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19726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 诗词三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情况。2、背诵诗词。相关课程标准:“理解诗歌意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鉴赏诗文。教学目标: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评价任务: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说说诗歌的意象,教学过程:一、学习采莲曲(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预习检测(二 )走进作者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 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 、 芙蓉楼送辛渐等。(三

2、)走进文本一)初读古诗 感知大意1、听朗读采莲曲 ,注意情感语气。来源:学优高考网2、学生自由读整首诗。同桌互读。 3、指名读,全班评。全班齐读。 二)感受诗境,理解诗意。 1、 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始觉” 2、 姑娘来了,只听到歌声却看不见身影。这可真是“乱入池中看不见” 啊!谁能象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先练一练,再指名读。 3、 人在花中游,花在人旁走。看不清是人还是花。直到听到了优美的歌声才发觉有人来了。谁还能给咱们来读一读(指名读) 4、 读到这我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姑娘的优美歌声却看不到她的身影呢? 5、 难怪看不到啊!原来姑娘身穿绿色的罗裙犹如荷叶,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

3、水的荷花,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谁来读一读。 6、感受指导朗读“ 一色裁 ”“芙蓉向脸”。 四)领悟诗情,朗读试诵 1、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荷叶罗裙,芙蓉人面,可真让人难以分辨,要不是突然听见的歌声,还真不知道有人来了。利用录音机试读整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 ,画面的中心自

4、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 ”,是“赋”而不是“比” 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 芙蓉向

5、脸两边开 ”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 ”,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

6、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 ”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 “看不见” 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 ;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崔国辅小长干曲 )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

7、、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指名读。配乐。全班评 3、学生试背。指名背诵。 五)合作探究1、你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句想到了哪几句诗?(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赞美了人与自然和谐恬静之美,劳动者的美。 )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解题走进作者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

8、洴塘村) 。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 、 “中兴四大诗人”。 2这首诗的语言生动而又浅显。特别要注意关键字的意思,如:毕竟,无穷碧,别样红。3读懂了吗?先同座之间交流交流。注意说大意时把关键字的意思要说出来。4谁读懂了诗题的意思?一二两句呢?谁来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二) 悟诗情。4出示四季图画。西湖四季风景如画,正如诗人苏轼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想说说

9、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描绘:春天,夏天,秋天,冬天)5春夏秋冬的西湖尽展自己特有的魅力,而诗人尤其喜爱六月的西湖,他爱六月西湖的荷花。6荷花美吗?真美。谁来说说看?(一两个同学说)荷花那么美,我们总觉得难以用语言来描绘。老师在“名家名篇”栏目里为大家选录了著名作家艾青朱自清叶圣陶等人作品的精彩片断。通过阅读,能丰富你的语言积累,帮助你进一步领略绿叶红花的意境。待会儿描述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词句,这样就一定能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7听到同学们的讲述,老师仿佛也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一碧一红,相映成趣;荷花与朝阳,交相辉映,再加上满湖碧

10、绿的荷叶,真是充满生命的美感。8欣赏着这满湖的荷花,我们再一起轻轻地吟诵这首诗。9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谁能说说? 对,这首诗借西湖美景,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钟爱,对夏季景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10用朗读来表现诗人此时丰富的内心情感。11诗人杨万里站在西子湖畔,看着满湖的荷花,吟诵诗歌,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诗人喜欢荷花,仅仅是因为荷花美吗?启发:在中国文化里,往往用特别美好的事物象征人物的精神。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象征坚强和高洁,荷花呢?则出污泥而不染。杨万里一生正直,为官清廉,他在这首诗中浓墨重彩地赞美荷花,正表明他对美的热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12让我

11、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用荷花赞美诗人的高尚人格。三) 品诗韵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1)是啊,杨万里的诗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描写自然,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全都涌入了他的诗作,他自己曾经说过:山中物物是诗题。难怪他的朋友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2)送别诗有的写得悲凉,有的写得依恋,有的写得豪爽。而杨万里的这首送别诗却写得那么愉悦。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收集一些送别诗,扩大研究范围,结合写诗的背景,作者的经历,想想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区别。四) 总结。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这堂课,通过了解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品诗韵,一步一步走进诗中描写的意境

12、,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明诗意,悟诗情,品诗韵,这也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古代诗歌浩如烟海,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五) 作业:1、收集杨万里的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明快的诗风。2、用记叙文的方法写出西湖四季美景和荷花美景。三、学习 苏幕遮相关链接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葩,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

13、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 中和 ”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

14、,仍属一首。曲子词与长短句,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 侧” ,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

15、加丰富曲折。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这就是把同韵部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这也叫韵脚。其目的是为了声韵谐和,构成声音 回环之美。摘自。宋词精华。【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 ,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 ”、 “词中老杜”之称。有清真居士集 ,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二、朗读诗歌,初步了

16、解诗歌内容。三、合作探究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烦闷-欢快)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来源:学优高考网(“呼”和“语”。拟人:“ 呼” 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 ”,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3、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4、如何理解“一一风荷举”的“举”字?(一个“

17、举”字,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写出了风下荷叶的动态可掬。 )5、下阕写了什么情?(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 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来的?(“风荷”。词人由眼前的荷花联想到故乡钱塘,由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思乡之情。 )7、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两句, “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特别是“举” 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 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含义1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

18、”,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2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3总结下片:“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 “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吴门” 化作“渔郎”, “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 ) ,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梦入芙蓉浦 ”终于把时

19、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四: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 “鸟雀呼晴” ,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 ,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 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

20、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 鸟雀呼晴 ”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1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 ”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B反衬: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2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

21、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3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侵晓窥檐语 ”,是醒后的第三个

22、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叶上初阳干宿雨 ”三句是第二层。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二)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 ,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故乡遥,何日去” 点地点时,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 “五月渔郎相忆否 ”,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宋四家词选 )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