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26445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DB安 徽 省 国 土 资 源 行 业 标 准DB/T 0012008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送审稿)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2目 录(安徽)前 言 -51 总 则 -61.1 目的 -61.2 适用范围 -61.3 基本原则 -61.4 引用标准 -61.5 基本术语 -72 建设目标 -92.1 总体目标 -92.2 具体目标 -92.2.1 土地平整工程 -9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 -92.2.3 道路建设工程 -92.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92.2.5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程 -103 建设条件 -103

2、.1 合法性 -103.2 基础设施 -103.3 水土资源 -103.4 其他 -10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104.1 工程类型区 -104.1.1 一级工程类型区 -114.1.2 二级工程类型区 -124.2 工程布 局 -154.3 工程体系 -165 土地平整工程 -175.1 一般规定 -175.1.1 耕作田块布置 -175.1.2 土地平整单元 -175.1.3 田面平整度 -175.1.4 田面坡度 -17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75.2.1 条田 -175.2.2 梯田 -185.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195.3.1 土体构型建造 -195.3.2 表土保护

3、 -195.3.3 客土填充 -195.3.4 耕作层地力保持标准 -1936 灌溉与排水工程 -196.1 一般规定 -196.1.1 工程等级划分 -196.1.2 灌溉标准 -206.1.3 排水标准 -216.1.4 灌溉水质 -226.1.5 灌溉水利用系数 -226.1.6 坑塘取舍的一般规定 -236.2 水源工程 -236.2.1 塘堰(坝) -236.2.2 农用井 -256.2.3 小型拦河坝(闸) -276.3 输配水工程 -276.3.1 明渠 -276.3.2 管道 -306.3.3 地面灌溉 -316.4 喷微灌工程 -326.4.1 喷灌 -326.4.2 微灌

4、-336.5 排水工程 -346.5.1 明沟排水 -346.5.2 暗渠(管)排水 -366.6 渠系建筑物工程 -386.6.1 一般规定 -386.6.2 水闸 -396.6.3 渡槽 -406.6.4 倒虹吸 -416.6.5 农桥 -416.6.6 涵洞 -426.6.7 跌水与陡坡 -436.6.8 放水口 -436.6.9 量水设施 -436.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446.7.1 泵站 -446.7.2 输电线路 -466.7.3 配电装置 -467 田间道路工程 -487.1 一般规定 -487.1.1 田间道路类型 -487.1.2 田间道路布置 -487.2 田间道 -4

5、87.3 生产路 -49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498.1 一般规定 -4948.2 农田林网工程 -508.2.1 农田防风林 -508.2.2 护路护沟(渠)林 -508.3 护堤工程 -518.3.1 适用范围 -518.3.2 技术标准 -518.4 田塝工程 -518.4.1 适用范围 -518.4.2 技术标准 -518.5 坡面防护工程 -528.5.1 截水沟 -528.5.2 排洪沟 -528.6 沟道治理工程 -538.6.1 谷坊 -538.6.2 沟头防护 -549 采煤塌陷复垦工程建设标准 -559.1 一般规定 -559.2 土地复垦模式及措施 -559.

6、2.1 削高垫低 -559.2.2 挖深填浅 -569.2.3 煤矸石回填 -569.2.4 粉煤灰充填 -569.3 土地平整工程 -569.3.1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569.3.2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569.4 灌溉与排水工程 -579.4.1 水源工程 -579.4.2 输配水工程 -579.4.3 喷微灌工程 -579.4.4 排水工程 -579.4.5 渠系建筑工程 -579.4.6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579.5 田间道路工程 -579.6 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579.7 养殖水面建设标准 -579.7.1 水产养殖类型的选择 -579.7.2 水产养殖水体用地选

7、择 -589.7.3 渔业生产设施布局 -585前 言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合理使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安徽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7137 号)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采煤塌陷复垦工程建设标准,共 9 章 38 节,内容覆盖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

8、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本标准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本标准主持编制单位: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本标准编制参与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61 总 则1.1 目的为加强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全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标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项目规划、可研和设计的依据。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工程标准参照第

9、9 章执行。1.3 基本原则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行业、地区发展方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可持续利用、耕地保护和实用性等原则。1.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5、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6、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

10、03) ;7、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 309-1996;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10、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11、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12、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1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1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15、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16、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717、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

11、6-1999;1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9、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2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2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2、 防洪标准GB 50201-94;2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4、 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25、 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规 范 ( GB/T 16453. 2、 3、 4、 5 1996) ;26、 土地复垦规定 (1989 年 01 月 01 日国务院 19 号令) ;27、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

12、;28、食品中铅的测定法GB/T14610;29、食品中镉的测定法GB/T5009.12;30、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法GB/T5009.11;31、其他适用标准、规范和技术。1.5 基本术语1、土地开发整理 是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建设废弃地、未利用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2、一级工程类型区在突出地域特征,融合工程特征的原则指导下,以关键的地域要素为基础,以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为依据而划分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一级类型区内基本保证了地形、地

13、貌、气候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考虑了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采用“地域方位+地貌类型” 的方式命名。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 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是指与特定工程类型区的区域特征、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建设内容以及各项工程组合方案。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 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涉及的能单独发挥特定功效的单项工程与等级系列的集8合,如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类型与工程等级。5、工程布局是指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进行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生态保护林等工程的安排和布置。6、土地平整工程是指为使田面平整

14、后的土地满足农田灌排及耕作需要而进行的土方挖、填与调配等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的总称。7、耕作田块是由末级固定沟、路、渠所围成的耕作单元,其内部包括格田和畦田。8、地力保持工程 是指为充分利用原有耕地的熟化土层和建设新增耕地的宜耕土层而采取的工程、生物等措施总称。9、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10、灌溉与排水工程 是指为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工程措施总称。11、坑塘模数坑 塘 模 数 项 目 动 工 区 面 积 内 的 坑 塘 调 蓄 容 量 /项 目 动 工 区 面 积 ( 单 位 面 积 上

15、的 平 均 水 深 , 以 m 计 ) 。12、田间道是指项目区内沿田块连接村庄与村庄之间的田间支道、村庄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13、生产路 是指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田间道,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14、沟道治理工程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 15、沟头防护工程 9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食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16、谷坊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17、坡面治理工程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1

16、8、田塝工程为保护山区和丘陵区以及河流两岸的耕地免受洪水冲刷而采取的岸坡防护工程或堤坝工程。19、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采煤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等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 建设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保证项目区耕地面积,规定淮北平原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8,江淮波状平原及丘陵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0,沿江平原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2,皖西皖南山丘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75。2.2 具体目标2.2.1 土地平整工程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达到田块规整,田埂平顺,便于农业机械耕作,符合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准。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通过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提高项目区内抗御旱涝灾害能力。2.2.3 道路建设工程通过道路建设,建立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使其布局合理,确保区内外交通衔接,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