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张祥 成员:郝思谋、姜云腾、程可、史杰,谁来监督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被认为是社会监督的”无冕之王“,一直广泛的被人所相信,但是在去年新快报陈永州有偿新闻丑闻震动了网络,谁来监督新闻媒体的行为被广泛的提起。近年来,某些记者的敲诈、剽窃、造假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形象,更是有很多人认为,广大的网民被新闻媒体玩弄于鼓掌之间,使“无冕之王”蒙羞,遏止“媒体腐败”已刻不容缓。“媒体腐败”的根源何在?作为社会公器,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天职,但谁来监督新闻媒体?中国记者的伟岸与骄傲、中国传媒界的使命与责任,期待在理性的思考中回归。,2013年假新闻,NO.1.新快报: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
2、记者暗访证实华中大区涉嫌虚假销售 该报记者陈永洲因发表多篇报道披露“中联重科”于2012年在华中大区涉嫌销售造假“中联重科”就此向长沙警方报案。2013年9月16日,长沙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为由予以立案,并于10月15日发布网上追逃令。10月18日上午9时许,陈被长沙警方逮捕刑事拘留。该事件受到中国各界人士关注,各界人士纷纷声援陈永洲,新快报在报纸头版刊文,要求当局放人,并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 10月26日,新华网报道称,陈永洲向民警坦承其受人指使,捏造事实对中联重科进行诬蔑诋毁。 其后舆论纷纷转而指责陈永洲及新快报。10月27日,新快报在其头版登出道歉声明。10月31日,
3、陈永洲被吊销记者证,之后新快报主编亦被撤换。,2013年假新闻,NO.2.中国新闻网: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报道称,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女孩是湖南新化人,出生于1991年,目前正在深圳打工。3月24日下班回家路上,女孩看到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后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盒饭,然后亲自喂饭。 经深圳媒体证实,整个行为其实是某商业展的炒作。附近一位目睹拍摄过程的报刊亭老板称,女孩只喂了几口饭,便随拍照的男子离开。此后,策划者出面致歉,承认照片是摆拍。 在事件水落石出后,郑小红发布了一则“致歉声明”,她承认自己“未严谨地核实新闻事实,没有善尽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但
4、依然强调自己的初衷是“出于传播正能量、传播真善美”。但我们很想追问一句:无中生有的正能量还能传播真善美吗?,2013年假新闻,NO.3.新文化报:长春老人因脑梗塞摔倒白衣女子坚守救护 2013年4月5日,在长春市财神大厦2楼的市场里,一位老人突发脑梗塞摔倒在地,一名商户见状拨打了120电话,但在这期间却有178人陆续从老人身上跨过,大多面容平静。约5分钟后,一名路过的“白衣女子”守在老人身边,守护并安慰老人,直到急救人员赶到才离开。 据其他媒体追踪报道:在老人晕倒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20电话的菜市场业户杨先生告诉记者:“有好心人要扶,当时我告诉别扶,这时扶容易脑出血。还有人要拨打120,我告诉
5、他们已经打完了。”而据财神大厦负责物业管理的王经理介绍,老人摔倒的地方,是一条重要通道,不足两米宽,因为人特别多,有人就从老人腿上“迈”了过去。多数路人都关切地询问老人的伤势,直到那位看似有一定医疗经验的白衣女子出现。个别人还在维持现场秩序,让行人不要围观、避开老人、小心通过。” 4月9日,新文化报以老人脑梗摔倒后看正能量如何传递为题,委婉地为本报之前的报道纠偏,2013年假新闻,2014年4月2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中国记协向社会公布了14起网络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的典型案例。公布的网络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案件有:山西省忻州市寇某某假冒“西部廉政监督网”记者实施敲诈勒索;今年1
6、月高某等五人开设“中国廉政网”“中国县域网”两个非法网站,冒充记者诈骗上访民众;去年8月江苏徐州仲某等四人私设“今日焦点网”,在全国各地进行敲诈勒索;去年11月,多家媒体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发布“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的假新闻;去年3月法制晚报在其网站刊发季宅“失窃”案 被告人无罪”的假新闻等。,声音,记者的工作在旋涡当中,各种利益的诱惑、收买是一个基本的现实。例行的诱惑和危险性是记者工作的两个方面,也是记者工作的“基本功”。一方面,在利益面前,有打压,有利诱,甚至美色,另一方面,压力、困惑、破坏,这些都是记者常常要面对的现实,这是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其实,如何正确处理利益收买,认清自己的
7、工作价值,这是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过的一个关口。要从根本上遏制新闻腐败,法律是不能缺席的。但由于记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这就使记者收受财物是否适用受贿罪成了一个法律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媒体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打工的性质,连所谓的“事业编制”和正式的记者证都没有,像这种身份是否具备受贿罪的主体资格确实值得探讨。由于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处罚,有些记者伸起手来往往无所顾忌。所以,对于这个灰色的地带,法律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如何改善新闻的环境,当少数违纪者的个人行为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记者
8、中的大多数深爱自己的职业。他们的辛苦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但手握公器的记者是普通人,又比普通人面临更多名与利的诱惑,人格与职业道德时常面临考验。面对危机,该如何重塑“记者”这一“社会良心”的整体责任与形象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还是依靠立法?新闻行业更需要社会的整体进步相配合,NO.1.新闻行业监管,应该从自律到法律 “陈永州案”暴露出一些记者职业道德的低下和监管机制的缺失,早在1991年就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表明,近半数新闻工作者不知道它的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遵循。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的新闻法,虽然针对某些领域的采访在法律上有限制,但新闻的社会监
9、督职能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一个先决条件,这使得“新闻法”的早日出台成为必须。对于新闻法的出台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反弹,就相当于对于传播谣言进行法律上的制裁,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会使言论不自由,但是从长远来看,新闻法的制定是大势所趋。,NO.2.从传媒的责任看记者的职业精神 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的平台。近年来中国传媒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有些方面也不容乐观:公信力缺失,有偿新闻泛滥,媒体的商品属性被渲染得无以复加,媒体的从业人员成了产业工人在一个机遇与困惑并存的时代,中国传媒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传媒人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责任?有学者指出:媒体面对突发事件应该更灵活
10、、开放;要允许把人民的不满表达出来并化解掉;要警惕私利集团冒充公众利益在媒体出现中国传媒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发展阶段,各方面亟须与时俱进。,NO.3.整体环境亟待改善该新闻监督从来未曾孤立于社会大环境,新闻行业的非正常现象正根源于此:地方保护主义、“机关报”体制、某些媒体“创收高于一切”制这都给媒体监督的埋下隐患。所以,重塑记者形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可喜的是,从遏止有偿新闻到报业改革,我们已向前走出一大步;而“记者节”、“记者险”的问世也昭示了社会舆论监督环境的进一步成长。,总结,新闻传媒是舆论监督公器,记者则被称之为“社会的良心”,因此,记者往往要面临危险、打压和困惑,生存状况堪
11、忧。尽管如此,伊拉克战争时、南丹矿难时、非典突如袭来时中国记者毫不犹豫地向世界体现了其整体职业正义与社会责任感。但是,对目前出现在新闻行业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我们也决不能小视。 目前,中国的传媒业正处在蜕变与改革的转折点上,各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令人欢欣鼓舞。在此基础上,中国新闻记者不仅需要自律,更需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规范,以便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消灭“贪记”孳生的土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更加快诚信和新道德建设,努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大环境。我们期待和相信,在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下和共同努力,每个新闻工作者都以真实记录并推动这个时代为荣,为国为民为己,无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号。,Thank you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