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2515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落日的幻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2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

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绮(q)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殷(yn)红:带黑的红色。日薄(b)西山,气息奄奄(yn):出自晋李密陈情表,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唐李商隐登乐游原,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2提问:学习一篇说明文,应注意什么?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板书)提问:那么这篇课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还是事物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这篇文章怎么安排结构?开头引用诗句(问:引用的作用?)描

3、述落日景象过渡段阐释原因明确:结构清晰,为我们将来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明确要点: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2第 47 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明确要点:第 4 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

4、,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 5 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第 6 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第 7 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5、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3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 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要点: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4再读课文 47 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明确要点:(1)1871

6、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 10倍以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总结:1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对象:落日的幻觉特征:幻之因2说明文知识在本文的体现方法:摹状貌、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顺序:逻辑分类:事理说明文语言:有生动、有

7、平实四、课堂拓展延伸:1课堂练笔描写一段日出时的美景(出示幻灯片)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教师读范文,学生写后进行点评示例: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

8、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不是

9、很伟大的奇观么?(巴金)日出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刘白羽)2诗词积累描写日出的优美诗句(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10、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7)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朝杨慎临江仙(8)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宋王禹偁村行(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s)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五、布置作业文中提到落日看到起来好像并没有变大,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原因。你能否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解释其中原因呢?板书设计:现象:深黄,殷红暗弧,亮弧紫光变扁变大(幻觉)日落本质:光线散射光线散射人眼的叠合效应光线折射未说明(原因)波光长短大气层密度不同(逻辑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