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9345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近代物理实验(2)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近代物理实验(2),陈羽 18038016667 办公室:实验楼S216,课程简介与安排,内容:(1)NaI(Tl)单晶闪烁谱仪;(2)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上课地点实验楼(办公楼旁边,楼下有邮局的) S223室。讲义:电子版发给大家。重点:(1)核探测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核应用系统与核技术方法。,实验要求(参见讲义),1. 预习报告需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等固定内容。“实验原理”部分可从讲义中的思考题中任选5题回答,作为实验原理部分。实验中采集到的数据、能谱图等需要保存在自己的数据文件夹中,并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此

2、文件夹,以备查验。 2. 实验之后的完整实验报告需完整反映实验内容中的所有部分,包括步骤与数据(图表)。从其余的思考题中再选择5题作为实验报告的思考题。数据处理部分需要区分清楚测量数据、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结果数据等。(问题最多) 3. 实验完成一周后交实验报告。,预 习,要求: 了解设备的连接过程、调整步骤与指标数据;提出对本次实验的知识疑点与准备解决的问题;列出数据处理的方法、步骤,设计并准备好有关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上课前或上课中会对有关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提问,结果将计入成绩。,背景知识,一、射线的来源 1.原子跃迁(x射线与电磁波) 2.原子核的激发/退激发以及内部核子的吸收与释放,行星

3、结构,分离光谱,电子跃迁(原子激发与退 激发,能量的量子化)、 能级与光子频率(光谱), 能级图。,原子的跃迁,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其能量状态仍然满足量子化,仍然存在激发与退激发,但机制要复杂得多。原子核的变化(一般是自发的衰变)常常会放出(氦原子核)、(电子)和射线(电磁波或光子)或 n(中子)。其中射线的能量也与能级跃迁有关。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射线。,原子核的变化,本次实验使用的放射源:Cs137与Co60 (也可写成137Cs与60Co ,数字表示原子核内包含的核子数),Cs137:主要为0.661MeV 的射线,Co60:主要为1.17MeV和 1.33MeV的两个射线,二、放射源,

4、使用时注意: 1.不要将放射源出射口对准人员。 2.使用后要洗手。,放射源的性质:主要有:半衰期T1/2;放出射线的种类,如、n;每种射线对应的能量;射线的放射强度(专业名词叫活度)。 其他: 形态(气态、液体、固体、粉末)包装(密封、非密封)可溶性混合结构(数种放射源混合包装或形成链式反应)137Cs:511.6kev(94.6),1173.2kev(5.4),x32.1936kev(3.69)661.661 kev(85.0)624.220 kev(7.79)655.672kev(1.44)30.170.05年。,60Co:318.3kev(99.89)1173.238 kev(99.87

5、),1332.513 kev(99.982)5.2700.003年。,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射线:(氦原子核)、(电子)、(光子)、中子。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描述(微观):库仑散射,电离或激发,轫致辐射,电子对湮灭。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描述(微观):作用截面(几率),作用对象(束缚电子、自由电子、库仑场吸收、核子),效应(吸收、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描述(微观):不与库仑场作用,非弹性散射时原子核激发并放出光子退激发,原子核俘获发生衰变或裂变。,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效应,入射光子被 吸收,其能量 被电子接收, 并转为自由电 子。,入射光子与电 子发生散

6、射,损 失部分能量转移 给电子。,如果入射光子的 能量 1.02MeV (两个电子的静止 质量),就可能发 生光子转换为两个 电子的情况(正负 电子对)。,重点:射线的三种基本作用,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宏观):I = I0 e x 线性吸收系数: = ph + c + p 其中:ph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p 电子对效应。 均与射线能量、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射线的生物效应或损伤机制:电离作用, 产生重带电粒子,产生放射性原子核。射线强度的描述:“居里”或“贝可勒” (1ci=3.7x1010Bq)。射线防护:中子轻物质射线重物质 带电粒子重物质,四、探测技术,二大类型的探测器:计数

7、型、径迹型。气体探测器(电离)、闪烁探测器(能量吸收)、 半导体探测器(载流子)、中子探测器(核反应)。闪烁探测器:能量吸收后,退激发再发光。可由有机体、无机体晶体构成闪烁体。探测器系统:探测器(计数输出、电荷输出、时间输出)处理(信号调理、放大、符合、信息提取)表达(能量谱、时间谱、其他),一般的核应用系统,五、能谱的表达与意义,能谱:以能量为横坐标,以强度为纵坐标,描述射线在不同能量上的强度分布。,重点:根据射线与 物质的相互作用 来理解能谱。,Co60能谱图,一、NaI(Tl)单晶闪烁谱仪,1、目的: (1)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2)掌握NaI(Tl)单晶闪烁谱仪的几个性能指标

8、和测试方法。 (3)了解核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实验内容,NaI(Tl)单晶闪烁谱仪,2实验内容 学会NaI(Tl)单晶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调试一台谱仪至正常工作状态。 测量Cs137、Co60的能谱,求出能量分辨率、峰康比、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 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 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系统构成,系统构成,系统构成,系统构成,系统构成,NaI(TI)单晶闪烁谱仪,NaI(TI)探测器工作原理,系统构成: NaI(TI)无机晶体(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退激发 时

9、发出闪烁光)、光电倍增管(在闪烁光的作用下,其光阴极 发射电子,后面的倍增极将电流放大,在最后的阳极上输出电 脉冲)、放大器、多道分析器(对输入的电脉冲作幅度分析, 并在计算机上以能谱形式表现入射射线的能量分布与强度分 布)。,闪烁体发光与电子激发态,闪烁体晶体受到入射射线的激发, 电子退激发时发出闪烁光。但闪烁光 的波长由退激发时的能级差决定。也 就是说,闪烁光的波长(对应能量) 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无关(这一点非常 重要)。问题:对闪烁体而言,入射的是光子,出射的是闪烁光。为什么需要“光光”的转换?闪烁探测器又是如何探测射线能量的?入射光的能量越大,被激发的电子越多,即闪烁光的强度越强。,光电倍增管(PMT),光电转换电子倍增电荷收集(形成脉冲信号),探测小结: 射线(来自放射源)闪烁体吸收能量放出闪烁光 光电转换(PMT光阴极)电子倍增电荷收集,启动测量系统,能谱测量系统,测量时间设置,测量时间(Cs137能谱,550秒),Cs137能谱测量(26秒),思考:测量时间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决定测量时间的长短?,高压600V,峰位302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