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 28 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和重点3.结合实例 ,提出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读景观图片(图 28-1),完成下列问题。 图 28-1(1)概念: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现象,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和 。 2.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读西北地区图(图 28-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
2、化图(图 28-3),完成下列问题。图 28-2 西北地区图图 28-3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1)西北地区的范围从地形区看: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A 山 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 B 高原,C 、D 盆地和 E 盆地等。 从行政区划上看: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从气候上看: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自然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西部 东部海陆位置 距海 距海 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辽阔坦荡的高原气候年降水量在 200 mm以
3、下,有的不足 50 mm,属 和 区 年降水量在 200 mm 以上,属 区 草场载畜量 低 高自然景观 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温带草原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以贺兰山为界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3)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贫乏,河流欠发育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稀少,土壤发育差 ,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日数多,且集中在 干旱的季节,有利于风沙活动。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图 28-4),完成下列问题。图 28-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人类活动不当,对 、 的过度
4、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A 、B 、C 、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几个方面。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结合图 28-1、图 28-2、图 28-3、图 28-4,说一说西北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荒漠化。(1)合理利用 。 (2)利用 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图 28-5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过度樵采 能源缺
5、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尤其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当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命题点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1.2016上海卷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 宽 15 千米。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
6、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图 28-6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
7、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利用 水资源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 生物 干旱 绿洲外围 封沙育林的沙漠边缘地带绿洲前沿地带 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措施地区的绿洲 绿洲内部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现有林地 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
8、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 发展林业与牧业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续表)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命题点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2015山东卷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 28-7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图 28
9、-7(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独特的过渡
10、地带(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条件不够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破坏后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b.地表破碎,沟壑纵横,谷坡陡峭 ,地表形态不稳定;黄土的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碳酸钙含量高,抗侵蚀能力极弱。 c.降水偏少,但季节分配不均。降水过于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雨水冲刷作用强,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d.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层,极易引起水土流失。e.多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了水土流失。人为原因a.开发历史悠久,随着人口的增长 ,农业垦荒规模不断扩大,长期不合理地
11、利用土地资源, 加上建筑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的破坏。b.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使泥土裸露在外,易被水流带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使植被和原生地面遭到破坏。(2)危害使原本平坦的高原变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同时把高原面肥沃的表土带走 ,使当地的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日益瘠薄,持水能力降低,干旱灾害频发,农业减产,甚至植物难以生存, 环境不断恶化。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大量淤积 ,使下游河床抬高,两岸地区汛期面临洪水威胁。(3)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12、,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坚持“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图 Z7-1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地表起伏大,降水量大且时间长,水力侵蚀强烈,以降雨侵蚀为主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农民滥砍滥伐;人多地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陡坡开荒等) 。(2)危害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侵蚀,红壤裸露甚至石质裸露,土地生产力大幅丧失,且难以恢复;形成“红色荒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危害,且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13、基地和经济中心,因而造成的损失大。(3)治理措施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 推广生活用煤用气,等等,减少农村薪柴砍伐。4.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1)原因和危害原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滥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 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2)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等。陕西冉家沟流域(约 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
14、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 13 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主要是因为刺槐 ( )A.生长缓慢 ,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15、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2.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图 Z7-2图 Z7-2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甲为物理及化学作用 ,如次生盐渍化;乙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完成 45 题。4.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导致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
16、.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导致的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植被破坏 土质疏松, 直立性强 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B.C.D.第 29 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2.结合材料 ,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说明雨林生态的脆弱性3.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指出雨林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保护雨林的措施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图 29-1),完成下列问题。图 29-1(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2)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
17、分布在 A 地区和 B 地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中 60%分布在 境内。 (3)森林减少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读图 29-2、图 29-3,归纳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图 29-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图 29-3 热带雨林与水循环(1)影响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水平衡。 (3)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图(图 29-4
18、),完成下列问题。图 29-4(1)雨林的生态优势: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 , 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 。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 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 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 ,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图(图 29-5),完成下列问题。图 29-5(1)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人口 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 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 迁移农业),大
19、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等。(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修建 ,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等导致大量雨林被毁。 5.雨林的前途 开发还是保护结合图 29-2、图 29-3 和图 29-4,完成下列问题。(1)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 鼓励 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 相结合。 加强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加强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设立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探究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
20、林的环境效应1.图解森林的作用图 29-6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雨林别称 别称含义 图解阐释“地球之肺”通过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续表)雨林别称 别称含义 图解阐释“地球储水库”雨林可以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到大气中“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21、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 从而引发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 主要作用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命题点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1.图 29-7 为不同密
22、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完成(1) (2)题。图 29-7(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C.中密 D.稀疏(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黄土高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城市地区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减弱噪声, 保护农田命题点二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 29-8,完成(1) (3)题。图 29-8(1)亚马孙热
23、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可以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 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关系不大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3)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大气中 CO2 含量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A.B
24、.C.D.探究点二 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图 29-9命题点 保护热带雨林应采取的措施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里约热内卢当地时间(西三区)8 月 5 日 20 时,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揭开了帷幕。虽然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持,但巴西人以“绿色环保, 拯救地球”作为开幕式主题,将亚马孙雨林搬上舞台,依旧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奥运会开幕式。材料二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这片珍贵的雨林由于人类的农耕和放牧活动正变得越来越小。根据目前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科学家预计未来 20 年内 40%的亚马孙雨林将
25、被彻底毁坏,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图 29-10(1)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水热充足,但人口较为稀少,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而此处全年风力较小的原因是 。 (2)结合图示地形和所学知识,说明南美洲热带雨林为什么分布如此之广。(3)列举保护雨林的有效措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2.湿地的功能图 Z8-13.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
26、现象, 它们最终会被沉积物所填充。(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环境污染,人为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泥炭化加速。围湖、围海造田,填平湿地、建造楼宇 ,等等,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导致湖沼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4.不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 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的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的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 ,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
27、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 ,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5.保护湿地的措施地区 具体措施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 Z8-2 中图甲为内蒙古乌拉盖湿地(曾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湿地 )与乌拉盖水系地形图,图乙示意乌拉盖河水资源近 50 年来占用比例变化情况,图丙为内蒙古乌拉盖湿地东部某测站 19792008 年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图 Z8-2材料二 全力实行禁牧、休牧措施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乌拉盖湿地春季休牧
28、多从 4 月中旬牧草返青开始 ,一般在 6 月上中旬、牧草平均高度 10 厘米左右时解除休牧。(1)说出乌拉盖河的流向及其上游的植被类型。(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近 50 年来乌拉盖湿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3)某些年份该湿地春季休牧的开始时间提前,试从大气要素变化角度予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型2016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地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 M6-1 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
29、范围的变化。图 M6-1(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问题 思考方向 常用术语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 ;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坡地开垦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地表多砂质沉积物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荒漠化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 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 ;沉积物长期
30、积累湿地萎缩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 ,大量引水灌溉 ,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破坏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 ,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 等等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原因 滥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 ;过度捕猎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 常用术语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抽(引)水灌溉, 兴建水利设施 (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 ,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 加固堤坝,等等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秸秆还田
31、,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等技术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 ,以天然气作燃料 ,等等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等等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 ,加强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等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 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
32、提高环保意识,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 ,等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建成于明朝。旧时, 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千米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 可潜藏千军万马。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古城人口也从 1300 多人锐减到 100 多人。材料二 永泰古城示意图(图 M6-2)。图 M6-2(1)分析使该区域“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的因素有哪些?(2)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3)该区域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第 30 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33、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治理所采取的措施2.结合实例 ,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资源开发条件读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图 30-1),完成下列问题。图 30-1(1)煤炭资源 ,开采条件 。 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为 2700 亿吨。分布范围 ,全省 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煤种 。 煤质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图中 A 是优质动力煤产地,B 是优质主焦煤产地。 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埋藏 ,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 。
34、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对能源需求量还会继续 。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 为主。 (3)位置 ,交通比较便利。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邻近主要工业中心 ,输煤、输电距离较 。 有众多 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2.能源基地建设读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图 30-2),完成下列问题。图 30-2(1)扩大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图中重要的煤炭运输干线 a 为 铁路,b 为 铁路。 (3)加强煤炭的 。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 。 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
35、,并向外输出焦炭。3.能源的综合利用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图 30-3),完成下列问题。图 30-3(1)措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 、 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2)结果: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 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4.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读图 30-4、图 30-5,完成下列问题。图 30-4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 图 30-5 废水的回收利用 (1)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开采煤炭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土石,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 。 重化工的发展极易造成 污染。 (2)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加强工矿区
36、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煤的 。 调整 。 治理工业“三废” 。探究点一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到省外。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环境比较封闭 ,向西、向南有黄河, 向东是太行山,向北是工业、人口较少的草原,不利于晋煤外运。(2)水资源短缺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多的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 ,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能源综合利
37、用前后的对比对比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前 能源综合利用后产业结构 单一结构 多元结构主导产业 煤炭工业(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能源、冶金、化学、建材等)能源综合利用 程度低 程度高输出产品 原煤输出 电力、煤气和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化工产品结果 结构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 煤炭生产原料输出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3.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图 30-64.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应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具体分析如下:(1)加强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图 30-7(2
38、)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图 30-8(3)调整产业结构图 30-9(4)工业“三废”的治理图 30-10命题点 山西省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1.2017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 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 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 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 30-11 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图 30-11(1)说明 20 世纪
39、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 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探究点二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一般的分析思路2.具体的分析内容主要分析方面 分析角度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
40、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产品成本、市场需求、设备、环境等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较高,传统产业衰落。(2)转型措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 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
41、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命题点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2016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的。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 30-13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日数。图 30-13(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
42、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探究点三 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异同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 世界不同点煤炭石油 水电天然气核能, 以煤炭为主石油煤炭 天然气 核能水电,以石油为主相同点 煤炭利用比重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2.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1)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2)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状况。(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备。3.解决措施(1)采取多元化石油进口战略。(2)完善石油储备体系。(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 提高能源产量。(4)推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5)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