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1564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1反复朗读。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

2、者水中/藻荇交横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1)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睡)(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1创造情境:

3、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2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

4、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3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21 岁出蜀进京时,22 岁中进士,26 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奋厉有用世之志。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44 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贬海南,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以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的超越态度、禅宗以

5、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消解痛苦。所以苏轼,既执着人生又超然物外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故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五、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