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5274720
  • 上传时间:2019-02-17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3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doc
    资源描述:

    1、邵东十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二中考政治(文科)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量 70 分钟 命题 黄有荣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2 “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寓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

    2、学习型社会” ,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4. 150 多年

    3、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5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

    4、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 6 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 、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 、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志,展现在 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7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

    5、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8 “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 9某网站公布的 2015 年 4 月网络热词有:毒胶囊、明胶、黄岩岛、祭不起、惆怅体

    6、、最炫民族风。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A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102017 年 6 月 23 日,冀晋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镇)村(镇)长论坛”在蔚县落幕,为更好保护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胡同”的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带来了曙光。保护古村落( )是人们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 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 龙 , 中 国 古 代 传 说 中 的 神 异 动 物 。 回 答 1112 题 。11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

    7、的象征,华夏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在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 ,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这主要说明(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12右图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龙迎春 。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 B C D13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 ,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

    8、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A B C D14 “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 。这句话表明(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 B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152017 年 3 月,历时 3 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

    9、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A B C D16.2015 年广东省 18 至 70 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1 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4.03 本。上述材料说明( )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新的传媒在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A. B. C. D. 17

    10、据“2017 中国版权年会”透露,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创新作品不多。这主要是因为( )文艺创作者不能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等固有缺陷文艺创作者的整体道德严重滑坡 人民群众不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 B C D18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19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在诗人白居

    11、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5 次大会上,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A B C D2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 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 B C D212017 年 7 月 1 日,来自台

    12、湾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的近 100 位知名人士访问山东并参加了“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这体现了( )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趋同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A B C D 22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2011 年,北京、上海、浙江等13 个省市和 14 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推出了本地区的城市精神。创新出现 11 次,开放出现 l0 次,和谐出现 9 次,诚信出现 7 次。东部沿海城市多以“海纳百川”来体现包容;西部地区更倾向用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等词汇。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13、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A B C D 23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A B C D24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 7000 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

    14、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 B C D 25调查显示, “有点相信” 、 “很相信”网络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 41和5。此外, 还有 11的中学生表示遇见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对于网络算命,正确的认识是 ( ) A它是一种腐朽文化,应该坚决抵制 B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应该给予包容 C它是一种经过现代包装的落后文化,不应提倡 D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大力弘扬

    15、二、非选择题(共有 2 个题目,共 25 分)2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T 市文化底蕴丰厚,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文化典故发生在这里,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此。悠远厚重的历史,积淀的是一部辉煌的篇章。为此,T 市做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决策,并将其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战略之一,以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发展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为方向,大刀阔斧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材料二:T 市按照科学性、长远性的要求,不断总结典型经验,探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高起点、大品牌的旅游产业先后亮相文化旅游市场,喜庆娱乐

    16、活动突出游客互动、参与大众化等形式,带给人们更多的喜悦与欢快。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T 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 (13 分)27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近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

    17、的多角度审视。(1)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6 分)(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6 分)高二中考政治(文科)答案1-5 BBBCB 6-10 BBBDD 11-15 BACBA 16-20 AADAA 21-25 BDCAC26.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提高该市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 分)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

    18、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扩大该市文化的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4 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该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分)29.(1)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 分)中华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 分)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 (2 分)(2)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 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 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27472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