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歌鉴赏练习.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21345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练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练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潜水真龙冲云月,浴火凤凰入九天,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水调歌头 林正大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4分),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後荣归故乡。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文中指史册。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对偶

3、。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评分标准:答出是何种表达技巧每点1分,共2分;有具体、恰当的说明,每点1分,共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译文,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

4、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你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呵!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

5、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

6、联翩。他想: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请在首联中找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词,简析其表达效果。_,解析 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副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其中动词最有可能。分析找到的词的效果时,要从本义先作初步理解,然后结合语境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特别意味。“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所在诗句为写景句,故应贴合写景分析,它描写了清秋季节,角声回荡的情形,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答案 (示例一)最具表现力的词是“断”。“断”字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渲染了一种深广清幽宜人的意境。 (示例

7、二)最具表现力的词是“倚”。“倚”字写出了征人斜倚戍楼倾听悦耳角声、欣赏迷人秋色的安闲姿态,从而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题。,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3分),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以景作结,读来

8、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 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2分) (从“以动衬静”角度作 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2分),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注:此诗约作于980 年,诗

9、人时年十九,进 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

10、乡之情。,(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11、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得极妙。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

12、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析。,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

13、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颔联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颈联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

14、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 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 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 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 归人掩泪看。 【注】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政腐败,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景象。,诗的颔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试简要分析“寒”字的妙处。,寒,寒冷,一语双关,既实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令人心寒,寄寓了诗人对归人的担心和对国家的忧伤。,诗的颈联和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的颈联和尾联用赋笔作直接描写。描绘了一副经过长期战乱后,城郭池隍破坏,土著大族凋残,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的凋敝景象。 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