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 淮 学 院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实 施 方 案( 征 求 意 见 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尽快启动我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根据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条例,特制定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1、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我校建设10 个左右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省内和校内达到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专业。2、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办学效益和在省内的竞争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特色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2、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质量高,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4、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5、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三、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一)遴选原则21、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专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调动
3、各系(院)的办学积极性。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目前我校专业现状,优先遴选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 兴产业等相联系的学科专业,积极遴选新兴学科专业、边缘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和应用性文科专业,注重遴选基础性学科专业。2、坚持标准,公平竞争。根据申报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声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依据标准,择优遴选,宁缺毋滥。(二)遴选条件1、校级特色专业建设,应是我校规划并启动建设的专业或重点建设的专业。 应具有招生三届以上本科学生,且毕业生就业前景好。2、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
4、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切实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明显成效。重视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积极开展与国内重点院校专业交流。3、拟申报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应有几个相关较强学科、专业等条件的支撑。学科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 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或专业技术背景。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5、,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 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和毕业生主3要就业领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产学研结合紧密,较好地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三)遴选程序1、系(院)申报各系(院)根据教务处公布申报的时间要求,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申报材料包括:(1)申报表一式 5 份。(2)相关书面材料 1 套(包括培养计划、有关证明材料、表格等)。以上书面的申报材料应装订整齐,内容精练,采用 A4 纸打印或复印,每个专业的申报材料用 1 个材料袋上报(档案袋上附材料清单);并将电子文档一并上报。2、专家评审教务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将组织学校评审委员
6、会对申报的特色专业进行评审,必要时,通知有关专业负责人到场进行答辩。最后评审委员会采取投票方式择优遴选。四、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1、凡遴选入围的特色专业,可享受“黄淮学院特色 专业” 名称,待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 黄淮学院特色专业 ”的称号,并颁发证书。2、学校对“ 黄淮学院特色专业” 在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 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3、学校要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支持和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提供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改革和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44、校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各专业建设要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
7、,切实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或超过专业建设预期目标。5、特色专业的建设期限一般为 3 年。凡列入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学校将给予 1.5 万专项建设经费,建设经费分三批下拨:第一批 5000 元为启动经费,在项目立项后拨给;第二、三批分别为 5000 元建设经费,在年度检查后根据检查情况拨给。6 、特色专业的建设经费的主要开支范围如下:(1)、仪器设备费:专业建设所必须的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输、安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费、配件费和加工费。(2)、实验材
8、料费:指原材料、试剂、药品、计算机辅助等消耗品购置等;实验动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3)、计算测试费 :指计 算、分析、测试、检验 和实验室、研究室、特色专业机房建设等费用。(4)、资料费 :订购本专业 特殊需要的图书、资料、电子光盘费用,科技资料的复制、复印费用和专业发展所需的业务资料复印费用。 (5)、学术交流 费:经特色 专业负责人批准参加的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所需的各项费用;聘请两院院士和有较高知名度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或做学术报告所需费用;以促进专业建设为目的,来校合作研究的知名专家所需费用。(6)、高水平论文版面 费:特色专业组成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版面费。5(7)、重大 课
9、题 申报费 :特色专业组成员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申报费。(8)、出版 费 :与特色专业 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学术专著出版费用。7、特色专业的选拔按照黄淮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暂行办法(试行)(院字200856 号)的文件精神 执行。8、特色专业带头人每年 12 月底以前填写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年度检查表,并连同当年经费决算及下年度经费预算表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人员实地检查建设进展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拨发、缓发或取消第二或第三批建设经费。9、特色专业建成后二年内特色专业建设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特色专业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特色专业 ”称号。10、校级“特色专业” 建设较好的, 经专家评审择优推荐
10、申报省级“特色专业”。五、特色专业验收(一)验收对象已列为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二)验收标准按照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评估指标(试行)执行。根据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对黄淮学院特色专业评估方案做适时修改。(三)验收程序61、系(院)向特色专业建设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并对拟申报验收专业的改革、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交自评总结报告。2、特色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以实地考察为主的方式进行验收,每年组织一次。3、经验收达到或超过黄淮学院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由学校颁布“ 特色专业 ”称号,校 级 特色专业称号有效期为五年。六、成立特色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特色专业领导小组,主管教
11、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成 员由各系(院)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特色专业的立项评审等工作。七、附则1、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2、附件 1、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见黄淮学院教务处网页)。3、附件 2、黄淮学院特色专业评估指标。黄淮学院2008 年 8 月 5 日黄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7任 务 书系(院) 名 称 (盖 章) 专 业 名 称 负 责 人 联 系 方 式 教务处 制二八年五月填 写 说 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系(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
12、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83.任务书限用 A4 纸张 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9一、简表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项目编号 学位授予 门类本专业设置时间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首届毕业生时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所在院系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 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学 位 学 历 所学专业毕业院校 职 称 职 务所在学校通 讯 地址电 话 办公: 手机: 电子信箱 邮 政 编码系(院)申报专业情况介绍10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 10 人)姓名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 承担工作11四、建设目标12五、建设方案13六、进度安排14
13、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15八、系(院)支持与保障16九、经费预算序号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 计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17十、系(院)审核意见(盖 章) 主任签字:年 月 日十一、学校审核意见(盖 章) 教务处领导签字:年 月 日18黄淮学院特色专业评估指标评估等级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评估标准B A B C 评估办法1.1 建设目标与思路符合教育规律和改革方向,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1.建设目标、思路和培养方案1.2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有一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检查年度建设计
14、划、建设进度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2.1 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建立对学生开放的高水平实验室2.2 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实习基地,配备高水平实习指导教师,有系统科学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实习效果显著2.3 图书资料 购置各种最新并能为本科生利用的专业图书资料及其他各种信息资料,尤其是有价值的外文资料2.4 经费使用情况建设经费使用合理、效益高;用于专业师资队伍 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等经费充足;学院能给予必要的配套经费2.教学条件建设与保障2.5 教学管理 管理科学规范、运作高效,有健全的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和教
15、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实验室建设及使用,实习基地建设,多媒体与网络等教学辅助设备,图书资料,经费使用情况,管理规章制度及运行情况3.1 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措施有系统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尤其在年青教师的培养方面措施得力3.2 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3.师资队伍建设3.3 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师情况55 岁以下教授、副教授全部参加本科教学,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的教学由教授主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职教师状况,教学激励机制,基础课和主干课任课教师情况,学生评教情况,青年教师培养193.4 教学研究 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2项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 项;
16、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发表教学论文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建成教育部精品课程或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或课程群1 项。 4.2 教材建设 主编国家或部省规划教材,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教材奖1 项。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50%积极引进使用的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4.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4.5 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能上网;积极采用网络教学,效果显著建设以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情况,课程改革
17、与建设情况,课堂教学质量,编写或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情况,多媒体授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授课情况,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及成效5.1 社会声誉 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文化素质高,用人单位反映良好,一次就业率80%以上; 应届生中考研录取率较高5.2 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有一定的学 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有一定数量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5.人才培养质量5.3 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等级考试通过率高。学生科研训练情况及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毕业设计(论 文) 质量,生源情况,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情况和一次就业情况,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6.专业优势或特色6.1 专业优势或特色本专业在全国或省内有较大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成效显著专业优势,专业特色注:1、本方案一级指标 6 项,二级指标 21 项。评估标准 给出了 B 级要求,明显高于 B 级为 A级,明显低于 B 级为 C 级 。2、结论标准:20(1)校级特色专业评 估合格,要求 A+B=21,其中 A 级指标数9;(2)本表仅供参考,个别指标可依据专业教学实际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