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235040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政府专报格式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 1:宁波市夯实五大体系建设提前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主线,以“经营规模化、产业市场化、主体法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引领,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5 年,该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测评分达到 75.25分(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目标值为 75 分) ,提前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主要做法: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主平台,科学制

2、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对符合产业规划的、符合当地实际发展要求的主导产业,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扶持,逐步形成水稻、生猪、家禽、加工蔬菜、蔺草、茶叶、水果、竹笋、花卉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圈两带四区块”的主导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农业“两区”建设资金 22.7 亿元,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80.1 万亩,现代农业园区 231 个,全市农田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 7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80%以上。二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选择慈溪市杭州湾、余姚市滨海、宁海县东部、象山县大塘港等四个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布局连片集中的区域进行

3、重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形成 4 个面积超 10 万亩的现代农业先导区,建成水稻、加工蔬菜、蔺草、茶叶、牛奶、水产品等 6 个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同时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2015 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接待游客 3464 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 3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和 22%。三是切实提高粮食单产能力。实施良策、良田、良种、良农、良机、良法等“六良”配套措施,稳步提升粮食单产、屡破粮食高产记录。 “十二五”以来,该市 12 次刷新全省粮食高产吉尼斯纪录,水稻单产从“十一

4、五”期间的 461公斤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 510 公斤,增幅 10.6%,2015 年底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8.6%,居全国领先水平。二、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一是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按照“扩大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2014 年,该市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着力健全服务平台,完善保障机制,规范流转行为,提高流转质量。到 2015 年底,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 66.5%和 67.3%,居全省领先水平。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

5、营主体。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着力提升家庭农场集约化生产能力、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和龙头企业加工营销能力,构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 2015 年底,全市共有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 3718 家,经营土地面积54.96 万亩,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76 家;农民合作社 2483 家,其中示范性合作社 134 家,联结带动农户 40 余万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97 家,其中省级 39 家、国家级 9 家。该市培育家庭农场的做法成为农业部“五大”范本之一并在全国推广。 三、推进农业创新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种业基地建设。

6、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突出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杂交水稻、特色蔬菜瓜果、宁波獭兔、宁海土鸡、浙东白鹅、岱衢族大黄鱼等地方优势种业发展。到 2015 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 98%和 96%以上,种业产值超过 15 亿元。自主培育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有 8 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并在省内推广面积超过 200 万亩,成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稻品种。二是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水稻免耕直播、复合生态种养、池塘套养(虾-草-鹅) 、稻禽轮作、农牧(渔牧)结合等一批创新的农作制度,广泛应用水稻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等农业精准技术,粮食“双千”和经济作物

7、“万元地”面积分别达到 10 万亩、30.6 万亩。 三是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了首席专家,组建了粮油生产等七大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市级首席专家+科技推广团队+县级农技推广中心+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到 2015 年底,全市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 1400 余人,120 余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队伍。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 年全市新认定职业农民 1000 名,宁海、慈溪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积极实施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扶持政策,201

8、5 年有 1500 余名大学生享受到政府政策扶持。 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五水共治”行动为契机,按照“清洁化生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目前,全市已有 3 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7 个示范区和 9 个示范企业,慈溪市、奉化市、鄞州区成为全省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县,宁海县率先在全国建立“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之一。2015 年,全市化肥、农药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 3100 吨和 227 吨,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综合

9、利用率分别达 98%和 86%。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和示范乡镇创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有 2 个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33 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70%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生产档案, “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 1207 个、产地面积 179 万亩,标准化实施面达到62.5%以上。三是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产管并重”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

10、。 “十二五”期间,该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奉化市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余姚市、宁海县、象山县和镇海区成为省级放心示范县,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 99.3%。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夯实现代农业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十二五”以来,该市连续出台了20 余个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文件,内容涵盖农业“两区”建设、粮食生产、现代畜牧业发展、现代种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各级农业部门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到位,保护和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保险服

11、务机制。该市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积极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林权、滩涂养殖权和农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贷款。到 2015 年底,全市涉农抵押担保贷款总额达 91 亿元。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到 2015 年底,全市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26 个、附加险 6 个,参保农户 17.9 万户次,总保额 50.1 亿元,有效帮助农民减轻灾害损失。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该市全面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到 2015 年底,全市已有 2802 个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总数的 99.3%。同时,2015 年该市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12、权登记颁证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并选择江北区作为试点县,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市农业局)附 2:宁波市 “三抓三好”企业金融服务取得良好成效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该市紧紧聚焦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保障,着力缓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融” (融资难、融资贵)和“两链” (资金链、担保链)问题,针对不同主体开展精准服务,切实将金融精准服务企业常态化、专业化、普惠化。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企业现实需求,为企业出谋划策,及时处理反馈企业诉求,取

13、得良好成效,有效帮助对口企业、困难企业以及拟上市企业解决市场拓展、企业贷款、租赁担保、运营管理和新厂房投产使用等诸多问题。上年末,该市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1.58 万亿元,新增 1176.46 亿元,同比增加 8.1%;当年直接融资总额 1371亿元,同比增加 179%;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5419.8 亿元,同比增加 217亿元;该市首创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被保监会誉为“宁波经验”在全国推广。主要做法:一、抓实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好小微企业。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 、 “融资贵”逐步推进制度建设、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市场化的专营体制。初步建立起包括专营机构、专业部门、专职网点在

14、内的多层次、专业化组织体系。构建契合发展战略和经营实际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效率。坚持单列信贷计划、单独人员配置、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对小微企业的专属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创新特色化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普遍“轻资产”特点,该市银行开发了知识产权、股权、仓单等新型抵(质)押方式,保险机构推出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小微企业综合保险等保险产品,以及银保合作信贷产品。该市首创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持续为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性融资提供风险保障。目前,此项业务已被中国保监会誉为“宁波经验”在全国全面推

15、广。至 2015 年末,该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已累计为 10559 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112.6 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出口贸易 132 亿美元,实现贸易融资 55 亿元;科技保险为 295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 1.7 亿元风险保障金。三是优化便捷式的服务流程。该市借助互联网技术,集成电商、物流、第三方支付等商务信息,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公共服务信息,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足度。2015 年,该市全面开展“ 银税互动” ,搭台绿色通道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累计落实贷款 25.7 亿元,惠及企业 741 家。同时,加快完善续贷管理机制,扩大小微企业续贷服务模式应用的增量扩面

16、,为中小民营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提供融资便利。目前,该市已有 20 家银行机构开展借新还旧、年审制贷款等创新续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 66.8 亿元,惠及企业 2525 家。二、抓实融资渠道拓展,培育好优质企业。通过对接资本市场触发的理念提升、制度创新和资源集聚,夯实强企之基,促进优势企业“二次创业”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和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加快发展的意见 ,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和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对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和兼并重组企业给予市本级最高 300 万元、50 万元、300 万元的补助,同时联动县(市)区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优化政策环境。201

17、5 年该市累计发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 2000 万元,直接融资补贴 798 万元。二是完善分类培育体系。该市通过基层推荐、实地调研、数据共享等多种方式排查掌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和诉求,建立包括拟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私募股权和债务融资等 5个板块的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后备梯队资源库,动态更新、分类推进。2015 年该市新增上市公司 7 家,IPO 过会企业 1 家,年末上市公司总数 66 家,在审 18 家;新增 “新三板 ”挂牌公司 54 家,年末挂牌公司总数合计达 65 家,在审 28 家。 三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新型融资工具,新

18、三板定向增发、区域性场外市场私募债、超短融等均较上年有大幅提高,全国城投类企业首单、商业银行主导首单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产品逐一落地发行。组织开展“中国股权投资论坛” 、 “寻找宁波创业英雄”等大型活动,指导各相关机构举办项目路演和资本相亲会,推动成长型企业对接私募资本,同时以政策为推动,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和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2015 年,该市共有 65 家企业私募股权融资 22.4 亿元,有效降低了创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共有 34 家境内上市公司发生 65 起并购事件,涉及资产规模 174.4 亿元,涌现了宁波建工收购浙江置华建设、双林股份收购澳大利亚 DSI、美康生物收购生园生物等经

19、典案例。三、抓实金融生态建设,帮扶好困难企业。通过精准帮扶、 “两链”风险化解、打击非法金融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等“四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强化企业帮扶,维护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深化困难企业帮扶。完善帮扶机制,改进帮扶策略和方式方法,推行名单制管理,采取分类实施,个案分析、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对担保链风险采取切割处理,断链止损。明确追债程序,先出险企业后担保企业,出险企业资产清偿后,不足部分再由担保企业按比例承担。2015年该市成功化解涉险企业 48 家,涉及债务超过 117.3 亿元,化解债务总额同比增 226%。 二是健全完善转贷互助组织体系。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着力缓解企业转

20、贷难。目前该市共设立转贷基金 32 个,总规模55.6 亿元,累计转贷 1352 亿元,其中 2015 年累计转贷 505.2 亿元、服务企业 5380 家次。 三是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出台维护金融债权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 ,以打击非法金融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会战攻坚,对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2015 年,该市共立案逃废债案件 381 起,侦破 292 起,切实维护了区域金融生态,确保企业发展拥有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四是处置银行不良贷款。2015 年该市专门安排 5000 万元资金用于补助银行处置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各县(市)区同步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为各

21、银行在争取上级行在呆账计提、不良划转、审批核销等方面提供了激励。2015 年,该市全年处置不良 401.8 亿元,同比增长 40.3%,较上年同期多处置 115.4 亿元,处置金额创历史新高。(市金融办)附 3:宁波市反映节后农民工就业出现“三大趋势”亟待关注春节过后,该市结合节后招聘会现状对 226 家使用外来劳动力较多且具代表性企业,开展企业用工调查,被调查企业涵盖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等重点行业。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就业已悄然呈现“三大趋势” ,亟需引起关注。一、节后农民工就业趋势。一是 “回乡”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该市外来劳动力的来源地以江西、安徽、四

22、川、贵州等地为主,随着东西部之间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工资待遇差距大幅收窄,内地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逐步增强,就近、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青壮年外来劳动力因结婚生子、择业因素多样化等原因开始趋向留在家乡就业。统计显示,截至 2 月 19 日,被调查的 128 家企业中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率 70.76%;节后返岗率80.06%。宁波饭店安徽籍员工张燕指出:她很多老乡之所以选择不返岗,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物价水平较高,生活成本大,入不敷出。另外家乡经济发展迅速,薪酬水平也有一定提高。该市人力资源市场节后首场务工招聘会岗位薪资调查情况来看,月薪在 2000 元-4000 元的岗位数占比高

23、达 65.1%,占据绝对主流,大量普工岗位集中于此。这一薪资水平与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以及省内欠发达地区相比基本无比较优势。截至 1 月底,该市镇海区就有 1042 名农民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同期再流入市场的仅为 336 人,净流失 700 余人。 二是择业从“单一看薪酬”向注重“综合性价比”转变趋势。农民工择业意识不断加强。以 80、90 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务工者,更关注成长通道和职业前景,期待迅速实现 “职业化” 。如,该市镇海区首场务工招聘会上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在 3000 元-3999 元、4000 元-4999 元、5000 元-5999 元、6000元以上这 4 个区间的,占比

24、分别为 34.39%、15.44% 、9.56%和 2.94%,同比去年招聘会,分别提高了 2.15、5.43、1.6 和 1.85 个百分点。尽管薪资水平普遍提高,但招工观望、比较的氛围依然浓厚,近千名求职者中,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仅约 200 人。在对 40 名求职者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 57%的求职者表示这是今年首场招聘会,还想再等等,比较下企业的综合福利后再决定。有26%的求职者表示相比单一薪酬,更看重企业给出的食宿条件、休假调休等综合待遇。有 35%的求职者表示会更在意企业的培训、学习等提升自我的机会。企业反映,目前薪资仅仅是吸引外地员工返工的众多因素之一,企业内部提供的培训机会、晋

25、升空间都成为员工考量的指标,也成为企业用工的隐形成本。三是用工需求呈“缺口收窄”与“结构性缺口”并存趋势。去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整体不佳、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成本高企、劳资纠纷频繁显现等多重因素叠加,一些中小微企业选择“瘦身”度日,有的企业则因为前期技改、“机器换人”等项目的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用工缺口较往年有所收窄。2016 年春节后(初七- 初十) ,该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 13 场洽谈会,进场单位 979 家次,提供岗位 22267 个次,同比下降 27.4%;进场求职12510 人次,同比上升 13.5%;求人倍率 1.78,同比下降 1。岗位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

26、才供不应求,如该市双林集团反映,该集团 14 个子公司,共有职工近 3000 人,其中模具工程师、产品工程师、修模钳工等高技能人才只有 370 人,仅占 12.3%;又如,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反映,近年来该公司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原有的人才队伍结构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陷入了中高端人才需求大而招聘难的困境。原计划于今年节后在模具设计、财务管理岗位上新增 10 名高端人才,但目前仅招到 3 人。男女求职者性别失衡现象突出。2015 年,该市招聘会女性求职者比例仅占 19.6%,目前超市、保洁、餐饮服务等行业都紧缺女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意见实施,受“女性应

27、当回归家庭”传统观念的引导影响,预计今后青壮年女性劳动力求职占比和在岗稳定性将进一步下降。二、相关建议。一是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节制度,为企业合理确定和提高工资水平提供参考;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方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二是要注重农民工群体的求职需求。尤其是 80 后、90 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诉求,要保障其享有平等的自我提升、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消除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业

28、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民工在均等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福利保障等之外,加强归属感,增强“留得住”的吸引力。三是要调动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减轻企业负担并对解决就业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补贴和奖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继续营造良好的创业营商环境,全面释放就业驱动力。优化就业服务平台,巩固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固化观念,依法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益和社会事务参与权,遏制女职工回流家庭的趋势,着力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镇海区府办、人社局)附 4:水岸同治 全民共护北仑区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北仑区

29、自 2011 年启动内河水环境治理, 2014 年 4 月在全省率先完成“清三河”治理工作,成功入围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市、区) 。为巩固区域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果,该区注重探索治理后的日常清洁、巡查管护等工作,逐步形成了“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全民参与”的河道管护新模式,成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区) 。该区河道管护的探索实践,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肯定,2015 年 12 月,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孙继昌司长专门批示:“北仑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肯定” 。主要做法如下:一、水岸同治,实现管护系统化一是实行岸上污染源同治。 污染在河里,根源在岸上,针对污染源采取综合手段加强

30、岸上治理。在前期完成电镀、印染、造纸、化工四大行业和金属表面酸洗特色行业整治提升基础上,2015 年全区整治各类小企业、小作坊 94 家,取缔和关停小作坊 11 家;开展农业污染面源污染治理,取缔养殖反潮点 12 个,拆除养殖隐患点 18 个,区内仅剩的 3 家养殖场均通过生态化治理验收。二是实行水行政执法严治。 规范水行政审批程序, 2015 年在原有涉水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再简化 10 项,保留 14 项水行政许可项目并上网。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批后监管,2015 年完成各类涉河项目审批 25 件,否决 1 件;完成专项验收 15 件,发现并制止 3 起未批先建项目。

31、三是实行病情卡建档巧治。 根据每条河道污染源及水质情况的不同,逐一建立河道“病情卡” ,明确该河道疏浚、整治、保洁等不同治理措施。如,贯穿北仑城区的东泰河两岸流动人口集聚,夜晚有大量食品包装袋、厕纸、塑料袋等抛洒入河, “病情卡”要求保洁公司每天派员打捞,防止污染物扩散或下沉河底。第三方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东泰河水质常年保持在类以上。四是实行市场化保洁共治。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保洁队伍,把河道保洁委托给 43 家保洁公司,明确每日动态保洁时间不少于 8 小时,每10 万平方米水域配备 1 艘保洁船只和 2 名以上保洁员,每天保洁作业不少于2 次,区河道管理处、街道(镇)河道管理所对其

32、进行考核验收,实行河道保洁的管理和监督分离。目前,该区所有河道管护、保洁均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效提升了河道保洁水平。二、多方发动,实现管护全民化一是创新一河四“长” ,实现全域治水。对全区 535 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 ,确保河道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 ;对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 ,由河道所在辖区公安民警担任,配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履行涉水违法行为的执法工作;对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 ,由沿河企事业单位、社区负责人担任,对河道分段进行监管;聘请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 ,每 2 公里河道配备 1 名,全程负责河面污染问题检查及上报。目前,该区共配备“河长”32

33、5 名、 “河警长”181 名、 “河段长”109 名、 “河面长”354 名,构筑河道管护网络化格局。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加速全员治水。开展“百名支书治百河”活动,全区 128 个村( 社区) 党组织负责人以“共约治水”签名的形式认领 179 段“问题河道”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治水。全区村社、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治水义工、社区护水队、亲水志愿者、青春治水志愿队等上百支社会团队,2015 年共开展治水宣传、水质检测、亲水护水等志愿活动 120 余次,发放宣传册 10 万余份。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全程治水。整合政务、媒体等多方资源,搭建舆论监督举报受理平台,推行河

34、长“阳光治水” 。区内 2 家新闻媒体及北仑发布、北仑水利等微信微博公众号均开通了举报平台,在北仑电视台民生 2689 、北仑新区时刊头版开设“寻找不可游泳的河”曝光台,深度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河道,跟踪报道河道治理情况和治理成果,营造了浓厚的监督治水氛围。2015 年,全区累计受理各类举报 57 起,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三、完善机制,实现管护长效化一是设机构,推动河道管护“一把抓” 。成立区级河道管理专职机构-区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区涉河事务的综合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等职能。在 9 个街道(镇)设置河道管理所,下放河道管理权限,并把河道保洁工作纳入街道年度考核,构建起河道的长效管理机

35、制,将全区 535 条 635 公里的河道全部纳入管控范围。二是建制度,实行河湖管护“一道令” 。制定出台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 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巡查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河道管护常态管理机制、动态跟踪机制、长效管护机制和执法联动监管机制,打牢治水根基。对全区 181条镇级以上河道和部分水环境较差河道设立 127 个水质监测点,委托第三方每月实行一次专业检测,建立通报、评比制度。三是拨专款,确保河湖管护“一体化” 。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 1500 万元,专项用于河道保洁养护。根据河道级别、河道两岸人口数量划分河道等级,按等级确定相应

36、保洁资金标准,其中一级河道每平米 1.3 元、二级河道每平米 1.1元、三级河道每平米 0.9 元。在此基础上,按照河道级别划拨不同比例的养护资金,其中市、区级河道费用全额拨付,镇级河拨付 50%,村级河道拨付 30%,其余部分由乡镇自筹。四是强考核,确保河湖管护“一把剑” 。以区河道管理处、街道(镇)河道管理所等专职机构为考核主体,采取日巡查、月通报、年考核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等涉河事务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保洁养护资金相挂钩,2015 年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和日常检查情况,核减保洁资金 21.87 万元。(北仑区府办)附 5:我市以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全力推动

37、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较好效果去年 5 月 1 日起,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型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保障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家庭医生培养机制、便民惠民机制”等“四项机制” ,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以基层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取得较好效果。截至今年1 月底,全市所有 14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签约服务工作,机构实施率达 100%,签约家庭医生共 2988 名,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共1240 个,临床医生参与签约率达到 78%,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为主的签约居民人数已超过 20 万人。 2015 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

38、门急诊总量达到 4490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 61%。一、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实行签约服务经费多渠道筹集。建立了家庭医生服务经费由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个人共同筹集机制,现阶段暂定为每人每年 150 元,分别由医保基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居民个人各承担 50 元。其中,个人支付部分医保个人帐户有余额的,可用余额支付,对困难群体的个人承担部分由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支付。二是实施签约居民医保差异化支付。引导居民优先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参加居民医保的老年人在基层住院的报销比例提高 5 个百分点,经家庭医生转诊到综合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提高 3 个百分点。三是实施

39、服务收费价格调整。科学设定家庭医生服务收费价格,明确家庭医生出诊费根据职称高低设定为每次 40 元至60 元不等,家庭病床建床费和巡诊费也设定为每床每次 50 元,从价格政策上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医生劳务价值的收费价格体系,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开展家庭医生绩效考评奖惩。建立市、县、医疗机构三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庭医生岗位激励制度,重点考评家庭医生的门诊工作量、居民首诊比例、签约居民数量、慢性病控制效果、居民需求反应和信任度等指标,考评结果与家庭医生的绩效分配直接挂钩。二、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服务“上下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目前,我市城区基

40、层医疗机构与城市三级综合性医院全部建立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截至今年 1 月,基层共开设固定的市级专家社区门诊 52 个, 5 家市级综合医院共派出 119 专家轮流到基层坐诊,并与基层家庭医生建立了导师制度,开展精准式适宜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医联体内已有 104 名导师累计带徒 132 名。二是实行区域医疗资源同质化服务。以县域为单位,在全市积极开展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区域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同质化服务,方便家庭医生开展各类必要的医学检查检验。目前,全市 11 个县(市)区已经建成影像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

41、中心等区域医疗共享中心 40个。三是引入基层医疗卫生云服务。以宁波市云医院为依托,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转诊、会诊、远程医疗及业务协同的互联共享,逐步实现综合性医院专家门诊号源和大型医学设备检查主要由家庭医生进行合理调配,充分体现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职责。同时,通过与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进行合作,利用家庭医生工作室及各类社区机构搭建云医院居民终端平台或云医院体验点,为签约居民提供云端远程健康服务。目前,全市已开设线上云诊室 13 个、社区云诊室 8 个,签约医生近千余名。其中,在试点的江东区已初步实现了“足不出户看云医、不出社区看名医、医生网上做随访、公共卫生云路径、我的

42、健康我管理”的五大功能。三、建立健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家庭医生培养机制” 。一是实行基层新招聘医学生“5+3” 、 “3+2”规范化培训。由招入单位保障工资,本科生脱产三年、专科生脱产两年在综合性医院等规范化实践培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实践培训,目前规范化培训毕业生近 100 名。二是实施家庭医生“1+X”培训。针对全科医生,组织开展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医学营养、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复合型知识技能培训。截至今年 1 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复合技能培训率已达 75%。三是开展家庭医生诊治能力提升培训。以市级综合医院慢性病临床指导培训基地为依托,面向家庭医生开展为期 2 个月的脱产培训,重点加强

43、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处置能力。目前,全市已完成培训近 300 人次。四、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制服务“便民惠民机制” 。一是放宽签约慢性病患者在基层配药量。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的 133 种常见慢性病用药衔接机制,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慢性病人用药需求。如,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可享受慢性病药品一次配药量放宽至 1 个月的优惠政策;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签约患者,68 种药品单次处方用药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放宽至 2 个月。二是 提供签约居民就诊服务优先优惠。实行包括免费为签约的慢性病人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优先为签约居民免费提供上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和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年度内免收门诊一般诊疗费等各类优先优惠措施。截至今年 1 月,全市已提供签约居民个人健康诊断报告 52968 份,提供健康管理方案 65603份,经家庭医生有序转诊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 2189 人次,预约到综合性医院提供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 538 人次,对签约居民共提供诊疗 82.6 万人次,减免一般诊疗费 576.7 万元。(市卫计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