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家访工作开学初,全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的热潮,大家纷纷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解决问题。家访的目的,是加强对留守学生、学困生、特殊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学生、特殊学生、学困生健康成长的合力等。那么,教师如何将家访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家访的教育作用,这是相当关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针对家访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对家访工作的一些看法,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及认知的缺失,造成对孩子的
2、成长极坏的影响当班主任近十年来,通过不定期的家访与许多的家长接触后,本人越来越感到当下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和认知的缺失。很多家长宁愿把大把的银子花在音乐、美术、舞蹈、画画等等孩子的课外辅导上,却对孩子思想品质的培养不以为然,甚至把错误的观念带给孩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孩子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严重畸形。09 年本人担任高一班主任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位顽皮捣蛋的男生在上数学课时故意捣乱,被数学老师训斥后对老师爆粗口,老师对他提出警告后仍不听,这位老师气急之下扇了他一耳光,这位学生与老师冲突后便不依不饶的,说老师打他,要求验伤,随后他的家长到学校来不问青红皂白便说老师要给他
3、孩子一个说法,要求赔钱、赔礼道歉等等。后来我们学校领导陪同我本人及那位数学老师多次到他家中家访,对他表示道歉及慰问,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着学生的面与家长详说,可学生家长却不以为然,一口咬着“老师打人”不放,要求验伤赔款,但验伤结果并无大碍,可家长却强烈要求孩子要在家养伤一个月,并再次索求巨额赔款,而且当着老师和孩子的面他的父母毫不隐晦他们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千万不能吃亏。这件事固然老师有错,其实更多反映出的还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错误思想的灌输。正是因为家长一味地灌输“不能吃亏”的思想,才会出现问题出了以后,这位学生只会一味地指责老师,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次是溺爱。在出现这样的事情
4、之后,家长不是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死抓老师过错不放,对自身的家庭教育毫无反省,更不会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问题,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策:本着开诚布公、诚心沟通的态度,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在我们家访过程中了解到,有着与上面类似的家庭教育问题的还真不少。那作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家访工作中,就应该防患于未然,打好“预防针” 。除了与家长们拉拉家常,套近乎以外,切忌毫无中心意图,东拉西扯,泛泛而谈,而要在与家长真诚沟通的同时,慢慢地渗透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都必然会有清晰的家庭烙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第一
5、位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在家庭中实行一种科学的、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将对孩子的成长和影响起到很大的启蒙作用。通过长期的渗透,让多数家长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这样无形中也就给我们学校教育减轻了一些压力。问题二: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遍存在代沟,沟通缺乏民主,孩子逆反心理明显。在家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代沟。细究起来是因为父母和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双方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差异。做子女的常觉得家长从不明白他们的想法,只会“倚老卖老”,不管子女说的是否有道理都一味地给予否定;他们觉得和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慢慢的学会封闭自己,所想所做都不让父母知道。而父母
6、只懂得一味地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思想交流。而所谓的沟通倒不如说是说教更为合适,父母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用长辈的口吻去强调“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子女的只有听的权利,完全没有发表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机会。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子女还小,不懂事,对于事物的认识还是很片面、肤浅的,所以必须要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想法走,这样他们才不会走弯路,才会有个美好的将来。但是这样的沟通只会带来更多的叛逆和不理解,因为长此以往专制的沟通过程,让子女觉得很压抑,像在教训他们一样,毫无轻松可言。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心里就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到最后就是狂乱地爆发。对策:以家访为示范,构建轻松民主的沟
7、通平台,消除隔阂。面对家庭中存在的这种普遍问题,我们教师应抓住家访这一良好契机,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面对面地诚心交流,敞开心扉,说出各自心中真实的想法。作为教师,要让家长和子女共同认识到:代沟的存在是正常的,只是有大有小。怎样化大为小,化小为无是每个父母和子女都要去思考的问题。父母要与子女多沟通,多一点耐心和多一点时间;而做子女的要少一点个性,多一点体谅。这样彼此之间存在的那条鸿沟就会越来越窄。其次,既然是沟通那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就好比是朋友一起闲聊一样。父母要暂且撇去自己的身份,要以朋友的口吻去与子女交流,不要一味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去听听他们内心的真实
8、想法;不要用命令性的口吻去强迫他们;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进行每一次的沟通,要尽可能地举些例子,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个想法是错误,会引起什么后果。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话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达到一个思想交流的目的。只有子女心中对于沟通有种愉悦感和期待感,沟通的时候才会做到坦诚相对,双方在一次次的思想触碰中才会不断地去了解彼此,化解隔阂。问题三:老师、家长和学生对家访认识的偏差,导致家访效果不明显。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老师、家
9、长及学生对家访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导致家访的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有部分家长认为家访无非就是老师来自己家里坐坐,拉拉家常、套套近乎,认为老师家访更注重的是实质性的利益,于是有意地在家访的时候给老师“厚礼”,或者是邀请老师到豪华餐厅酒店“吃饭”,这样既排场又有面子,同时认为让老师给予其子女关照是在情理之中了,家访的“目的”也达到了。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到家里向其家长告状,因此从心里特别排斥家访,甚至避而不见。此外,就我们老师而言,有部分老师对家访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只有在号召下才会在规定的某个时期去家访,似乎只是为了家访而家访,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没有具体的目的性和针对
10、性。对策:摆正认识,让家访回归正轨,凸显实质。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认识。首先我们教师在家访的时候,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婉言谢绝像“送礼、吃饭”这样的家访方式,避免家访出现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要让家长、老师、学生达成共识: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以及学生身上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三方共同沟通探讨的一个平台。通过家访达到对学生共同教育目的,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其次老师在家访前应充分做好前期工作,消除学生对家访的误解。让学生认识到:家访不是告状,而是老师关心、爱护他们,希望他们取得更大进步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从心里乐
11、意接受家访,并积极配合老师和家长。最后,老师家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进行不定期家访,把家访工作贯彻于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工作落到实处,把爱播撒于学生心中,这样家访才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家访,保证家庭学校“两条腿”的平衡走路,学生才能健康发展。但家访不是简简单单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会面,而是需要在交流后看到问题所在而有所深思,这样才会伴随着一次次深入的家访取得不断的收获。教师在逐步了解学生的同时也逐步改变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逐步向他们灌输新的教育理念和认识;在充分认识家访实质的同时逐步加强学校、老师、家长三方的沟通。这样教育才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