与暗部正常 不足暗部全白,失去细节,中间与亮部正常第二节 影响曝光的因素一、感光度二、光源强度三、景物亮度四、滤色镜的阻光作用第三节 特殊摄影曝光一、动体和追随摄影曝光方法一:用快门控制拍摄:为了使动
15、体凝固成静态,应先确定快门。1、方法一:用快门控制拍摄为了使动体凝固成静态,应先确定快门。运动速度的快慢:速度快一倍,快门也提高一级。拍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0 度或 180 度、45 度 或 135 度、90 度,快门依次提高一级。拍摄距离的远近:距离远一倍,快门降一级。镜头焦距的长短:焦距加一倍,快门快一级。f = 50mm 距离为 15 米 0 度或 180 度 45 度或 135 度 90 度步行 2 米/秒 1/15 1/30 1/60自行车 5 米/秒 1/30 1/60 1/125汽车 10 秒/米 1/60 1/125 1/250火车 20 米/秒 1/125 1/250 1
16、/5002、方法二:追随摄影动作要领:1、站稳,两臂轻轻夹紧2、眼睛紧盯取景屏3、相机运动速度与动体一致,因此低快门即可,如 1/30- 1/125 4、边追随,边按动快门5、以 90 度角最为理想6、无法调焦,要大景深7、不宜以天空为背景,以树木、房屋为背景较好。结果: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二、夜景摄影1、涵义:指灯光、火光、月光等拍摄。2、曝光方法:一次曝光法适合足够亮的景物景物与灯光亮度差别不大。多次曝光法适合明暗差别悬殊的情况。天黑前以 1/4 曝 光,天黑后二次曝光三、极近距离摄影1、方法: 用变焦头的长焦拍摄;用相机的微摄功能拍摄四、高反差景物拍摄1、方法:采用明暗兼顾法,并且兼顾暗部
17、曝光 如:亮部:F/16,1/125暗部 :F/4, 1/125差 4 级光圈则:取 F/5.6,1/125因为:胶片曝光不足的宽容度为 1 级,过度可以为 3 到 4 级。五、雾霭和雪景摄影1、雾天特点:雾 散射光,景物亮度低,细节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美感;还能掩盖背景,给人简洁、素雅感。2、方法:应以高光部分为依据曝光3、雪景特点阳光下,反射光强烈,景物亮度高4、方法:拍摄雪的细部和质感:以高光为依据、侧光 拍摄拍摄飞雪的效果:1/60 秒以下拍摄,暗背景拍摄雪中物体:以主体曝光不足一级拍摄第四章 黑白胶片的冲洗教学目标:了解黑白胶卷的冲洗方法及显影液、定影液的配方。教学重点:黑白胶卷的冲洗
18、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洗过程:显影、停显、定影、水洗、晾干第一节 显 影显影把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由金属银组成的影像的过程。一、显影原理AgBr 光能 Ag + Br已感光的 AgBr + 显影剂 溴化物 + 银粒潜影二、显影液的组成1、显影剂 还原已感光的银盐 米吐尔: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宜溶于碱特点是:显影速度快,但一旦出影显影变慢,影像细腻、柔和、反差小 对苯二酚: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特点是:显影慢,一旦出影显影变快,反差大2、保护剂防止显影剂氧化的,一般使用:无水亚硫酸钠3、促进剂-碱加快显影速度的 硼砂(四硼酸钠):慢,颗粒细小、反差小、柔和 碳酸钠:较快,反差适中、颗粒较
19、小 苛性碱:最快,颗粒粗、反差大4、抑制剂 防止产生灰雾的,常用:KBr5、其它坚膜剂、软水剂三、显影液的配制注意问题: 药品 套 药 水 凉开水最好、自来水也可以、水温 溶解顺序按照配方顺序 搅拌与加水全部溶解后加水到总量 储存 装在深色玻璃瓶中四、显影方法罐中显影 优点:易于调节温度、时间;不接触空气、不产生灰雾 缺点:麻烦五、影响显影的因素 药液浓度:旧液时间长 显影温度:一般为 18 20 显影时间:20 时,显影 10 分钟 搅动:第一分钟连续搅动,以后每分钟 搅动 5-10 秒六、显影液的配方一般用 D-76 配方冲洗胶卷,注意:每显影一卷加 10%的显影时间只能冲洗 4 卷胶卷第
20、二节 停 显一、原 因 若不停显,显影液与定影液中和,使定影液快速失效,丧失定影能力。 进入定影后继续显影,使显影过度二、配方:可用水代替停显液,时间为 30 秒第三节 定 影作用 把没有感光的银盐溶解掉一、定影液的组成1、定影剂:硫代硫酸钠(海波) ,溶解银盐的2、酸:冰醋酸 终止显影;防止保护剂与坚膜剂结 合,产生白色沉淀。3、保护剂:亚硫酸钠,防止定影剂分解失效4、坚膜剂:硫酸铝钾,防止药膜脱落的二、配方:F5 式定影液配方 三、定影液的使用:14 24 时定影 15 分钟 每 1000 毫升定影 135 胶卷 20 个第四节 水洗一、目 的洗掉残留在底片上的定影液和可溶性复性银盐,以免
21、日后变色二、水洗方法 流水: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第五节 干燥方法: 晾干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烤干用烘干箱烘干 两种方法在干燥前最好用海绵吸干水如何鉴别负片:透明反差适中阴暗部与亮部影纹都清晰层次丰富归纳罐中冲洗步骤:1、装片2、水洗:30 秒3、显影:D-76 ,20 ,显影 10 分钟,并伴随搅拌4、水洗:30 秒5、定影:F-5 定影液,20 ,10-15 分钟,并伴随搅拌6、水洗:流水,洗 15 分钟7、晾干:无尘、通风处自然干燥第二部分 数码摄影技术第一章 数字照相机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照相机的结构及数字照相机的使用过程及影像传感器、像素量、光敏区、光学变焦、数字变焦、焦距转换
22、因子、可移动存储媒体几个概念。2.了解数字照相机的种类与特点。教学重点:数字照相机的结构及数字照相机的使用过程。教学难点: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1.1 数字照相机结构一、镜头作用:将景物成像于影像传感器的表面1、镜头光学结构- 透镜组2、镜头镀膜3、镜头的焦距:定焦、变焦两种(1)定焦镜头标准镜头:焦距接近影像传感器光敏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标准镜头的成像视角在 50左右。广角镜头:焦距短于影像传感器光敏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视角大、空间透视强、景深大摄远镜头: 焦距长于影像传感器光敏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2)变焦镜头 手动变焦镜头、电动变焦镜头 变焦钮(T、W ; ) 变焦
23、倍率:3-4 倍较为实用 光学变焦与数字变焦 光学变焦:通过改变镜头内变焦镜片之间的距离。 数字变焦:将影像传感器中间影像插值放大给人长焦拍摄效果。相当 35mm 照相机镜头焦距: 相当于 40mm-60mm 的,有标准镜头的拍摄特性 相当于 38mm 以下的,具有广角镜头的拍摄特性 相当于 70mm 以上的,具有摄远镜头的拍摄特性焦距转换因子镜头焦距延长倍数镜头焦距延长倍数越小,即转换因子越接近于 1 时,影像传感器光敏区的尺寸就越接近于35mm 胶卷的画幅大小,镜头的作用越得到发挥。如图。4、最大相对口径反映通光能力,刻在镜头的前压圈上.如:1:25、镜头卡口是单反数字相机机身与镜头的连接
24、纽带更换时,要求卡口相同二、影像传感器(Sensors)作用:将落在它上面的影像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种类: CCD(电荷藕荷器件) 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简单 成本低 耗电少 信号读出方式 多可集成更多功能 线型:传感器排列成线状,一条条记录画面 面型:传感器排列成矩阵状,一次曝光记录整个画面 CCD 与 CMOS:可感受可见光与红外线,不能分辨色彩 色彩捕获方式 多传感器型 彩色滤色阵列型 RGBG 排列 CMYG 排列 RGBE 排列(B、C、E 、G、M、R 、Y 分别表示蓝色、青色、祖母绿色、绿色、品红色、红色和黄色) 叠层分色记录型利用硅自然分色现象,与胶卷成像相似。
25、 规格指标 像素(Pixel)量: 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在 CCD 上布满了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都代表一个像素,一幅图像就是由无数个像素组成的。 像素量:就是指像素数量的多少。 像素多少决定数字照相机记录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 百万像素Mega Pixels、MP 像元尺寸 指影像传感器上接受光信号的基本单元(光敏单元)的尺寸 像元尺寸直接影响集光效率、感光灵敏度,尺寸越大越好 尺寸越大,成本越高,为了降低成本,普及型机像元尺寸 4m 以下,专业机 7.5m 以上 光敏区尺寸 指感光区尺寸,相当于传统相机的画幅尺寸 画幅尺寸直接影响拍摄质量,在像素量相
26、同的情况下,其尺寸越大越好 数字单反相机的光敏区越接近 24*36mm,镜头性能越能得到发挥 非专业机以单一英寸数表示,如 1/5 英寸 1 英寸表示光敏区的对角线长为 16mm 专业机以实际光敏区的“长宽”表示,如 3624mm 光学低通滤波器 用于彩色滤色阵列型传感器 消除高反差景物拍摄时暗部并不存在的彩色和纤细线条拍摄时出现的波纹 用石英玻璃制成,放置于影像传感器前 红外吸收滤光镜 吸收红外线,使 CCD 只感受可见光 如果加滤可见光镜,用于红外拍摄三、模/数转换器件 A/D 作用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用二进制数多少,决定数字影像质量 色彩位数 每种原色色彩位数 总色彩位数2N
27、 8 位 24 位 1678 万种 12 位 36 位 687 亿种四、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作用:是对模数转换得到的数字影像的反差、色饱和度、亮度等进行调节,以得到高质量的影像。五、取景器(Viewfinder) 作用 观察被摄景物 取舍拍摄范围 确定画面构图 指示聚焦情况 呈现拍摄参数 反映拍摄状态 种类 光学取景器、电子取景器、液晶取景器 光学的又分为同轴取景器、旁轴取景器 光学取景器: 同轴取景器(用于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无视差取景、可拆卸 制作复杂、成本高、有震动声 旁轴取景器 结构简单、拍摄噪音低、机身小巧、便携性好 有取景视差 电子取景器: 一小块 LCD 放于取景目镜内部 通过取景目
28、镜观察 不受外界光线影响、体积小、省电 分辨率低彩色液晶显示器: 位于相机的背面 用于取景、播放影像、显示功能菜单 没有误差、色彩逼真、观察方便 受环境影响大、耗电量大六、显示部分 如液晶显示屏 如发光二极管 用于显示文字、 图符信息、 拍摄信息FOCUS/W.B/DEL F/5.6,1/125 ISO200七、存储机构 有内置内存、可移动式存储两类 可移动存储媒体闪存卡、磁盘、光盘 PC 卡、CF 卡、SM 卡、记忆棒、多媒体卡(MMC 卡) 、xD 卡 软磁盘、Microdrive 微型硬盘 Mini CD-R 盘、Mini CD-RW 盘 影响存储卡存储影像数量的因素 存储卡容量 文件格
29、式:TIFF RAW JPEG 拍摄分辨率(像素量) 压缩比及影像细节八、输入输出机构 数字接口、视频插口 数字接口 RS-232C、IrDA1.0、SCSI、USB、IEEE1394 RS-232C、IrDA1.0115.2kbps USB1.1 12Mbps USB2.0 480Mbps IEEE1394 400Mbps 视频输出(VIDEO OUT) 视音频输出(A/V OUT) 超级视频输出(S-VIDEO)九、供电部分:直流与交流两种十、总控电路 也称主控 CPU 或主控程序 负责指令的择取、解释、执行 控制数码相机的全部动作 被制成一个芯片1.2 数字照相机种类与特点一、种类: 按
30、档次分数字照相机的种类 专业型、准专业型、非专业型 按结构分数字照相机的种类 单反型、轻便型、后背型 特殊形式的数字照相机 3D 数字照相机 红外数字照相机 X 光数字照相机二、特点1.3 数字照相机使用操作使用数字照相机的一般过程:一、拍摄前的物质准备 存储媒体准备 在数字照相机上装卸闪存卡 装:开仓盖、插入、关闭仓盖;卸:向下按或按弹出钮 写保护及格式化处理 方法:ON、SET、FORMAT、OK 电池准备:交流、直流 数字照相机准备 试拍 清洁数字照相机 准备必要的拍摄附件二、拍摄前的基本设置及控制 操作模式选择: 专业数字照相机拍摄优先 非专业机用模式转盘或开关选择拍摄模式 感光度设定
31、: 高感光度拍摄画面噪点多,选 ISO100 或 200 就可以了 自动:拍摄状态、曝光模式打到 AUTO、按 F 键、选 ISO 项、用十字车键选一种感光度(AUTO、400、800) 、按 OK 键 手动:拍摄状态、选静态拍摄方式、按 F 键、选 ISO 项、用十字车键选一种感光度(200、400、800) 、按 OK 键 质量选择: 拍摄像素量选择 (1M、2M、3M 、6M) 步骤同上,只是感光度变为画质一项其中:1M(1280960)2M(16001200)3M(20161512)6M(28482136) 色彩控制: 白平衡调整 自动:AUTO 手动:拍照状态下、按 MUNU 键、选
32、 W.B、按上下键选择、按 OK 确定W.B:晴天拍、阴天拍、日光灯下拍、白炽灯下拍、AUTO 驱动模式选择: 单帧拍摄 连续拍摄 间隔定时拍摄 包围式拍摄 自拍 多重曝光拍摄曝光控制:曝光模式、曝光补偿取景和聚焦:LCD 电子与取景选择;手动与自动调焦选择闪光模式设定:自动、强制、关闭、消除红眼三、拍摄及效果确认 时滞: 拍摄前时滞 拍摄间隔时滞 拍摄效果确认: 利用 LCD 上暂停的效果确认 回放观看效果四、影像管理与处理影像播放: 单帧显示 多帧显示影像删除:PLAY 下按 MENU 菜单单帧删除、多帧删除、全部删除影像保护设定与解除影像输出预约影像文件复制利用电视机投影机呈现投影影像五
33、、影像输出 接口传送 终端设备卡槽读取 读卡器读取 适配器-驱动器读取 驱动器直读 存储卡接口传送第 2 章 数字拍摄技术教学目标:1、掌握曝光模式选择、曝光准确性判别、测光、曝光补偿与锁定、包围式曝光、图标式曝光、微小物体曝光、内置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等技术;掌握清晰表现控制技术包括调焦、像素量选择、快门、持机等技术;掌握用白平衡控制色彩的技术。2、了解闪光灯的布光方法;控制景深的方法。教学重点:曝光控制技术、清晰度控制技术及色彩控制技术。教学难点:如何测光、曝光补偿与锁定、调焦区域选择、布光知识。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2.1 曝光控制技术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拍摄曝光准确性判别 影响曝光
34、量的因素 曝光模式 测光 曝光补偿与锁定技术 图标式曝光程序 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2.1.1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曝光准确与否,是决定最终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三种情况: 曝光合适曝光准确 影调正常,反差合适,色彩饱和 曝光太少曝光不足 正像影像晦暗、无力,画面沉闷,反差低,暗部无层次 曝光太多曝光过度 正像影像泛白,高光无层次,彩色不饱和,褪色效果2.1.2 拍摄曝光准确性判别 判别曝光准确性的方式用 LCD 显示影像判别:受环境亮度、观看角度影响用直方图指示判别(INFO 钮): 曝光不足 曝光过度 曝光准确,反差合适 曝光准确,反差较低 曝光准确,反差较大用曝光过度区指示判别:液晶屏中
35、的指示表2.1.3 影响曝光量的因素光圈、快门、感光度2.1.4 曝光模式 程序式自动曝光 P 光圈先决式自动曝光 A、 AV 速度先决式自动曝光 S、T 自动曝光 AUTO 手动曝光 M2.1.5 测光 测光特性与操作 数码相机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的过程就是测光,也称为反射式测光。所有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在设计时,都是将物体的反光率假定为18%。因此 18%的反光率是测光的基本特性。 快门按到第一行程,对准 18%反光率部位测光 测光模式 点测光中央点测光 局部测光 多区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 测光方法 机位测光:亮度均匀时用,可用所有测光模式;主体背景亮度差异大,但用点或局部测光时也可用
36、近距测光:逆光、并在中央重点测光和多区域测光时使用 代测测光:用手臂代测 灰板测光:测 18%的中性灰度板,最准确2.1.6 曝光补偿与锁定技术 自动曝光锁定(AEL) 适合主体不在中央,或中央暗、亮,且采用点或局部测光 方法:先按快门到第一行程初步调焦,测光区域对准 18%部位,拇指按住 AEL 钮不动,重新进行取景并用食指调焦,之后按下快门。 曝光补偿 规律(白色或高亮度多、黑色或昏暗区域多的对象) 方法(适合于 P、S 、A,按补偿钮,同时转动指令盘) 自动包围式曝光(AEB,BKT ) 包围式曝光数量(按连拍钮并转指令盘选择) 包围式曝光递度(用菜单选择1/3 、2/3 、1EV) 包
37、围式曝光顺序(不足、正常、过度2.1.7 图标式曝光程序(场景式曝光) 肖像图标:大光圈程序 风景图标 :小光圈程序 运动图标 :高快门速度与大光圈结合的程序 动感图标 :低快门速度程序 低速快门图标 :拍摄动体产生模糊效果 近摄图标(微距图标):近距离大光圈 夜景肖像图标:闪光灯慢闪 夜景风光图标:慢门,取消闪光,无穷远 室内聚会图标:防红眼 黄昏图标:无穷远,取消闪光,低色温 逆光图标:点测光并辅助闪光 文本图标:黑白模式 焰火图标:无穷远,小光圈,2 秒 沙滩雪景图标:自动增加曝光 SP 场景式曝光 方法:曝光模式盘设为 SP,转动指令盘选择2.1.8 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发光特性: (1
38、)持续时间短,一般为 1/1000S-1/5000S 焦平面快门设在 1/60S 以下 镜间快门放在任意处 (2)发光强度高 (3)光色白,色温为 5500K(日光) (4)尺寸小,近似与点光源闪光指数:瞬间发光的光亮程度 表示方法:GN 单位:米 公式:GN=L*F (ASA=100)独立式闪光灯的曝光方法:手动曝光:光圈系数 = 闪光指数闪光灯至被摄主体的距离自动曝光:无需人为控制内置闪光灯闪光模式:高档:全自动的;低档:固定光圈的,因此拍摄者不能控制曝光量,只能选择适合的模式。2.1.9 人工光布光人工光大致分为两类:闪光灯、连续发光光源闪光灯布光:单灯布光法: 正面照明法优点:顺光不足
39、:正面照明,效果平淡,立体感弱;投影易进入画面,影响美观;远近光线亮度不同解决办法:选暗背景或拉大与背景的距离 侧面布光法优点:立体感强;投影位于一侧,排除在画面之外不足:受光面与背光面反差大解决:用反光板或减小拍摄角度 反射闪光法优点:光线均匀柔和,消除反差不足:光线损失大,F=GN/(L1+L2 ) ;反射物非白色时,会偏色解决:增加曝光;选白色反光物避免色彩失真双灯闪光的布光方法: 正侧照明法将一灯置于前 45 度或 90 度作为主光,另一灯置于正面作副光,主副光比为 2:1 至 4:1 两侧照明法将主光与副光分别放在主体的前面左右两侧45 度角的位置上照明,光比为 2:1 或 4:1
40、前后侧照明法一灯放在照相机位置作为主光,另一灯放在被摄体后面作为轮廓光,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是 2:1 或 4:1多灯照明法:基本方法: 先安排主灯:放在利于揭示被摄体特征的方向照明,一般高于主体 50 厘米左右 确定副灯位置:一般正面照明,位置与相机靠近高度与相机相当,且放在主灯的另一侧照明。 如有条件,可增加背景光,位置低于主体,放在主体的后面面向背景进行打光高调布光:主与副灯为两个散光灯,保证光线均匀,背景用浅色,背景灯亮度略高于主灯,使背景明亮。低调布光:背景为暗色调,主光逆向照射,使轮廓明亮,位置高于主体,以免进入镜头,若用副灯,可用一个,放在主灯的同一侧,主副灯光比大一些。中间调布光
41、:正常测光并曝光,背景为灰色,主体偏灰色2.2 清晰表现控制技术(1)聚焦 手动聚焦(MF 、调焦环、对焦键) 自动聚焦:S-AF:用于静物或运动较慢的物体C-AF:用于新闻摄影或体育摄影 自动调焦区域选择 :用“ ”表示 中心对焦:对屏幕中心对焦 局部对焦:可改变对焦位置 多个对焦:对屏幕中央有强烈反差的物体对焦,自动把 移到主体上注意:与 需要用 AEL 测光AF 失灵的条件: 主体极暗;主体与背景间缺少对比; 聚焦区内远近物体并存; 主体以规则性的图案或重复类同的图案为主; 聚焦区内亮度差异非常大;聚焦区内单调无变化。失灵解决办法: 手动调焦 在单次调焦下,先向同距离物体先聚焦,然后锁定
42、焦点(用 AFL 钮) ,再移动到主体上进行拍摄;或将快门保持在第一行程锁定焦点,然后再移动到主体上拍摄 在主体极暗的条件下,启用闪光灯上的 AF 辅助照明(2)拍摄像素量及其选择: 拍摄像素量选择原则按需选用 制作照片 高度单位厘米 得到高清晰度照片,n 取 300:一般彩扩效果取 200 制作网页或多媒体课件 拍摄像素量 1024768 左右(3)文件格式及质量模式选择 RAW 格式“数字底片”,从 A/D 转换器直接获取信号,因此质量高,文件小,但不方便打开文件尺寸(字节) 拍摄像素量每种原色色彩位数8 TIFF不压缩存储格式,高质量又方便打开文件尺寸(字节)= 拍摄像素量总色彩位数8
43、JPEG压缩格式,尺寸小又方便打开不同压缩比:不压缩、1:4、 1:8、1:16文件尺寸 = 拍摄像素量总色彩位数8 压缩比(4)快门速度对清晰表现的影响 徒手持握数字照相机拍摄快门速度不能太慢 高快门速度才能清晰“凝固”运动主体影响清晰凝固运动最低临界快门速度的因素 运动速度、运动方向、镜头焦距、拍摄距离 运动速度越快, “凝固” 动体的快门速度应越快 运动方向 平行于焦平面的运动,快门速度应快 轴向运动,快门速度可稍慢 镜头焦距越长,快门速度应越快 拍摄距离越近,快门越快n54.2照 片 高 度素 数拍 摄 画 幅 高 度 方 向 的 像(5)数字照相机稳固度对清晰表现的影响采用正确的持机
44、方式用三脚架支承稳固数字照相机自拍时用三脚架和快门线(6)镜头解像力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镜头解像力镜头分辨率成像平面上 1mm 内清晰分辨黑白线条的对数(7)近距拍摄清晰表现技术:微距拍摄功能、变焦2.3 景深及景深控制(略)2.4 色彩控制技术色彩的物理特性: 色彩的属性:色别:色彩颜色的差别;明度:色彩明暗程度;饱和度:色彩的纯度或颜色深浅。 光源色与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物体呈现的颜色 = 物体固有色 + 光源色 + 环境色3.白平衡调整(WB):通过改变拍摄产生的红绿蓝三色电信号的增益来准确记录被色物体的色别。 自动调整:AUTO 模式下,快门按到第一行程。 分光源类型调整:M、S 、A
45、、P 模式下,选择 MENU 菜单提供的光源类型即可完成调整。日光多云阴天钨丝灯闪光灯荧光灯自己设定色温调整:自己根据光源色温,在相机上进行设定,一般相机提供 2800K 至10000K 的色温范围,让人们以 100K 的梯度进行调整。自定义调整:4.色彩空间 是由所有能观察得到的颜色构成的类似地图的彩色图形,不同的色彩空间所包含的颜色范围不同,它反映了影像设备表现色域能力的强弱。 sRGB 最适合于多媒体和网络显示器色域窄,不适合专业摄影 Adobe RGB 适合图像印刷和数字照片输出色域更宽,适合中高档相机 ProPhoto RGB 为专业数字影像设备设计色域更广5. 色彩模式(色彩形式)
46、- 黑白、彩色、旧照片、油画- 标准、艳丽、黑白6. 色彩位数 反映了数码相机能正确记录色调有多少,色彩位数的值越高,就越可能更真实地还原亮部及暗部的细节。 一般摄影:用 24 位单色 28 =256 色彩等级三色总和为 224 = 1678 万种色彩 广告艺术等专业摄影:用 36 位单色 212 = 4086 色彩等级三色总和为 236= 687 亿种色彩第 3 章 拍摄中的创意与表现教学目标:1、掌握对影像画面的四个共性要求、用光创意的要求、光线的造型特点;掌握拍摄距离、角度、方向、背景的选择方法;掌握线条结构的使用方法;掌握色彩取舍与组合的八字方针;掌握表现运动美、质感美、空间美、影调美
47、的方法。2、了解新闻与广告两个不同应用对影像创意的特殊要求。教学方法:用大量照片配合讲解。第一节 影像艺术化表现基础3.1.1 对影像画面的共性要求1稳定均衡 稳定均衡的作用:习惯、舒服、安定,不存在不自然、别扭的感觉 基本内涵:水平线(如地平线)水平,垂直线直立不歪斜 丰富内涵:心理上的均衡 画面中各种元素综合起来使人产生协调的感觉 画面中各部分景物有呼应、关照 画面左右或上下有近乎相等的重量感 均衡形式:对称式结构的均衡采用对称式均衡,即中轴线两边的对象位置、大小状态相同或相似非对称结构的均衡采用重力式均衡即中轴线两边的对象量等而形不等呼应式均衡利用人的内在兴趣点均衡画面;又是 xxxvrnb 指画面上的主体和其他形象之间的有机联系。2画面简洁“留有空白”: 画面空白的含义:画面主体景物之外由天空、水面、草地、墙壁等 空白作用:使画面简洁,还能激发观看者想象,给人更多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作品意境 空白留取位置及空间分配 在运动物体前面留有一定空间,且前方比后方留更大空间 视线前方应留有一定空间,且一般比后方留有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