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 QQ:275252867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领导干部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创新监督机制 实现“三个强化”摘要: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乏力,尤其是对企业党政“ 一把手”的监督乏力,导致其贪污腐败,企业资产流失 ,效益下滑,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通过创新制约机制,强化对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党政 “一把手”的监督,对其权力进行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才能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反腐机制 一、革权力配置强化监督的制约性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 有权对企业的机构设置、权力配置
2、进行自主决策。同时,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目前,企业内部形成了党委会、职代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内部监督体系。但有些监督有名无实,监督乏力 ,甚至可以说是监督不力,当前必须改进权力配置,保证监督确实有效。 1、改进党委会。目前, 大多国有企业党政班子合一, 所有的班子成员都是党委成员,班子会既是党委会,又是行政会,这种党政合一的体制,不利于党内监督,尤其是对班子成员的监督不利,可以说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合理的党委班子应由企业的党委书记、厂长(经理)、一名行政副职、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五人组成, 而且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不应由党委书记同时兼任,其他副职不应进入党委班子。目前
3、 ,大多国有企业都设有专职纪委书记 ,但年龄偏大,有少数单位的纪委书记由党委书记兼任。这种权力运行机制, 直接导致权力的集中和监督的弱化。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纪委书记不但要设专职, 而且纪委书记的年龄结构、素质要求都有待调整,应该选拔年富力强、素质高、原则性强、敢于认真负责的同志担此重任,纪委书记的岗位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至关重要,要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衡量、选拔纪委书记。 2、改进基层的党支部委员会。同上,作为国有企业的细胞 ,基层车间党支部委员会应由书记、主任、一名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党员) 、党风政风监督员五人组成 ,而不是目前的书记、主任、一名工人党员组成。另外,有的基层单位实行车间主
4、任、书记一人兼, 也将导致权力集中,监督弱化。 3、充实基层单位纪检监察室力量,发挥其参与、监督的职能。目前 ,大多国有企业内部二级单位设专职纪检监察员一人,归纪委书记直接领导, 这种运行体制 ,一是力量不够,二是权力有限,三是地位不高,四是参与面较窄,五是监督力度不够。基于此,笔者认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室应充实力量,增加人员编制 ,设副主任(正科级) 一人,纪检员一人,监察员一人, 而且应隶属上级纪委直接领导,这样才能使其放下包袱 ,大胆工作,监督到位。 综上,只有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合理分权,以权制权,才能使权力运行处于有效制约的状态 ,才能保证监督到位
5、、有效。 二、加强监督“立法”强化制度的严肃性 监督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才能促进监督职能到位,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 1、首先制定企业资产监管法。明确企业资产监管的主体、监管权力、手段、企业领导干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及其政绩评价方法、企业资产流失的处罚办法等内容,这对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企业领导干部的责任感,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 QQ:275252867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2、制定与公司法、工业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等相配套的企业内部法规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小 “立法”工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法
6、等法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国家的这些法律对于企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应建立一些与国家法律相一致、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具体的、细化的制度和规定。要针对企业重大决策、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经销和人事任免等员工关心的“热点” 问题及关键岗位、实权部门整章建制,从制度入手, 将市场竞争法则和公开机制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去,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 抑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维护企业“法规”的严肃性。 3、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防范权力腐败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式”的监督
7、体系。在事前监督方面,主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意识及决策行为的监督, 通过加强班子议事规则、制度等民主集中制配套制度的建设,提高班子内部的互相监督能力, 防止个人专断,杜绝“ 一言堂”。在事中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推行施政行为及企务公开制度、干部公开竞聘动态管理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把监督寓于日常管理之中, 防止滥用权力。在事后监督方面,主要通过建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收入、述职报告、年度考核、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为后果的监督。 三、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实效性 突出监督重点,防止权力滥用 ,是提高监督实效性的重 要手段。当前,针对公司内
8、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 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监督重点: 一是在监督对象上,要把各单位及基层车间的党政 “一把手”作为重点,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监督,把他的所作所为置于广大员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监督的范围也要从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工作时间要接受监督 ,八小时之外也要接受党内外的监督。 二是在监督内容上,要把党政 “一把手”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财务审批权作为重点,要通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职工代表大会、纪检监察部门定期介入, 对党政“ 一把手”的“三权”实施有效监督。 三是在监督方式上,要以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为重点。1、警示监督。通过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形式,及时提醒、警示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强化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2、同步监督。根据廉政有关规定和一些监督制度,在领导干部行使决策权、人事权、财务审批权时进行监督,使权力行使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3、布控监督。对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门和岗位,要采取派出纪检员、监督员 ,落实检查、定期审计、报告制度等形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 ,对掌握人、财、物等实权的重点岗位和部门的领导,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 一般任期不宜超过三年 ,以避免权力腐败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纪检监察工作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