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doc

上传人:w8888u 文档编号:5258387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艺术哲学摘要中国水墨动画可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同时,它还传承儒家里所说的真、善、美,并追求道家的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水墨动画只属于中国,因为它的心是中国的。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中国水墨动画 美学 艺术哲

2、学 1、引言 1988 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山水情号称中国近二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 2、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史 1960 年 1 月,上海美影厂拍摄了一部称为“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小蝌蚪找妈妈 ,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故事讲了一群刚出世的小蝌蚪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通过螃蟹、虾等一系列动物的帮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

3、皆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当时这部片子横空出世,轰动世界,一举拿下国内和国外的若干大奖,不愧为中国水墨动画史上的瑰宝与传奇。 1963 年出品的牧笛电是一部极富民族特色的作品,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歌。当代画家李可染的牧童和水牛以及水墨淋漓的江南水乡情景极尽国画写意之能事。1988 年的山水情更是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美到无以复加。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威的山水之间。这部动画相较之以前的作品已经趋于完美,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八国画的写意之中,让人心旷神怡。最后少年的一曲古琴,将动画推向了高潮融入少年对老者敬仰和师徒之情的乐声带动着画面变化让每个观众从内心感受到动

4、画者们要表达的“山水之情” 。 牧笛和山水情的创作者们深谙国画艺术的精髓,山水、花鸟、修竹、牧笛、古琴、水牛、游鱼等等这些古典的意象传递着灵动洒脱而又含蓄优美的古趣和神韵。小牧童的梦里飞舞的木叶幻化成美丽的彩蝶,让人想起“庄周梦蝶”的典故;渔家少女和老琴师乘流而下,成就一幕“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两部动画没有一句对白,贯穿全篇的始终是一段段优美的中国古典乐器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晋陶渊明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完美的用水墨表现了动物惟妙惟肖的动作赋予了水墨动画生命的话,那么山水情则赋予了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心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 3、中国水墨画

5、概述 中国水墨画,也称“国画”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较早自成体系,表现手法主要有勾皴点染等,中国画追求形神具备、气韵生动的境界,以中国水墨画为代表的富含中国特色的动画片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他们追求细节明澈入微,用笔巧密而细致,要求呈现清新典雅、质朴隽永的画面,水墨动画风格的出现,成就了我国动画的辉煌时期。水墨动画片是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与新兴工业革命的产物电影艺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电影的艺术新形式,要求线条高度概括,意到笔到,以少胜多,用含蓄的语境熟练地用笔准确的表现技法,表现一种安逸恬静、脱俗潇洒的意境,可以称得上是六大艺术之后的第七大艺术电影艺术的又一大突破。流动的水墨画面蕴藏着一个隐喻的艺

6、术空间,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在墨色晕染、虚实变化中悠远绵长,彰显着水墨艺术的感染力。 4、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生命的延续 传统的二维动画片都是用简单的线条结构来表现人物角色或场景环境的,就连新兴的电脑数字技术动画三维动画也不例外,这些动画无论风格多么写实逼真或多么滑稽夸张,都有着清晰明确的结构轮廓,水墨动画则是把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动画造型或环境空间里的,是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这些动画形象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它讲求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水墨动画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正是中国传统绘画

7、艺术的反映和体现。 潘天寿先生曾经说过“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学。 ”中国水墨画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息息相关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衍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共同作用于传统艺术,从而适就了中国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个性,它凝结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各大绘画名家的灵魂与精髓,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种类,是其他国家存在的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要从根源出发研究水墨。 4.1 儒家学说唯我独尊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中和”原则及艺术特征,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和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和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和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一直

8、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 和同到气势、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得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 此外,儒家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具有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利主义。虽然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不能

9、用某一哲学思想笼而统之,但儒学独尊的局面,及其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重要作用仍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4.2 儒家道家 互相作用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认为“道” ,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日道”(老子第 25 章),庄子则认为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是为了阐发宇宙人生的真际,只有艺“象罔”才能获得道真“玄珠” 。 “中国人对道的体悟,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 ,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 表面看来,儒、道是对立的

10、,一个八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补而协调。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 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因此, “道的精神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的最初模型和传统艺术精神的基本框架” 。 4.3 释家学说完善境界 “释家” ,也既是佛教的别称,而“佛教”又是“佛陀教育”的简称,因此,佛教是一种针对人类思想的教育,严格说与其他思想教育没有根本差别,如儒教等等之类,都是为了导引这个世界的人们,能够用最智慧的方法去处世:或者涉及到您的辩题,导引人们用最智慧的方法“来治国为” 。 “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

11、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 “色空、中道、圆融”等思想对中国水墨画发展影响深远,画家为此更讲求深度、空灵、无我,试图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 5、中国水墨动画与古典美学 “任何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哲学,任何一种审美观也总会散发着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个性和气息”。因此,只有以我国的艺术哲学作为文化背景,并充分考量其绘画美学思想,才能品读出水墨动画的无限韵味。 5.1 至高境界气韵生动 中国古代绘画有很多画种,其最高峰是水墨画。 “宋代文人寄至味于淡泊 ,他们创造的文人画笔筒形具,离形得似,惟心所出” 。

12、中国古典绘画一贯讲求“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极力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 “艺苑卮言说, 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 ”。 5.2 和谐构图潜隐画中 中国画家从不以固定视角透视空间,而是眼神流动,飘瞥四方,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心中就将全部景界组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这样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似是无人自足的境界,画家的人格个性也因此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其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之中。正如易经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种出没太虚的自成文理的节奏与和谐既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构成了我国传统绘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 “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 ,日益

13、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5.3 形神兼备传神写意 中国文化认为,只有仰俯自得、游心太虚才能“澄怀味像” 。西洋画法上的透视法将一切视线归结于一个焦点,是个按照几何学的测算构造出来的三进向的空间幻影,而中国“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之说与之大相径庭,采取数层视点以构成阴阳明暗高下起伏的节奏化了的诗意空间。我们的视线在这一“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的空间中是流动的、转折的,只有“目所绸缪”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绘画作品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形和神的统一,也是画家主观之神与作品本身的交融契合。绘画创作必须通过外在形态表现内在精神,在似与不似之间游刃有余,将形和神统一于所

14、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 “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也正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魅力之所在。 6、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时代我们最佳提倡的内容,诗情画意的山水情结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现代人所缺乏、所需要的。不过,中国的味道并不曾远离我们的中国心灵,她其实已经在我们的骨子里根深蒂固了,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没有觉察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与古典元素相遇时,会觉得是那么可亲可近。 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存在和发展岌岌可危。中国水墨动画曾经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如今却只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使中国动画在国际文化环境中获得一种身份的指认。因此,民族动画只有既保持自身对艺术的阐释能力和判断标准,又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在多元语境中酝酿一场新的民族动画的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