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质量评估( 二)(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主张“悉行仿造”的“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属于人们日常用品的范畴,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C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 B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C传统手工业趋向崩溃 D商业和金融
2、业的变化解析: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故 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均与洋务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答案:B3观察下面的“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 18431894 年的合计)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解析:民族工业由资本不足 2 000 万元发展到 8 000 多万元,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 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均与图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内涵相符。答案:D4中国通商
3、银行创办于 1897 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根据题干中“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是银行的投资者,这些金融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其投资设厂,可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正确的选项是 B 项。洋务运动在19 世纪 90 年代已经结束,排除 A 项。民族工业产生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C 项。投资经营银行的是中国封建官僚和商人,没有涉及到
4、外国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排除 D 项。答案:B5从 1885 到 1892 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 38.5%下降到 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 和关税收入则由 36.7%上升到 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 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 A 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
5、;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 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 项正确。答案:D6下图是中国 18721911 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 )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 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图无关,材料更多涉及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于 1915 年,故错误。而出现于甲午战争后,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本题选 C。答
6、案:C7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高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的传播D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解析: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 A、B、C 三项均正确。但民族工业没有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广大的内陆,自然经济依然
7、牢固地占据统治地位。故答案选 D。答案:D8下表反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类别年份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1893 15.6 81.8 2.61910 39.8 41.4 18.81920 40.1 39.4 20.5A.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B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C原料出口比重减少D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看出从 1893 年到 1920 年中国手工业制品逐渐在减少,排除A 项;机器进口逐渐呈增加趋势, B 项正确;原料出口在逐渐增加,排除 C 项;题干中显示不
8、出近代企业的发展状况,排除 D 项。答案:B9观察下图,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民族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轻工业的生产停滞不前C重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D民族工业体系独立完整解析:19121922 年,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的纺织业是当时发展最快的新式工业,故 A 项符合题意; B、D 两项均与史实相悖;C 项与图中的信息不符。答案:A10(2015高考江苏卷)下表展示了 1914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 2 383.58 10 4.921915 2 097.34 9 3.301916 2 062.07 4 1
9、.421917 1 559.43 8 5.471918 1 334.08 3 0.661920 848.43 23 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1915 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解析: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 年工业的发展,其直接原因是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 A项错误;表中 1917 年、1920 年的数据反映了“进口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但其
10、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 ,故 B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 C 项正确;1915 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20 年”不符合,故 D 项错误。答案:C111931 年, 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 1936 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 3 座近代化的
11、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 3 个大公司、5 个厂、29 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解析:材料反映了该企业在此阶段的发展,它出现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这与当时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相关,故选 A 项。B、D 两项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 与中国关系不大。答案:A12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其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A段 B段C段 D段解析:19121956 年,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迅速发展、迅速萧条、短暂发展、陷入困境、获得新生等阶段
12、,故 D 项符合题意;A 、B、C 三项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程相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3(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 “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
13、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0 分)解析:政策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等信息归纳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的措施;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 19 世纪 70 年代的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的措施。答案: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 世纪 70 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 世
14、纪 70 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14(2015高考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 1870 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 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
15、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 1897 年 5 月 27 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年份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钱庄外国洋行外国在华银行合计1897 年年底 70 14 12 4 1001898 年年底 51 11 38 0 1001899 年年底 85 0 15 0 100摘编自中国人民
16、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12 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银行昉( 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可知近代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据“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银行较强的融资能力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17、据“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 “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民族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第(2)问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 )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可知通商银行初期着重投资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第二小问作用,银行资金向工商业和交通业倾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第三小问不足,材料二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说明银行董事成员由官僚、买办商人构成,与近代银行现代化架构相差甚远;“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说明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难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答案:(1)理由: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2)领域: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作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不足: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