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泽一中 2018 年秋季学期半月考试卷 8高一 语文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 I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
2、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 ,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
3、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
4、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既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又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
5、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 年 10 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 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去,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
6、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古人笔下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B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C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D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是( ) (3 分)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D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孙虔礼的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刀马旦 周海亮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
8、啪啪啪,耍得人眼花缭乱,过瘾,透着舒坦。刀马旦半年前调到省城,很快成了剧团名角儿,舞台上,刀马旦魅力四射,舞台下,却是沉默寡言。她不主动找人说话,你问她话,也是爱理不理,心不在焉。这让常和她演对手戏的那个武生,心痒得很。下了班,武生时她说,回家?她说,回家。武生说,一起喝茶?她说,谢谢。武生说,只是喝杯茶,去还是不去?她说,不了,谢谢。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盯着她的背影,恨得牙根直痒。第十三次碰壁,窝囊。武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舞台下,他是一位绅士。他恰到好处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除了请她喝茶,他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他知道刀马旦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听别人讲过。他还知道刀马旦的丈夫曾经试图结束他们的
9、婚姻。他只知道这些。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甚至,没有人认识刀马旦的丈夫。武生三十二岁。他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可以等,哪怕长久。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武生问她,没事吧?她说,没事。武生说,一起喝杯茶?她说,谢谢,以后吧。人已经飘出很远。武生摇摇头。以后?那是什么时候?剧团去外地演出,晚上,住在一个乡村旅店。累了一天,所有人睡得都香。夜里武生被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呛醒,他发现到处都是火光。武生和其他人拥挤着往外逃,场面混乱不堪。武生数着逃出来的人,突然大叫一声,再次冲向火海。他
10、摸到刀马旦软绵绵的身子。他把她扛在肩上。他的头发上着了火。他摇摇晃晃地往外跑。他一边跑一边哭。人们头一次看见武生哭。人们惊叹一个男人,竟会有如此多的眼泪。武生和刀马旦坐在茶馆喝茶。刀马旦说对不起。武生摸着自己被烧伤的脸,什么对不起?刀马旦说其实我什么都知道,可是不可能。武生说我可以等。刀马旦说等也不可能。武生说我抱抱你吧。马旦说好。武生就抱了她。武生说我吻吻你吧。刀马旦说不要。武生说我真的可以等。刀马旦说真的吗?武生说真的。刀马旦说,好。星期天,你来我家。武生敲刀马旦家的门。只敲一下,门就开了,像是等待很久。刀马旦披挂整齐,完全是演出时的行头。正愣着,刀马旦拉他进屋。于是武生看到一个男人。一个
11、瘦骨嶙峋的男人,正躺在床上,歪了头,对着他笑。男人说原谅我不能给你倒茶,让玲儿帮你倒吧!刀马旦就给他倒一杯茶。男人指指自己,动不了,这狗屁身子!男人抱歉地笑,不能去捧玲儿的场,只好在家里看她演可苦了玲儿了。男人的脸红了,有了腼腆害羞的样子,与瘦长的满是胡茬的轮廓,很不协调,刀马旦开始舞动腰身,碎步迈得飘忽而稳当。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眼花缭乱。录音机里传出锣鼓齐鸣的声音,小小的客厅,便仿佛涌进千军万马。刀马旦一个人指东打西,很快,那施着淡妆的脸,有了细小的汗粒。武生两个空翻过去,和刀马旦并肩作战,试图击退并不存在的敌人。刀马旦朝他笑笑,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刀马旦说,真的不等了?武生说,不
12、等了。男人鼓起掌来。那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4下面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刀马旦”是京剧的角色之一,专演提月骑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玲儿既是戏 中的“刀马旦” ,也是生活中的“刀马旦”:是家中的顶梁柱,顽强对抗生活的压力,守护自己的爱情和 家庭。B这篇小说构思精巧,武生对刀马旦的情感态度变化(等不等)是这篇小说的线索。而武生最后的“不 等”是为了反衬“刀马旦”对丈夫的不离不弃。C小说用词简洁却内涵丰富,如“人已经飘出很远”中的“飘”字,一方面写出了刀马旦离去的匆忙, 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刀马旦离开后武生内心的空落。D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刀马旦”
13、这个形象: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同时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形象鲜明、呼之欲出的主人公形象。5小说的结尾交代刀马旦的丈夫一直瘫痪在床,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找出小说为 此埋下的伏笔。 (6 分)6文中两处关于刀马旦艺术表演的描写同中有异,请从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方面分析其作用。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过大年,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 82.9%表示
14、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被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 万 8 千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
15、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应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每日新报)材料三给鞭炮热降温确有必要。除了固有的不安全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
16、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让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这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燃放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很难一步到位将其彻底禁止。过年,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这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欢乐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节选自“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
17、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执行,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 “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 ,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心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法制晚报)7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影响很大。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
19、6.4 个百分点” 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 “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注重网络调查,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我国网民素质很好。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材料三在讨论“ 禁炮令” 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9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做好禁止燃放鞭炮工作。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20、13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令狐熙,字长熙,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父整,仕周,官至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 ,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都督、辅国将军,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高祖受禅之际,拜沧州刺史。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及行台废,授并州总管司马。后征为雍州别驾。寻为长史,迁鸿胪卿。后以本官兼吏
21、部尚书,往判五曹尚书事,号为明干,上甚任之。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筋力精神,转就衰迈。请解所任。 ”优诏不许,赐以医药。熙奉诏,令交州渠帅李佛子入朝。佛子欲为乱,请至仲冬上道,熙意在羁縻,遂从之。有人
22、诣阙讼熙受佛子赂而舍之,上闻而固疑之。既而佛子反讯至,上大怒,以为信然,遣使者锁熙诣阙。熙性素刚,郁郁不得志,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节选自隋书令狐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 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 /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B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 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C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 徙为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 D在州获白乌 /白麞/嘉麦/ 甘露降于庭前柳树 /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
23、度支尚书/ 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古代 “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故豪族又称“豪右”。B经,指能流传后世的典范、权威著作,此处指儒家经典,如论语 礼记 道德经等。C祠太山,古代帝王去泰山封禅,向天地之神致谢,另一方面向天下宣告自己统治的合法性。D下车,代指官吏就职。因古代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故后来用下车表示官吏初到任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出身高门,博学多才。他父亲曾任北周的大将军,两州刺史,他本人博览群书,明经史,晓音律,还擅长骑射。B令狐熙精明强干,政绩
24、显著。他任沧州刺史数年,使得风教广布;任汴州刺史时,措施有力,令行禁止,被称为“良政”。C令狐熙深受百姓爱戴。他要去洛阳朝见皇帝,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痛哭;等到他又回来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D令狐熙晚年令人叹息。他任桂州总管时,受李佛子贿赂,纵容佛子延期;皇帝很生气,派使者抓捕他,他郁结于心,忧愤而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2)既而佛子反讯至,上大怒,以为信然,遣使者锁熙诣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
25、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 ,后病死。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一项是( ) (3 分)A “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 “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B “水村 ”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C “天际 ”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
26、人由“天际征鸿”联想到自己仕途失意,四处漂泊。D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 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出师表篇目中,诸葛亮向君主提的诸多建议中,表明要自信、说话要合乎道理的两句话是_,_。(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 演化而来。第卷 (表达题 共 80 分)3、语言文字应用(20 分)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而是有着翔实的
27、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
28、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B耸人听闻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C耸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D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C世界卫生组织
29、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 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 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
30、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20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 分)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21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句总括性的话,填在段末横线上。 (不超过 20 字) (6 分)古村古镇的保护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大约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发之初。江苏的周庄古镇和浙江楠溪江流域的苍坡村、芙蓉村,成为较早
31、得到保护的古镇和古村。由于专家们多年的呼吁,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终于于 2003 年 11 月获得公布。安徽南部的西递村、宏村,也于 2001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古村古镇保护的共同宣言,各地古村古镇的保护仍然停留在各自为政、缺少呼应的散兵作战阶段,根本没有形成应有的气候。从欧洲及日本等地古村古镇保护的经验来看,全国性的古村古镇保护宣言成为保护运动的有力保证,因此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
32、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800 字。会泽一中 2018 年秋季学期半月考试卷 8高一 语文参考答案1.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 项,曲解文意, “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错,原文是说“而令人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2. 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
33、、辨析。D 项,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3. C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4 (3 分)B B 项错在“反衬” ,刀马旦是“美”的,但武生不“丑” 。武生的“不等”是他理性对待爱情的体现,正是“不等”体现出一种超越爱情的大爱,对此作者是给予肯定和赞扬的。5 (6 分)下了班,刀刀马旦总是赶着回家,多次拒绝武生的邀请;武生听别人说刀马旦的婚姻不幸福,还听说她的丈夫试图结束他们的
34、婚姻。可是没人告诉他原因,甚至没人见过她的丈夫;有几次,武生感觉舞台上的刀马旦,非常疲惫。他把大刀劈下去,刀马旦拿枪一迎,却并不到位。有一次,武生的大刀,险些劈中刀马旦的脑袋;即使武生救了她,她还是告诉武生不可能。 (每点 2 分)6.(6 分)情节结构上:两处描写前后照应,让小说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第一处开篇就是一个小高潮,而第二处直接引出刀马旦和武生合力演出这样的大高潮。 (3 分)人物塑造上:能够多层次地展现人物形象。舞台上的刀马旦演技精湛,光彩照人;生活中的刀马旦顽强稳当,善良淳朴。 (3 分) 7.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35、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说法错误,原文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故选 B。8. 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36、,A 项, “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说法错误,原文说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不能说明执行力强。B 项, “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我国网民素质很好”说法以偏概全,媒体调查中的网民不能代表我国全体网民。C 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选项中“要注意地域特点”说法于文无据。故选 D。9. 政府层面:1.扩大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引导提醒民众过环保年。2.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的措施。市民层面:1.增强环保意识,承担环境责任。2.遵守国家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3.顺应时代趋势,积极寻求新的过年方式。10. B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37、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 A 项, “甘露/降于庭前柳树”错,C 项, “行台/度支尚书”错,D 项, “吏民追思相与/立碑颂德”错。故选 B。11. B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道德经不是儒家经典。故选 B。12. D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
38、、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D 项, “受李佛子贿赂”错,他是被诬告的。故选 D。13.(1)令狐熙一到汴州上任,便禁止游食,抑制工商,百姓有向街道开门经商的,把门都堵了(2)不久李佛子造反的信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认为事情确实如此,就派使者把令狐熙押送到京师来。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下车:到任既而:不久;以为:认为;信然:确实如此;锁:押送;诣:到;【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煌人,世代为西州富豪大户。父亲叫令狐整,是北周的官员,官至大将军,始州 、丰州刺史。熙性格严肃庄重,有宽宏的气
39、量,即使在自己家,也整天庄重、严肃。不胡乱交往宾客,凡是交往的宾客,一定是当代的知名人士。他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周礼 仪礼和礼记 ,擅长骑射,懂得音律。因通晓儒家经典被征召出来授以吏部上士,不久,又被授予都督、辅国将军,改任夏官府都上士,在所任的官职上都表现得很有能力,因此很出名。隋高祖受禅让登基时,令狐熙被授予沧州刺史。任职几年,沧州风俗教化广布,被称为好刺史。开皇四年,皇上到了洛阳,令狐熙来朝见(皇帝) ,属下和百姓都担心他被调任,站在道路上悲伤哭泣。等到令狐熙又回来,百姓出境迎接拜见,欢呼着挤 满了道路。在州任职时常获得白乌、白、嘉麦等吉祥物,甘露降到院子里的柳树上。开皇八年,调任河北道行
40、台度支尚书,吏民怀念他,一起为他立碑颂德。到行台废置时,他被授予并州总管司马。以后又被征召为雍州别驾。不久任长史,升任鸿胪卿。后来以本官身份兼任吏部尚书,去决断五部尚书之事,被称赞聪明能干,皇上很信任他。皇上祭祀泰山还 京,半路上住宿汴州,厌恶那里太富庶,多有奸诈经商之事,于是让令狐熙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上任,便禁止游食,抑制工商,百姓有向街道开门经商的,把门都堵了,船客停在城外散居的,勒令他们群居,侨居他乡的百姓,让他们归本务农。有官司没及时了结的,都决断发送。令行禁止,被称为良政。皇上因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
41、讲究信誉,那些部落首领互相说:“以前的总管,总以兵力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以手教晓喻我们,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他在职几年,上表说:“我忝寄岭表,到现在四年了。我的年纪,已经六十一了。我的精力精神,很快就要全衰老了。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不许可,赐他一些医药。令狐熙接诏,让交州渠帅李佛子入朝,李佛子想谋反,所以请求仲冬时再上路。令狐熙以为他只是想拖一拖,也就同意了。有人上朝告令狐熙受佛子贿赂,而放了他,皇上听了很怀疑。不久李佛子造反的信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以为受贿是真的,就派使者押送令狐熙到京师来。令狐熙生性一向刚烈,郁郁不得志,到了永州,因忧愤发病而去世,时年六十三岁。14
42、. B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 项, “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分析有误。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故选 B 项。15. 壮志难酬(仕途失意)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阑意”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客居异乡的孤独:词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 “愁” ,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
43、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分析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结合词下面的背景理解, “天际征鸿” ,词人是借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来表达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 “雨恨云愁”中, “恨” “愁” ,足见心中堆积的愁之深。 “谁会凭阑意”,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表达了词人心志无人可诉、知音难觅的痛苦。16.(1)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17.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44、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耸人听闻”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选用“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 。
4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 。故选 B。18.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 项,结构混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 项,结构混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
46、 “多”矛盾。D 项,不合逻辑, “至少” “多”矛盾。故选 C。19. D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关上” “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 项、C 项。 “美丽未来” “拥有出彩人生”之间, “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 D。20.【答案】“笑纳” 改为“接受” “爱戴”改为“爱护” ;“您的犬子”改为“令郎” ;“鼎力相助”改为“尽
47、力而为” , “惠赠”改为“敬赠” 。21【答案】中国古村古镇保护宣言亟需尽快制定出来。 (6 分)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从语段中加以概括归纳,提炼关键中心句,进行总结,然后作答。22.【答案】明媚的角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坐在西行的马车上,眼中满是迷茫和痛苦。年纪轻轻便深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年仅不惑便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两广总督。眼中的皇帝勤政爱民,自以为得遇明君,心中所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上书言事,大陈鸦片之弊,手捧尚方宝剑开赴广州。虎门销烟,你一举成名,何等的意气风发?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但为何却又一贬到底?伊犁,你这次被贬的目的地,一个除了沙子之外什
48、么都没有的地方。难道皇帝不是原来的皇帝了吗?难道天朝大国竟胜不过外夷?你心中的理想、抱负在一瞬间全部成为了空想,有的只是西行路上的漫漫黄沙,有的只是那总也走不到的不毛之地伊犁。哦,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使再也看不到城市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但是你却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一片江山尽姓韩” ,想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疾步西行,去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原本处在荒蛮状态的伊犁人们吃饱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条件
49、,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得到了教育,社会风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你就像光彩夺目的太阳。在广州,你可以光芒万丈;在伊犁,你仍然光彩四射。虽然远离京师,远离繁华,偏处一隅,但你没有沉默。因为你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的漫天风沙得到了扼制,曾经的落后野蛮得到了开化,曾经的风餐露宿、饿殍遍野、衣不遮体永远成为了历史原本黑暗落后的角落因为你的到来而变得明媚温暖起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即使在重病之中,你所想的仍然是苍生百姓。没有往日的喧嚣,没有繁忙的应酬,你的心中只有伊犁,只有伊犁人民,你所想的只是让伊犁人们看到明媚的阳光。你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伊犁的明媚,伊犁人民也因为你的到来而心中逐渐明媚起来。相信伊犁人民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让这里更加温暖。也相信我们的雄鸡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