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教学重点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法点拨: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
2、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教学过程一、出示复习目标。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 4 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
3、,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要注意“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据
4、说鲁迅先生的阿 Q 正传,巴金就一遍遍的“反刍”,共达十四遍。三、识记基本知识(一)字音字形:浩劫 日晷 饶舌 阑珊 言简意赅 羡慕 憔悴 嬉笑 俨然 显赫焙烧 一筹莫展 犀锐 陶冶 寸积铢累摄取 吝啬(二)重点词语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言简意赅 家喻户晓 压制 声誉卓著 融会贯通 浮光掠影 吝啬 滑稽四、掌握文学知识(一)季羡林:( )家,著有 、 等,成为 2006 年度( )十大人物之一。弗兰西斯培根:( )和( )上划时代的人物,( )国杰出的( )家,马克思曾誉之为( )。 (二)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分为( )和( )两种。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和(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
5、,常见的主要有( )、( )、( )、( )。议论文的最基本结构识( )( )( )。五、品味名言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赏析: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我的发现名言名句:赏析:六、赏析文章,提升能力:甲文:成功(节选)季羡林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
6、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 xin 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 y 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 ro 舌。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略。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
7、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 q 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 f 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 j 梁”。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
8、,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 zo 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 fi 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
9、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基础平台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Xin 慕 ro 舌 不 q 而来 家 y 户晓J 梁 枯 zo 名 f 其实 fi 声中外2. 文学放飞。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A. 囊萤 B. 映雪 C. 悬梁 D. 刺股 战国时苏秦( )晋代的孙康( )晋代的车胤( ) 汉代的孙敬( )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5.甲文
10、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6.请写出两条关于“成功”的名言。课外文阅读连线:(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7. 乙文 “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8.联系生活实际,试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9.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条件”的观点的?10.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你认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一例,谈谈你自己成功的体验。参考答案1. 羡、饶、期、喻、脊、燥、副、蜚2. D B A C3. 作者强调的是“勤奋”,因为“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
11、,而“勤奋”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意思对即可)4. “天资”意为人与生俱来的资质,“天才”意为有突出的聪明智慧的人。作者对自命的天才的现象不敢赞同,认为用“天资”比较客观。(意思对即可)5. 唐朝的韩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6.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7. 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8.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中国的脊梁。联系实际略。9. “留德十年,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三个条件中“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的观点。10.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