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化学,物质的构成,第九讲,分子的性质与应用,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_;分子、原子之间都有_。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_,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_。,化学性质,很小,运动,间隔,相同,不同,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_;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_。 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而原子_。,原子、分子、离子,水等(合理即可),铁等(合理即可),可以再分,不能再分,原子的构成、性质与应用,1原子是_再分的,但由于原子是_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_中不可以再分。 2原子是由_
2、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_(带正电)、_(不带电)、_(带负电)(一般氢原子无_)。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_,电性_,因此整个原子_。,可以,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电子,中子,电荷总量相等,相反,不显电性,3在原子中:_数_数_,但是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很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核外有很_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_。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这是因为_和_的质量几乎相等,而一个电子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核电荷,质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大,高速运动,原子核上,质子,中子
3、,6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_,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如果用算式表示,可以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_,忽略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则发现:相对原子质量_数_数。,碳原子,原子的质量,比,Ar,原子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结合下表,思考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是_排布的。,分层,(2)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你通过图示获得到的信息:图中圆圈表示_,圈内的数字表示_,弧线表示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电子,属于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
4、或“稀有气体”)。,原子核,质子数,电子层,该层上的电子数,得(1个),非金属,(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个电子,第一层_后排第二层,第二层_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_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_。,2,8,排满,排满,8,8个电子(第1层为最外层时为2个电子),2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因此我们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数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_决定的。,最外层电子,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1离子的形成 (1)离子:_。如_等。 (2)离子的分类:离子分为_离子(带正电的离
5、子)和_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3)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Na、Fe2、CO32,阳,阴,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Na:_;Mg2:_; 7Fe3:_;2S2:_。,2个亚铁离子:_;5个钙离子:_。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2Fe2,5Ca2,1个钠离子,1个镁离子,7个铁离子,2个硫离子,(5)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故氯化钠是由_构成的。 (6)用“”“”或“不一定”填空: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原子序数_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_中子数。 在离子中:核电荷数_原子序数_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_
6、中子数。,离子,不一定,不一定,2原子和离子的关系,3.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氮气、水等;少数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还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_和_构成的。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当物质由原子构成时,原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如铁由原子构成,则保持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当物质由离子构成时,离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如氯
7、化钠。,钠离子,氯离子,二氧化碳分子,铁原子,(3)分子、原子和离子都_(填“能”或“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一切分子、离子的“源头”。用化学方法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微粒。所以离开“_”这个前提条件,原子就不再是最小的微粒,它还是可以再分的。,不能,化学变化,答案C 解析: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却不能再分,故选C。,【例1】(2014,上海)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
8、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 ) A柳絮纷飞 B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例2】(2013,宜宾)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
9、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铬元素的原子序数应为24。,2(2014,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D ) 原子中的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 A B C D,【例3】(2013,湛江)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6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答案A 解析: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6,A正确;该原
10、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具有变价,通常显2价、4价和6价,B错;该元素虽然属于非金属元素,但可以与氧元素形成SO2、SO3等化合物,C错;第三层上具有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该原子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D错。,3右图为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Mg2最外层有2个电子 D镁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例4】(2014,雅安)粒子M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N, 如图所示: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带电情况 C化合价 D化学性质,答案A 解
11、析:A.因为圆圈内数值为19,表示原子中核电荷数为19,失电子过程中未发生改变,故A正确;B.粒子M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N,带电情况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从粒子M转化为粒子N,是由中性原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由0变为1,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4(2014,内江)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B ) Amn Bmnx Cmnx Dmxn,1(2013,河北)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
12、气体分子( C )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体积减小 2(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C ),3(2014,衡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4(2013,宜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是铝,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Al3。 (2)右上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38,锶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SrCl2。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或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