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卷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1860 年 6 月 30 日,关于进化论大论战的第一个回合,在牛津大学面对面地展开了。一位学者指出:“我要重复地断言,一个人有人猿为他的祖先,这并不是可羞耻的事。可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还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人的宗教偏见来压制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这位学者是( )A. 赫胥黎 B.
2、威尔伯福斯主教C. 严复 D. 拉马克【答案】A【解析】【详解】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捍卫者,材料中的论述就是为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人是由古猿演变”观点进行支持,A 项正确。威尔伯福斯主教是主张上帝造人说,B 错误。严复翻译天演论 ,利用进化论宣传微信思想,C 错误。拉马克思想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奠定基础,D 错误。2.“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和天空没有任伺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这段话所体现的主流思潮,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事件中?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启蒙运动 D. 新航路开辟【
3、答案】B【解析】材料“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和天空” “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强调了人性,反对神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 B 项正确;A 项是研究的对象是社会;C 项是理性主义;D 项经济领域的。点睛:从材料“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就可以得出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3. 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这位文学家是A. 雪莱 B. 海涅 C. 贝
4、克特 D. 巴尔扎克【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的“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这些信息可知,该文学风格是现实主义。而雪莱和海涅都是浪漫主义作家,故可排除AB;贝克特是现代主义作家,故可排除 C;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材料所反映的文学风格相符,故选 D。4.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 ,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 戏曲B. 小说C. 说书D. 绘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
5、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中国京剧的特点,是程式化、象征性的特点。戏曲是以舞台为依托的艺术形式,演员的活动空间只能是在舞台上,所以这也决定了戏曲的一些特点的出现,所以答案选 A。说书这种艺术形式是一个人的表演,并且演员的形象与穿着都是不变的,所以 C 项错误。B、D 两项中的艺术形式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戏曲的特点5.光绪十四年(1888 年) ,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A. 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B. 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C. 揉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
6、D. 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答案】B【解析】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均具有民主思想,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要汲取上述人物的民主思想精华,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是写孔子改制考,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谭嗣同主张保留君主并未否定君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谭嗣同也未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6. 某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时,很 难确定下题中表述正确的 选项,向你求助。你的正确建议是( )A. “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B.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出现 于西汉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 事D. 元朝时出现计算工具
7、算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科技,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计算工具算筹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普遍使用,所以表述正确的是 C 项。7.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感说明A. 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B. 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由于秦国统治政
8、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材料前半部分材料说的秦国官员各司其职的具体情况,后半部分说明荀子对秦国强盛原因的认识。将从材料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我们就可得知:秦国官民各司其职说明其统治政策得当;荀子所言秦强盛的原因“非幸也,数也” ,即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样虽能排除 BD;将材料前后部分联系起来理解认识,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而非四位国君个个有作为所致,故排除 A,选 C。8.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的目的是( )A. 以法治国 B. 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 独尊
9、儒术 D.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 ”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用思想领域里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D。A 项明显错误,古代并未出现过依法治国的时期;B 项明显错误,是独尊儒术,而不是各家都抑制;C 项是手段,不是目的。考点:董仲舒新儒学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9.毛泽东在新民主
10、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在 20 世纪,下列哪些思想文化成果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和科学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 20 世纪” “引进和吸收” “外国的进步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中国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有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正确;维新思想出现在 19 世纪末,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点睛:注意题目的时间要求和引进外国文化。维新思想出现在 19 世纪末,与题目要求
11、不符。10.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下“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故答案为 A 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
12、性,排除 B 项;秦汉时期土地私有,与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无关,排除 C项;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与西周时期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建立起来的“家天下”不同,排除 D 项。11.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 “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A.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B. 是属于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C. 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D. 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故
13、 D 正确;AC 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排除 B。点睛: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关键是要对“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进行准确解读。12.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A. B. C. D. 【答案】B【解析】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科学发现是一步一步走来的,都是继承前人的研究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这种科学研究是不断变化的,永不停歇的,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相对论和经典力学都是宏观领域的研究,故排除选项。1
14、3.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要是强调培养民主、科学的思想意识,而对于现实政治中反对军阀专制、建设民主政权,恰恰没有予以重视。前期新文化运动局于少数知识分子范围内,并在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全部否定中国文化、全部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本题 C。14.朱熹在朱子家训中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这体现了A. 儒学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B. 朱熹心忧天下的情怀C. 当
15、时社会主流思想已经转变D. 朱熹对子孙寄予厚望【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读书并不是为了科举及第,主要是为了国家着想,故 B 正确;A 与材料中意思相反;南宋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思想,故 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它 “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其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更为突出。 ”“更为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 )A. 为医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B.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D.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 “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是进
16、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C 正确。进化论属于生物学,不是医学,A 错误。进化论主要是思想影响,不是经济发展问题,B 错误。工业革命是进化论之前已经完成,D 错误。16. 2011 年 5 月 6 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相类似的是A. 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B. 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的启示” ,发展人的个性C. 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D. 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个人的感觉是真理的标准【答案】A【解析】试
17、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联系史实,18 世纪启蒙运动开展,理性和自由平等思想才获得迅速发展,而文艺复兴时主要是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分析各个选项,B 项混合阐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但其阐述内容以文艺复兴时居多,排除 B。C 项完全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排除。D 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排除 D。A 项正确阐述了启蒙运动时的人文精神,答案为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17.“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 ”材料表
18、明苏格拉底A. 对道德价值砚有较高追求B. 提出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C. 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D. 认为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说明苏格拉底把哲学研究的重点由探讨宇宙扩展到探讨社会生活中,即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道德价值观,故 A 项错误; 理性高于一切和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18. 药发表于 1919 年 4 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
19、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 、 “驼背少爷” ,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 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 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 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精神上还处于麻木状态,对求民主、反专制的革命很不理解。作者这样做,就是为了唤醒民众,使思想解放,故 A 正确。B 项揭露中国中国的社会的愚昧落后,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要唤醒民众;鲁迅的目的主要是在精神方面,CD 主要是在政治方面,故 BCD 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
20、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名师点睛】文学作品是反映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材料,如何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历史的影子,这需要考生仔细斟酌,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作品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等等,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可以洞察历史;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是否是真实的历史,需要仔细甄别,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言行不一定是真实历史中的言行,这要注意区别对待。19.据考证,伏羲女娲作为华夏的始祖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普遍崇奉,这一信仰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不仅被文人当作创作的素材,也被普通民众用来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这一现象A. 束缚了百姓的思想生活B. 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C. 促进了文学艺
21、术的繁荣D. 传播了先秦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人们共同信仰伏羲女蜗,这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族群认同观念,故选 B 项。材料并未反映思想专制现象,故排除 A 项;C 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够全面,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故排除 D 项。20.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 、 “立德、立功、立言” ,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A. 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 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 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答案】A【解析】考查儒家的哲学主张“敬鬼神而远
22、之” 。儒家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即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故答案选 A。B 选项”三教合一“是唐时期的思想潮流,强调儒释道三者相互结合,与题意无关。C 选项,题意并无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无法体现维护皇权。D 选项本身表述不符合史实,儒家与宗教化无关。点睛:儒家文化的特征就是积极的人生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1.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这反映了宋代A. 达到古典文化的顶峰B.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兴起C. 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D.
23、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以理学为代表的贵族文学,同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市民文化兴起,体现出宋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故 C 正确;A 是明清小说;B 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D 中冲击材料没有体现。2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 ,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A. 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B. 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C. 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D. 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答
24、案】D【解析】【详解】中国士大夫一直持有天朝上国思想,材料中“海岸之国”仍然是按照地域相连国家划分, “海岛之国”体现出对于外国的鄙视,显然没有摆脱传统华夷观念束缚,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对于“海国”概念的说明国人对于世界了解并不充分,故 A 项错误;材料显然没有冲破传统夷夏观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对于外国人仍然持有鄙视心态,故 C项错误。23.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
25、基础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7 世纪” “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 “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可知该科学家为牛顿,牛顿将数学原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 D 正确。阐明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现代物理学的成果,时间上不符,故 A 错误。20 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故 B 错误。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哥白尼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时间上不符合,故 C 错误。24.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
26、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因此选 D考点:中国古代科技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我们应重点关注: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2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
27、成就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3分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各自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西方近代科技领先中国的原因是什么?25.学者在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时提出:“元代戏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依此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市民阶层的壮大C. 国家政策的影响D. 世俗文化的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
28、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 C 故项正确;ABD 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代戏曲26.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一绘画特点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据此,这一绘画艺术。A. 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点B. 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C. 迎合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D. 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答案】B【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主要出现在元
29、明清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的特点,故选 B;山水画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点,排除 A;文人画重在抒情达意,追求个性,排除 C;风俗画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排除 D。 27.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存在许多缺点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未能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不是狭隘的
30、民族主义思想,排除,选择 C 项正确。28.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B. 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C.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D.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 项是因为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人们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王国” 感到失望,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排除;C 项现代主义产生
31、于 20 世纪初,不是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D 项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背景下诞生的。故选 B 项。考点: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9.“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维新变法不具备成功的社会条件B. 中国被列强瓜分,完全沦为殖民地C. 维新变法如昙花一现,有名无实D. 清朝经济因无新经济成分而“崩溃”【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的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说明维新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与经济基础,故选 A。
32、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30.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说明:A. 孔子反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秩序B. 孔子思想杂合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和韩非的法家思想C. 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D. 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孔子认为首先要做到礼乐兴,然后刑罚才能中正,民众才能安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追求的“仁”的至高境界,与“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故答案为 D 项。孔子提倡等级有序的社会,排除 A 项;孔子生活在韩非之前,不可能吸收韩非
33、的思想,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31.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材料二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材料三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
34、用。薄伽丘十日谈材料四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卢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对普罗塔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案】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弥补了普
35、罗塔格拉忽视道德、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弊端。(3)人生而平等。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4)内容:认为要重视公共意志,社会契约,人人平等。作用:使人们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冲击了封建统治,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可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第一问,依据材料“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36、,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二问,苏格拉底对思想对普罗塔格拉观点的发展表现在对人的认识上,弥补了普罗塔格拉忽视道德、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弊端。(3)第一问,由材料“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可知薄伽丘主张人生而平等。第二问,这一观点作为文艺复兴的主张,倡导人文主义,在当时产生了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4)第一问,依据材料“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可知重视公共意志。 “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张人人平等
37、。 “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可知卢梭主张社会契约。第二问,卢梭主张的意义,从对旧制度的冲击和新制度的建立两个方面来看。使人们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冲击了封建统治,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致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直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窭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
38、才耶?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二 同文馆初开, “阁束六经,吐弃群籍” ,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 ,分科观念比较模糊。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1898 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
39、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1902-1903 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时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 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 第二十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中国教育转型在当时的社会变动中所起到的作用。【答案】 (1)科举制度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保守势力的阻挠;所授西
40、学内容的浅薄;新式学堂过少;学堂管理者与师资力量的薄弱。(2)从科举的补充到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在课程设置上,先有“西用”之学,然后再逐步确立“中体” ;分科教学的观念为官方所接受,中学重新分解组合,划分为诸多科目;由专业技术学堂到甲午战后普通全科学堂大量出现。(3)为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根本改变了中国人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新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解析】【详解】 (1)根据“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学、化学直不过粗习皮毛而已。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 、 “世家子弟皆不屑就,专精研习曾无一人”可知
41、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教授内容浅薄、新式学堂数量少、学堂管理和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新式学堂还受到当时社会保守思想和保守势力的束缚阻挠。(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从甲午战争前到甲午战争后,新式学堂教育在社会地位、授课内容、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科举制的补充到新式学堂一统天下,由学习西方技术到确立中学为体,由分科模糊到分科教学,由专业技术学堂到普通全科学堂等。根据材料内容总结作答即可。(3)晚清新式学堂的设立和逐渐发展,为近代新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为社会各领域都培养了相应的新式人才,对于突破儒家思想束缚下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又推动作用,而且促进了西方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总而言之,新式学堂的设立,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点睛】在洋务运动初期,国内具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非常短缺,即使是早期教会学校的毕业生也不能满足人才之需。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人才压力,洋务派只好采取创办新式学堂的方式,培养系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及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