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整个社会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提高,促使人们主动积极参与登山户外运动。并且因为户外运动参与性强,年龄可大可小参与性强,老少皆宜,方式也很多样,登山、远足、渡水、露营等都可以,类似于“体育超市” ,可以自由选择,不断变换,形式自由,有利于个性张扬,挖掘潜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需要。由于户外运动具有以上特点,使其成为广大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首选的运动项目。因而,这一运动方式成为各大高校大学生及驴友等广大爱好户外活动者的衷爱。1出行计划出发地:青岛 目的地:太白山(1)简介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昙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
2、是我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海拔 3767.2 米,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以其高、寒、险、奇富饶的植被、神秘的秦岭、大熊猫,以及众多的野生动物,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是户外登山爱好者必登的山之一,是挑战户外爱好者体能的最好地方之一,素有“北太白”“南武功”,是户外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地方。(二)徒步穿越具体行程 D0:第一天下午从青岛出发。青岛至西安火车 K1026,早 9:48-次日 7:34,历时 21 小时 46 分钟,票价为硬座 189.5 元。由于是下午出发,可以不计算在全部行程中。 D1:西安至厚畛子。到达西安后,稍作休息,从长途汽车站(西安火车站、汽车站在一起)搭乘长途汽车直
3、到周至县(市际班车,依维柯 16 分/班,12元),在周至县补充高山气罐(户外店购买)。周至县到厚畛子的班车为每天早上 8:30、9:00 两班,到达后只能包车前往厚畛子镇,距离 90 公里,其中80 公里为山路,景色优美。当晚,住宿厚畛子、农家住宿 10 元/人,也可以在农户门前扎营。吃农家饭(多为面食,如果想吃米饭,需先跟餐馆老板预订)价格还算公道,当晚要好好休息,补充体能。 D2:铁甲树至南天门。早上 7:30 拔营出发上山到铁甲树(6 公里上山水泥路),建议包车前往,以免消耗体能,铁甲树上山门票为 20 元/人,可以讲价,开始登山了,从铁甲树到拔仙台,共 30 多公里,强度大,经过大熊
4、猫自然保护区,上山路段为原始森林,植被丰富,经三合宫至南天门,在南天门扎营。 D3:南天门至大爷海。早上 7:30 拔营。经药王殿、玉皇池、三爷海、二爷海,到最高顶峰拔仙台。此路段为二天行程,几个地点都有补给、住宿,但是食物较贵,8-10 元/一碗面,8-10 元/一壶开水,住宿为通铺,40 元/人,建议扎营、睡自己睡袋,补给站会收扎营费 20 元/顶。因为山上较冷,雾气大,补给点提供被子很潮,上山第一天住南天门,第二天上山行程要全部走完,住大爷海。 D4:下山大爷海至汤峪直至西安。早上 7:30 拔营,从大爷海出发文官庙小文官库存上板寺下板寺,索道到太白国家森林公园汤峪(如果时间允许,直接回
5、西安)。汤峪口至西安汽车票价约 25 元/人次。该路段一直绕山梁下山,多为乱石路,石头较滑,要紧贴崖边走,一定要注意安全,徒经自然保护区时,因为地势险要,不好逃票,20 元/人,到汤峪下山时公园对驴子查票特别严,50 元/人。 D5:返程至青岛。视从汤峪回到西安的时间,决定乘坐哪次到青岛的火车。至此,坟白穿越活动全部结束。 2户外攻略1.睡袋无论什候,睡袋都是户外露营最基本的装备之一,其功能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而在选择时应考虑气候条件、使用者的体质等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睡袋。一般来说,睡袋应轻而保暖,且易于压缩,方便背负。从内填料(保温层)上可大体上分为羽绒和人造棉两种。从外形分主要有木
6、乃伊时和信封式。2.防潮垫睡袋下的绝缘层是否良好决定了你在野外是否能睡得好。防潮垫起到防潮、隔温(保暖) 、睡眠舒适等作用。一般分三种:充气垫;防潮垫(也称沙滩垫,是用高密海绵制成,圆筒型,单人使用) ;帐篷垫(旅游休闲垫,是用新型的 PE发泡材料制成,一面有反光膜,另一面是彩膜。主要用于铺帐篷底层3.帐篷同样也为必备物品之一,市场上品种很多,从结构上分有三种,三角型(又叫人字型) 、圆顶型(又叫蒙古包型)和房屋型(又叫家庭式) ;从结构上又分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复合结构;从支架的用料上又分金属支架和玻璃纤维支架;从帐篷的面料上又分为防水棉布、尼龙绸及高级防水透气尼龙绸等;在空间大小上又分不少
7、的型号,有两人型、三人型及多人型等。选购应当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使用中注意防火、防锐物的划刮,使用后,要晾晒干。4.照明器材野外露营必备用品之一,选择有手电筒、营地灯及头灯等。在选购时要视情况而定,但应注意体积和重量。手电筒使用灵活,但需占用一只手,头灯则可腾出双手且所照区域随视线而动。如果在外时间长应考虑带备用灯泡及电池。5.基本药品在野外应考虑因水土不服引起的身体不适,带上备用药品是必要的。但也无须把所有药品都带上,以下一些基本药品可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冒药:如感冒清,牛黄解毒片,黑加白,板兰根片等退烧、消炎、抗生素:如乙酰螺旋霉素,APC,清热消炎胶囊,白炎净,克感敏肠胃药:保济丸,
8、氟哌酸,黄连素,颠茄片五官药:土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防裂唇膏(凡士林)外用药具:白药酊,白药, ,绿药膏,伤湿止痛膏,绷带,纱布,药棉防虫蛇药:风油精,清凉油,蛇药急用药品:止痛喷剂6.打火机野外生存必备用品之一,有打火机、打火石或防风火柴。打火机在高海拔区不如防风火柴好用;防水火柴工作稳定,但是数量有限;打火石则可重复使用上万次,随便一根打火石都能用铁片引燃火花提供火种,哪怕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雨水泡过,只要擦干燥就可以。7.刀具刀具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一般应带两把刀,大刀(如匕首)和小折刀(可以是多用的) 。使用中应注意:一是不用时立即将刀收入刀柄中;二是收刀顺序,先收刀再收其他工具,须打
9、开多种工具时最后打开主刀;三是不能用刀戏耍;四是注意保养,常上润滑油,清理刀柄中污物。8.应急食品:为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出现,应带上一些应急食品。应急食品应当少而精。并且热量高的食品,如牛肉干、巧克力、压缩饼干等。三户外运动意外事件的处理山火 山洪暴发 雷击迷路 蛇咬 蜂螫 安全指引 应变措施(一)山火在干燥的天气,山火于较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远足者绝不可轻视山火的威力。 为己为人和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 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营火煮食;吸烟人士应避免吸烟;烟蒂和火柴必须完全弄熄才可抛弃于垃圾箱内或带走。 由于山火于日间比较难于看见,应随时留意飞灰
10、和火烟味。如发现山火,尽速远离火场。紧记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 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 切勿随便试图扑灭山火,除非 a.山火的范围很小。 B.你确实处于安全的地方。 C.你有可逃生的路径。 估计以下情况,以便迅速离开火场。 A.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 B.附近小径的斜度,选较易逃走的小径。 C.附近植物的高度及密度,选择少植物的地方。 沿现有的小径逃生会比较少障碍,且走得更快。 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如情况许可,切勿往山上走
11、,因会消耗体力。 切勿走进矮小密林及草丛,山火在这些地方可能会蔓延得很快而且热力也较高。(二)山洪暴发 一般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 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
12、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 (三)雷击首先看到乱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想办法到安全地方躲一躲。如用小型收音机收听广播时,有刺耳的杂间,即表示附近有雷云,忽然下大粒雨滴,这也是打雷的预兆。 雷电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远足者如遭电击,大多会因而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 留心电台或电视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进行远足,雷暴警告生效时更不宜出门。 在户外,应穿着胶底鞋。切勿接触水质或潮湿的物体。 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 闪电击中物体之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
13、其危险。应该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 在可能情况下,躲入建筑物内。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 避免使用带有插头的电器。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四)迷路于天气不佳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致迷途。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详细计划行程,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小心计划行程。 远足人士应留意当天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情况不佳时进行远足。 紧记带备必需物品,例如地图、指南针、水、食物、
14、头灯(手电筒) 、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 哨子、手机、记事簿和笔等。 应利用指南针及地图设法找出所处位置。 设法记忆曾经走过的途径,并经原路折回起点。若不能依原路折回起点,应留在原地等候救援。 切勿再往前进,以免消耗体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难。 若决定继续前进,寻路时应在每一路口留下标记。 如未能辨认位置,应往高地走,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切忌走向山涧深谷,身处深谷不易辨认方向,向下走时虽容易,但下山危险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时也困难,以致消耗大量体力。 如果天气寒冷而御寒装备不足、雷雨时或遇到山火,可暂离高地待情况好转时,再到较高位置等候救援。 发出国际山难求救讯号(五)蛇咬差
15、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 远足者应穿着长裤和有高帮的鞋。 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切勿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 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立刻反击。 如被蛇咬后,应注意的事为: a. 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不要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让伤者躺下,停止伤处活动,但不要抬高伤处。不可喝酒,亦不应作不必要的活动。如果带有蛇药,应尽快内外服用。 B. 在可能情况下,用绷带缚扎伤口以上的部位。如伤口在手脚,可用宽阔的绷带包裹伤口以上的部位。 C.应安慰伤者。 D.尽快到医院求治
16、。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应一并送往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三旅途中自然环境的保护环保是一种理念,并不局限于行为。我们认为的一些高尚行为在极端的环保主义者眼中却可能是肮脏无耻的。如果你生硬地制止爱美女孩在户外采花,却也可能影响了她赞美自然的心情;同样绿野留言壁虽破坏了自然的原貌,却也吸引了大批都市里的人群,去投入自然的怀抱,影响了更多的人环保地生活。因此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的行为,应该努力去讨论一下,环保到底是什么?相互促进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合理的环保观念,才是对自然环境最真诚的尊敬。.环保的基本准则应该是努力保持自然的原貌(把你欣赏完的美
17、景完整地留给后人) 。这是每位户外活动参加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能主动了解环保观念并愿意身体力行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户外活动。(一)出发前活动计划应尽量避免无谓的冒险。一旦处于危难之刻,没人会管什么环保问题的。尽量带符合环保要求的物品。准备好垃圾袋。队员间应互相确认是否已了解环保是活动的一个部分(二)行进间有路时应排成纵队沿着路走;无路且有植被的地段应分散前进,避免走出新路。尽量避开植被茂密难走的地段。碰到野生动物时不要惊吓(对付猛兽除外) ,并给它足够的时间逃走。严禁喂养健康的野生动物,以免其丧失自立性。尽量不做路标。确实必要时也应做得隐秘(摆树枝、石块等) ,能让本方队员知晓即可。最后一名
18、经过的队员应尽量破坏这些标记,因为标志明显的路标可能会破坏其他队的乐趣。勿破坏其他队的路标,以免影响他人安全。联络队员、抒发情感时不免需要制造出很多噪音,在这快乐的一刻,还应适当考虑别人的感受,尤其是有别的队伍时。防火季节切勿在行进间吸烟,其他季节也不提倡。可在休息时或营地间有安全地吸烟。野外用火须遵循当地法规的规定。烟蒂彻底熄灭后,将烟丝倒出,过滤嘴塞在兜里,集中作为垃圾处理。方便地点应该足够隐秘,并远离路线和水源。(三)营地尽量使用成熟的营地,避免开辟新的营地。扎营地点应选在植被相对较少的地段。多日扎营在同一地点应适当挪动帐篷位置。水边、林线以上的高山草甸的生态系统都非常脆弱,应尽量避开。
19、尽量避免在自然水源中直接洗涤,更不应该使用任何洗涤剂。洗漱时可以取水后在远离水源地进行,餐具等其他物品尽量带家洗,或用开水简单涮洗消毒。北京的水资源非常匮乏,我们经过的溪流通常都是下游人、畜的饮用水源,理应得到尊重。方便地点应该足够隐秘,并远离营区和水源。尊重别人休息的权利。使用安全、清洁的方式煮食食物,并尽量在帐篷内进行。如需点营火时谨慎选择已枯死的树木。要知道有些地方朽木也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休息前务必完全熄灭营火,离开时尽量掩盖营火的痕迹。(四)垃圾处理户外活动中一切经过加工的物品都被视为垃圾。传统观念认为可降解的垃圾(纸张等)可以通过深埋来处理,实际上北京周边地区这些物质极难被自
20、然降解,因此也必须收集带走。只有果皮、果壳、烟丝等天然物质可以被丢弃,但必须隐秘,以免有碍观瞻。可燃物质可以通过充分燃烧来处理,但也有人认为此举会造成新的危害。但垃圾太多无力带走时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带离山区的垃圾应在有处理能力的中 当你离开一个地方时,要让它比你来时更干净、更美丽,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绿野是国内比较早的户外网站,相信一定会起好带头作用的。从自身做起,记住户外那句话“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照片,什么都别带走”四结束语经过这次的旅行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在旅行中的那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了户外生存的能力。享受美好风景的同时,照顾好自己的同伴,同时具有环保意识,做一个文明的旅行者。路途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极大的增强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旅行中享受并快乐着。那将会是人生中美丽的回忆。参考文献:陈志坚.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邹本旭.对山地户外运动的损伤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张瑞林.闻兰.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