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阴侯列传,问题探究一:韩信是西汉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究竟是怎么死的(即韩信到底有没有造反?),韩信在死之前有什么反 应?刘邦在韩信死之后有什 么反应?如何理解他们的反 应?,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
2、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
3、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後数日,蒯通复说曰:“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原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 通。,思考:文中写韩信谋反,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有没有可疑之处?为什么要写刘邦抓蒯通的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 此。如彼竖子用臣
4、之计,陛下安得 而夷之乎!” 蒯通,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这段“太史公曰”包含哪些内容?,韩信志与众异; 自矜功伐,不能谦让;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天下已集,乃谋畔逆”这句话 有没有言外之意?,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 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 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 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 何为相国,益封五千
5、户,令卒五百人 一都尉为相国尉。,古人评论: “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 ,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有不满之心,但尚无谋逆之举。,韩信墓前的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问题探究二: 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 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 下,窃为足下危之。蒯通,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洛阳,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太史公评价,(1)功高震主; (2)君王对他早有猜忌; (3)狂妄傲慢,树敌太多; (4)杀功臣是普遍的现象。,胯下奇辱漂母恩, 月下萧何相马人。 运筹帷幄三齐定, 十面埋伏泣鬼神。 奈何 兔死狗烹未央路, 成萧败何天弄人。 功成不退遭主忌, 才高言拙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