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层级快练( 四十一)1(2018德宏高二期中)读下图“四省区轮廓图 ”,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在下列主要分布省区中,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BC D答案 D解析 根据四省区轮廓形状特点,可以判断是新疆,是广西,是台湾,是云南。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主要分布省区依次是台湾、新疆、广西、云南,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 (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3 题。2甲、乙两省(区) 可能是( )A辽宁、山东 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 D西藏、内蒙古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甲省气候、
2、乙省地形 B甲省地形、乙省水源C甲省水源、乙省地形 D甲省气候、乙省植被答案 2.C 3.C解析 第 2 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呈带状分布。图示乙省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山地,人口稀疏,东部为成都平原,人口稠密。第 3 题,结合上题结论,甲为新疆、乙为四川,新疆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少;东部成都平原,古来就有“天府之国”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第 4 题。4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
3、个山脉一致(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C秦岭 D横断山脉答案 C解析 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中两侧河流分别向北和南流,则图中山脉走向总体上是东西方向。四个备选项中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秦岭是东西走向、横断山脉是南北走向,故 C 项正确。(2017江西赣中南五校 4 月联考)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 5、6 题。地区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6.310 积温() 4 140 8 200 2 800 6 500年降水量 (mm) 683 1 980 538 1 3505.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地华北平原 B地云贵平原C地塔里木盆
4、地 D地海南省6表中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答案 5.A 6.B解析 第 5 题,四地位于我国东部,可排除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从年降水量可判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从积温值看属于暖温带,则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积温值显示地位于热带,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且由于地势高而年平均气温较低,则 B 错误;依此也可判断 D 错误。第 6 题,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但水资源缺乏,故 B 正确。春小麦、甜菜在我国东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下图为 2015 年 12 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
5、读图完成 7、8 题。72015 年 12 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A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贵B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辽、秦C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8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黑龙江、辽宁接受产业转移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江苏、山东、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江西、湖南面临资源问题,工业发展受阻A BC D答案 7.D 8.B解析 第 7 题,图中数值越高,表明增速越快。因此可知,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渝;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辽、晋;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
6、均有快有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第 8 题,黑龙江、辽宁增速均较慢,可能为产业转出地;北京、上海均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增速较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有关;图中显示,江西、湖南增速较大。(2014北京)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 4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 9 题。9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答案 B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
7、,故乙城市可能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10(2016上海)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 787 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_(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_(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_答案 (1) 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
8、期一般出现在 7、8 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汛期”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8 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统一管理与调配”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解析 第(1)题
9、,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 7、8 月,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 7、8 月;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第(2)题,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8 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支流: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第(3)题,原因主要从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污染导致水质下降。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加
10、强全流域管理调配、节约用水、防治污染、提高利用率等。(2017山西五校联考) 读我国某区域(图中阴影区域)分布图,完成第 1 题。1该区域( )A地处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B年平均气温接近 0 C年降水量接近 800 mmD是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答案 C解析 从位置上看,该区域为秦岭,年降水量接近 800 mm,1 月平均气温接近 0 ,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和年净输沙量( 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24 题。
11、2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 年 B19771984 年C19801989 年 D19892000 年3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C辽河 D黑龙江4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答案 2.A 3.B 4.B解析 第 2 题,由图可知,19701976 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71989 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 B、C 两项;19892000 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
12、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 19701976 年小,故D 项错误。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 1 500 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第 4 题,读图可知,该河流 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入河量。(2017嘉兴模拟) 马铃薯块茎生长的最适宜气温是 16 18 ,当温度高于 25 时,块茎
13、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5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的最佳时期是( )3 月播种,5 月收获 6 月播种,8 月收获9 月播种,11 月收获 11 月播种,次年 2 月收获A BC D6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作”代表熟制) 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光照C地形 D土壤答案 5.B 6.C解析 第 5 题,华北地区处于暖温带,马铃薯种植不适合过冷和过热,因此避开寒冷和炎热时间段。第 6 题,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可以“一作” ,山间坝子可以做到“二作” 。(2015课标全国)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
14、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7、8 题。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8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 7.B 8.A解析 第 7 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2040 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020 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
15、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 B 项。第 8 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 A 项。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 项错误;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 项错误;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 项错误。(2017广东韶关调研)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物联网产业最先在长三角地区兴起,而长三角地区却是江苏无锡抢得先机,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相继跟进发展。据此完成 9、10 题。9江苏无锡抢得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的关键性因素是( )土地和劳动力
16、价格较低环境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急需转型国家部署无锡重点发展科技人员发现机遇,地方政府作为A BC D10目前上海是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起决定作用的是( )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C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答案 9.D 10.C解析 第 9 题,江苏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应该较高,故排除;国家不可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到某一个城市重点发展,故排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环境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急需转型,而江苏无锡科技人员率先发现机遇,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应该是抢得该产业发展先机的关
17、键性因素,故 D 项正确。第 10 题,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由于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故 C 项正确。1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 2 261 米,有“清凉夏都”的美名。云南省个旧市海拔 1 689 米,年平均气温 16 ,被称为“中国锡都” 。材料二 2011 年西宁与个旧工业结构
18、(%)。西宁 个旧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6.2 77.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3.8 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5 1医药制造业 2.5 2材料三 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西宁市夏季气温特点及成因。_(2)分析 2011年西宁与个旧工业结构的共同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_(3)比较分析西宁与个旧两地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答案 (1) 特点: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距海远,降水少,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较弱。(2)共同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影响: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
19、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3)西宁的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劣势:热量不足。个旧的优势: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劣势:地形崎岖。解析 第(1)题,西宁有“清凉夏都”的美名,说明该地气候凉爽。西宁海拔较高,因而夏季气温较低;同时地处内陆,降水少,且大气较为稀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较弱,因而昼夜温差大。第(2)题,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两地均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因而两地在工业生产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大,排放的污染物多,会带来资源、生态、污染等问题,并且不利于产业的升级转型。第(3)题,可从光照、昼夜温差、热量、降水、地形等方面比较两地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