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_田兴江.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9086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_田兴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_田兴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_田兴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年5月下半月【】儿童是自然之子 , 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自然性 、 亲生命性 , 这也正是儿童与成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 纲要 ) 明确规定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 “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 , 关心周围环境 , 亲近大自然 , 珍惜自然资源 , 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初步的环保技能 ,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也是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 园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幼儿园课程解放的前提 , 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自己的适合幼

2、儿发展的特色课程 , 这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 为幼儿园教育回归自然 、 回归生活作了政策上的铺垫 。一 、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内涵(一 ) 自然与幼儿园自然课程“自然 ” 在现代汉语中指自然界即外在世界和自然物的意思 。 其最初的含义是指自身独立存在的一种本能地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作用的力量 。 中国关于自然的论述最早见于 老子 。1在道家思想里 , “道 ”、 “自然 ” 具有终极的思想内涵 , 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 “道 ” 即自然 , 是事物的本性 , 自然之 “道 ” 与生命不可分割 。 它是生命的根据 , 是生命活动的准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状态 。2在

3、西方 ,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的 灵魂论 中把人的灵魂分为 : 植物的灵魂 、 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 认为三者所包括的质料和形式是不同的 , 而且出现的次序也不一样 。 植物的灵魂最先出现 , 而后是动物灵魂的发展 , 最后是理性灵魂的发展 , 人的发展和训练必须按照人的灵魂的发展顺序来进行 。 幼儿期处于植物灵魂阶段 , 重点是发展其植物的灵魂 。 蒙田认为 , 大自然往往是儿童教育最佳的教材和课题 , 足以代替课本上的内容 。 卢梭则从环境 、 天性 、 教育的角度 , 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 。3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观点 , 自然就是课程 , 意即课程应该向自然界开放 , 与自然融为

4、一体 , 使学生(幼儿 ) 有机会走向自然 , 并在感受 、 认识和探索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 田兴江 杨晓萍摘 要 儿童具有亲近自然 、 亲近生命的天性 , 自然对于幼儿教育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是指在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的师幼互动过程中 , 教师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感兴趣的自然实物进行价值判断 , 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 、 道德 、 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 。 其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 ; 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 ; 符合儿童 “最近发展区 ” 的知识观 。关键词 儿童 自然 幼儿园 自

5、然课程 生成探 索 研 究82011年5月下半月【】自然地过程中 , 谋求人对自然的伦理精神 、 审美体验和求真意志的统一 , 进而成为自然的关爱者 、 有创造力的生活者和有责任的环境保护者 。幼儿园的自然课程是指幼儿园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自然资源 , 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 , 以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 教师在自然环境中随机生成的课程 。 此课程追求的教育价值理念是 : 顺应儿童天性 , 以自然为课程资源 , 追求幼儿的幸福 , 促进幼儿的发展 。早在民国时期 , 蔡元培就提出了 “尚自然 ”、“展个性 ” 的教育主张 。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主张和 “六大解放 ”, 其中一大解放就是解放儿

6、童的空间 , 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 , 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 、 青山绿水 、 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等 。 陈鹤琴在 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 一文中指出 , 我国的幼稚园存在 “与环境接触太少 , 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 ” 的问题 ,4他认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 , 儿童与环境和社会接触得越多 ,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就越丰富 。 儿童所用的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和依据 。 我们的主张 一文提出 , 幼稚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 主张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 , 成为有系统的组织 。这种组织要以儿童生活的环境为中心 。5在活教育理论中 , 陈鹤琴还提出了 “大自然 、 大社会 ,

7、 都是活教材 ” 的课程论 。(三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美国的约翰 尼莫教授在其 生成课程 (e-mergent curriculum) 一书中首先对生成课程的理念进行了阐述 , 提出生成课程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 、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 、 僵死的计划 , 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 、 随意的 、 自发的活动 , 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 、 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 , 并不断调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 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 , 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 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 、 道德

8、、 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 , 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 、 共同建构的对世界 、 对他人 、 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活动过程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是指在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的师幼互动过程中 , 教师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感兴趣的自然实物进行价值判断 , 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 、 道德 、 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校本 (园本 ) 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 为幼儿园实施自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 同时 , 学前自然课程的生成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现实诉求 ,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第一 , 幼儿园自然主义课程的生成有利于园本课程的开发

9、 。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下 ,各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所的自然条件和幼儿对自然的兴趣 , 结合不同的地域自然特色开发有特色的幼儿园自然课程 , 以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 。 第二 , 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的生成有利于学前教育改革 。 幼儿园自然主义课程生成倡导顺应儿童天性 , 也就是教育要关注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 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强调以自然作为课程的资源 , 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儿童的生活 , 注重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 要广泛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 充分扩展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这些都是与学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的 。 第三 , 加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

10、成的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内容选择取向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 不是所有的有关自然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的 , 教师必须有选择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进行判断 、 取舍 ,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内容选择取向主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儿童的自由发展以及教育的 “最近发展区 ” 三个方面 。(一 )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内在动力 , 可以使儿童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 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 可以说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 。 满足儿童兴探 索 研 究92011年5月下半月【】趣的学习材料会

11、自然地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和行为 , 使儿童主动探究 , 获得经验 。 因此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 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界中事物的探究兴趣 , 其内容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 ,因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 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幼儿园教育的经验性和生活性 , 即 , 教师必须把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 , 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 而不是单纯地授受知识 。 如果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关系 , 就会流于空泛 、 无味 。(二 ) 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幼儿的发展有

12、其自身的规律 , 教育的任务不是改变或者加速幼儿的发展 , 而是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或引导幼儿的发展 , 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绝对不可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出现 , 否则只能出现卢梭所说的 “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子 , 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 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 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 , 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学习知识 。 儿童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 学习者 ,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 情感 、 需要 、 动机 、 人格 、 个性等都是课程应该关注的 。 儿童既是课程发展的对象 , 又是课程内容的来源 。 所以 , 为了儿童的幸福成

13、长 ,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内容必须关注儿童自身发展的一切要素 , 促进儿童整体自由 、 完满地发展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生成内容的选择要在幼儿兴趣和教育价值的前提下 , 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此主题活动中 , 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 , 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 分工合作 , 充分发扬民主 , 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 在活动中增加幼儿的经验 , 丰富幼儿的情感 , 唤起幼儿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 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 。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 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 ,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间接地给予指导 。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要明确幼儿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长的 , 课程价

14、值所要追求的就是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 课程内容要建立在把幼儿看作是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个体基础上 , 课程内容着眼于幼儿的全部领域 , 明确幼儿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 , 教育内容与幼儿发展合拍 , 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 , 发展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 , 强调内容的情感作用 , 把幼儿的需要 、 情感和思想看作是课程内容的主体 。(三 ) 内容选择必须符合儿童 “最近发展区 ”的知识观儿童并不是空着脑袋参加活动的 ,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 教学不是知识授受的过程 , 而是幼儿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 在与教师 、 与同伴 、 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 , 主动建构

15、知识经验的过程 。 但是 , 教学也不能完全顺应儿童的知识结构 , 否则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 维果斯基认为 , 儿童存在两个发展水平 : 一个是儿童现有的独自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 , 另一个是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 ,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 ” 理论对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的最大启示在于 : 课程的内容选择既要符合儿童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 , 同时又要稍微高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 , 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 这种课程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 又能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 陈鼓应 . 老子注译及评价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19.2 6 路晨 . 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 D . 西南大学 , 2009.3 法 卢梭 . 爱弥儿 (上卷 ) M . 李平沤 , 译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7: 7.4 5 北京市教科所 . 陈鹤琴全集 (第二卷 ) M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1989: 110, 115.(田兴江 :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 杨晓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重庆北碚400715 责任编辑 : 张爱华 )探 索 研 究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