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代诗歌四首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2、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3、达标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判断正误“东临碣石”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来源:学优
2、高考网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3)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 ,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 、 “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
3、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来源:gkstk.Com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 “惊”写鹊, “鸣”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观沧海实景:海水 树木 草秋风 洪波 借景抒情 虚景:日月 星汉 宽阔、博大 情:开阔胸襟 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理想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源:学优高考网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2、问题展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观沧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
4、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颈联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元曲具有什么特点?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4、拓展交流有位主人请客,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但只来了三位客人,主人很是着急,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该到的还没到?”三位客人一听此言,很不高兴,便各找借口走了。而他又对后来的客人说:“不该走的走了。 ”结果,客人在宴席开始不久,纷纷找借口告辞了。主人感到非常的尴尬。(1)为什么先到的客人和后到的客人都纷纷提前告辞? (2)如果你是主人,该怎样说,才能把客人留住? 对先来的
5、客人说: 对后来的客人说: 参考答案达标练习(1)次:停泊; 客路:旅途; 乡书:家书;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2 ) (3 ) D问题展示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可以唱。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秋天里的想法。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拓展交流(1)由于主人说话指代对象不明确,客人都误以为自己不受欢迎,因此纷纷告辞。(2)你们按时来,我很高兴,请稍等,其他客人很快就到。人已基本到齐,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