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 考 2018-现 代 文 阅 读 小 测 试 ( 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书 斋凝 石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
2、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
3、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进入 21 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
4、。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
5、朗清净。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2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人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
6、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C21 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
7、的问题。 为 什 么 对 于 今 天 的 问 题 , 思 维 容 易 受 挫 ? 思 维 失 效 的 典 型 表 现 在 经 济 学 、 政 治 学 、 哲学 以 及 历 史 学 等 领 域 的 话 语 变 得 非 常 可 疑 。 比 如 说 , 十 年 前 经 济 学 是 很 受 信 任 的 , 但 是 最 近几 年 尤 其 是 金 融 危 机 之 后 声 誉 大 挫 , 人 们 发 现 经 济 学 家 并 不 那 么 可 信 。 这 不 是 经 济 学 家 的 错误 , 而 是 长 期 以 来 一 直 使 用 的 那 些 现 代 思 维 框 架 、 概 念 和 方 法 论 可 能 不 再
8、适 用 新 游 戏 , 至 少不 足 以 反 思 新 游 戏 。 有 个 反 潮 流 的 经 济 学 家 纳 西 姆 塔 勒 布 指 出 : 现 代 知 识 论 的 追 求 本 身 就 非 常可 疑 , 现 代 试 图 预 知 未 来 , 确 定 一 切 情 况 , 然 后 建 立 坚 不 可 摧 的 秩 序 或 系 统 , 以 便 应 对 一 切挑 战 。 可 是 人 算 不 如 天 算 , 一 旦 遇 到 未 知 的 挑 战 , 这 秩 序 就 变 得 非 常 脆 弱 而 崩 溃 。 塔 勒 布 说 ,真 正 能 够 保 证 有 效 生 存 的 思 维 必 须 是 反 脆 弱 的 , 能
9、够 在 不 断 受 挫 中 受 益 , 能 够 不 确 定 地 应 对不 确 定 性 。 塔 勒 布 的 反 脆 弱 思 维 几 乎 就 是 老 子 那 种 行 道 如 水 的 方 法 论 的 当 代 回 声 。 在 一 个 充满 变 数 的 时 代 , 这 种 思 维 应 该 是 更 有 效 的 。 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
10、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
11、,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4、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D中国问题
12、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5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段与段构成对比关系,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
13、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6、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
14、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
15、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 ,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 ;更不用说隋唐演义 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 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
16、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 “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
17、,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8、 (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缺乏独立意味,使得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而止于世俗的功用。B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文以载道”的宗旨。C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影响到后世的文学思想。D佛学的东渐和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借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 “文以载道”思想,强调
19、“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 ,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C国民受到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的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
20、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B 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性的意味。C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答案1、D 2 、C 3、 A 4A (B 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 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D 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5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6D(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7B8A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