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22 分)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而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以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 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
2、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则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 故亟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 予曰:“贤哉,处士之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
3、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3 分) A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 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 / 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B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
4、若此/ 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C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 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 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D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 / 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善人也,而甚孝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乃以责梦星 作师说以贻之 C则责之曰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1718 高三年级二轮语文习题总第(96)期 班级 组
5、 姓名 设计: 校对:课题:文言文 边塞诗词鉴赏 分数: D处士之为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6、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句, “黄”是姓, “翁保”是名, “坦夫”为号。 B “跽” , 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是指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直身为跪,跪和跽都是表示谢罪或尊敬时的动作。 C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官吏的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D “惟功利之为务”和“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 “唯陈言之务去” “唯弈秋之为听”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窃怪其乃不惮道
7、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5 分) (2 )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帐夜 清* 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6.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
8、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省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7.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调笑令(二首)
9、唐 韦应物(一)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二)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注释:胡马” ,唐代为应战争需要,从西域引入了大批战马,以充军用。“跑”应读作平声(po) ,指用足蹄创地。“河汉” ,即银河,又称天河。神话传说中讲到牵牛与织女两星陽着银河相望,一年一度通过鹤桥相会。8. 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一首通过对胡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威武豪迈的形象。B. “边草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阔壮阔。
10、C. 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D. 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约。E. 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9. 这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6 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述而 )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
11、!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 10综述上文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 (4 分)权威解读:2018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方向对了,让你复习事半功倍一、考纲解读:与 2017 年相比,2018 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不大,在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查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但还是有些细微变化的。(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2018 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2017 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
12、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变化解读:【顺序变化】 “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较之前表述,有突出强调“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这一能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2017 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并作出准确归纳概括。(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1、文学类文本(2018 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017 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变化解读: 【概念变词语】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常考查
13、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在 2017 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2017 新课标 I 卷考查文本为小说,II 卷、III 卷考查文本为散文。 ) ,更得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2、写作(2018 年考试大纲)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2017 年考试大纲)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变化解读:【用词变用语】要求范围扩大,写作需注意语言要符合情景、符合文体特点。这一点要求在语用得体上亦有体现。三、备考建议(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
14、价值观(二)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全国卷的特点是阅读信息量大,对语言文字的要求高。(三)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积累(四)回归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运用(五)研究高考真题,培养命题人的思维与此同时,考生在备考时,要讲求四个“度”:第一要有速度,即阅读速度和书写速度。第二要有准度,即记忆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以及审美的到位等等。第三要有法度,即答题的规范性。主观题的答题要按照“严谨审题、寻章摘句、看分答题、分条陈述、关键置前、书写工整”的流程和要求训练;第四要有活度,即注意新题型和写作。答案版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22 分)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
15、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而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以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 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
16、行。梦星涕泣以请,则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 故亟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 予曰:“贤哉,处士之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
17、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3 分) DA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 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 / 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B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 若此/ 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C 遥寄一
18、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 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 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D 遥寄一奠 / 以致吾伤悼之怀 / 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 / 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 / 亦因以益励梦星 / 使之务底于有成 / 以无忘乃父之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善人也,而甚孝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乃以责梦星 作师说以贻之 C则责之曰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D处士之为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3 分)C(C 都表示承接。A表并列/表转折;B因此/“用来” ;D取消句子独立性/ 指代“我” ) (3 分)3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A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句, “黄”是姓,
20、 “翁保”是名, “坦夫”为号。 (字)B “跽” , 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是指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直身为跪,跪和跽都是表示谢罪、表示尊敬时的动作。 (跽,也用于表示警戒时)C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官吏的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士大夫,不仅仅指官吏, 士大夫 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D “惟功利之为务”和“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 “唯陈言之务去” “唯弈秋之为听”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21、 )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5 分) (1)我私下里奇怪梦星竟然不惧路途之艰险遥远,不停辛苦地来来往往。 (落实“窃” “惮”“乃” “已” ,错一处扣 1 分) (2 )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5 分) (2)圣贤的学问,长时间被人们抛弃了,比不上渣滓糟粕(还不如土块草芥) 。 (落实“啻”、 “土苴”各 1 分,译出被动句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帐夜 清* 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
22、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6.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
23、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省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7.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AD 15. 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选项中 A 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
24、手法。D 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7.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关键词“思想情感” “分析” 。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 “孤客”“尚天涯” 、 “梦回” “雁飞” “落月” 、 “人老黄” 、 “风云不断” “空”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
25、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
26、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调笑令(二首) 唐 韦应物(一)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二)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
27、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注释:胡马” ,唐代为应战争需要,从西域引入了大批战马,以充军用。“跑”应读作平声(p o) ,指用足蹄创地。“河汉” ,即银河,又称天河。神话传说中讲到牵牛与织女两星陽着银河相望,一年一度通过鹤桥相会。8. 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一首通过对胡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威武豪迈的形象。B. “边草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阔壮阔。C. 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D. 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
28、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约。E. 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9. 这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答案】1. AD 2. 第一首诗歌,借物喻人。诗歌描写了胡马的生活环境和动作,表现了胡马找不到归宿时的迷惘、不安、恐惧和痛苦的心情。作者以马喻人,曲折地表现了征人远戍时经常会有的孤独、痛苦、忧烦、急躁的心情。第二首诗歌,引用典故。作者以神话传说中牵牛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相望,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表现夫妻远别、相思之苦,这种痛苦更在牛女之上。【解析】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29、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CD项考核内容,E 项考核语言,其中 A 项,没有对胡马的神态描写;D 项,应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第二首词侧重婉约,第一首侧重豪放。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那个分析第一首,作者以马喻人,曲折地表现了征人远戍时经常会有的孤独、痛苦、忧烦、急
30、躁的心情;第二首,作者以神话传说中牵牛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相望,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表现夫妻远别、相思之苦,这种痛苦更在牛女之上。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6 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述而 )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 10综述上文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 (4 分)(4 分)孔子的富贵观:以仁义为重,安贫乐道;追求富贵,要合乎道义。 (2 分) 苏秦的富贵观:通过个人奋斗以求富贵;以富贵为重。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