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16517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词两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词两首教案化州市新安中学刘海华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2、理解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全词主旨。 (教学重点)3、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忆秦娥娄山关一、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书法作品。大约书于 1962 年的忆秦娥娄山关 ,被人们视为毛泽东行草书法中的精品。在毛泽东所有气势磅礴的书作中,此卷手迹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请同学们从书法艺术角度谈谈你对这幅字的理解。二、简介写作背景1935 年 1 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后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历

2、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1 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这个时候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后贵州军阀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这时战争打响了。25 日,红军与黔军再红花园一带相遇,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了高地,牢牢的控制了关口,这时已经是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的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 日敌军再次向娄山关反扑,红军再次击败黔军。这次战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 3000 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三、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给一些字正音

3、,同时让学生体会一下录音在读的时候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四、听完录音后,让学生跟着录音读,要求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五、整体感知1、诗意解读: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那红军战士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晨,战士们紧张地、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零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不要说雄关坚如钢铁,我们英雄的红军又一次将它跨越。登上娄山关关口,放眼远眺,起伏的山峦向远处铺展开去,犹如大海的波浪,壮阔无比;如血的残阳挂在西方天空,将万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壮丽。2、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意象”这个词语,让学生知道“

4、意象”对于诗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明确:意象是寄予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3、然后根据意象的含义,找出这首词中所出现的意象。明确:西风、长空、霜、月等。4、概括上阕内容:上片写向娄山关进军途中的情景。概括下阕内容:下片抒写红军跨越娄上关后的豪情以及迎接新征程之艰辛的精神准备。六、赏析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视觉、听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

5、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霜晨月”重复上句,固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这重复却承上启下,恰到好处地又一次强调了行军的艰苦,从而引出下文对红军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之状的侧笔描写: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进,蹄声细碎杂乱;军号声为凛冽的西风所切割和撕裂,断断续续,慷慨悲壮。那细碎清脆的马蹄声和断续呜咽的喇叭声交织一起,一阵阵,一声声,远远近近,汇合成进军的号角,沉郁地回响在霜重寒凝、肃杀冷落的景中,生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格调,于是红军刚毅沉着的军容、慷慨壮烈的意志就立即浮现在读者的面前,动人心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6、。 ”换头一笔宕开,不写抢关夺隘的战斗过程,笔锋直插到跨越雄关之后。二句以议论入手,遒劲有力。娄喊关雄伟险峻,岁不如李白蜀道难所说的“难于上青天” ,却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今却被英勇的红军所征服了,还说娄山关象铁一样的坚固呢?实际上当时的娄山关,周围险峰如剑陡立,高耸入云,中间是十步九弯的山路;又有贵州军阀重兵把守。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根本未将其放在眼里,迈开大步不就踏过了么?“从头越”三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此外, “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

7、的含义。论气象与意境,毛泽东此词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亦阔大沉雄,亦有苍凉之气。但这苍凉之中,却又透露出昂扬豪迈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昂扬豪迈与冷峻沉重相交融,遂使这两句包含悲壮美,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感到一种哀兵必胜的壮烈情怀。七、概括主要内容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思想深远,气象壮阔,意境雄浑。八、小结,回顾目标。九、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

8、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二、历史背景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 8 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三、检查预习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四、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 ,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3

9、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五、重点研读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 “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

10、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 、 “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 、 “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 、 “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

11、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4逐层理解下阕: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 “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12、历史人物?“略” 、 “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 、 “稍” 、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 、 “稍逊” 、与“只识” ,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 “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 、 “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

13、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 “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

14、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六、梳理、总结、扩展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2、比较阅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 “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七、小结,回顾目标。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板书设计自然环境行军情景庄严肃穆出征情形娄山关反衬山险红军英勇越过情景象征傍晚景色胜利不易沁园春雪总写:北国雪景望详写:北国风光想象:开阔辽远过渡:承上启下惜评古:指出不足论今:歌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