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胶南市理务关镇中心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课时安排说明:本节“平行线的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在进一步区分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习有理有据地进行几何推理。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 ,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
2、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
4、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加深理解;第五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 因为1=5 (已知)所以 ab( )(2) 因为4= (已知)所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因为4+ =180 0 (已知)所以 ab( )活动目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判
5、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互逆关系自然引入新课,学生不觉得突兀,极易猜想出结论。但因为学生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时,可将其合理板书,以便直观地进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活动内容:课本 52 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 a 与直线 b 平行。(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
6、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活动 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 1 2 3 4 5 6 7 8度数活动 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活动 3、验证猜测.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 a 与 b 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活动 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7、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性质 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活动 5、运用与推理你能根据性质 1,说出性质 2,性质 3 成立的理由吗? 因为 ab. 所以1=5 (_)又因为1=_(对顶角相等)所以4=5,类似地,对于性质 3,你能说出道理吗? 活动目的: 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然后再在性质 1 的基础上推理论证性质 2、3 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
8、感性上升到理性。活动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一定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建构,问题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强,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在合作交流中去探究问题的实质。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活动内容: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 相等或互补的角。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缺部分,量得A=65,B=80,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3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 是 130,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活动目的:这几道题考察的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目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知识,往往应用起来会比较生疏。这三个题目,第一题是直
9、接应用,对第二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C 和D 的大小第 3 题则需要学生将方向不变这个条件转化成平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因此,三个题目层层递进,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以透彻理解性质为最终目标。活动注意事项:在此环节,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同时,通过实例, 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第四环节
10、:对比学习,加深理解;活动内容:通过刚才的应用,大家能谈一谈今天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和上一节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么? 请大家填写下面的表格,加以对比。条件 结论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平行的条件师生共同总结: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归纳:条件:角的关系 线的关系 性质: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活动目的:使学生在前面的实例中,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活动注意事项:此处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并让学生积极讨论,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能够说出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判定平行线的条件,反过来,
11、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第五个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活动内容:1如图,已知 D 是 AB 上的一点,E 是 AC 上的一点,ADE =60 ,B =60,AED =40(1)DE 和 BC 平行吗?为什么?(2)C 是多少度?为什么?2 如图 2-18,一束平行光线 AB 与 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 1 =2, 3 = 4(1)1 与 3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 与 4 呢?(2)反射光线 BC 与 EF 也平行吗?活动目的: 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
12、件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2、题目综合性较强,在当前阶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课 堂上速度要放慢,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条件性质3、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从而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活动内容: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活动目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活动注意事项: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反思归纳能力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因而在小结时,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