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河流教材解析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的分布特征。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二、教材分析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河流水系特
2、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因此,通过河流的学习,可认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中国众多的大江大河大湖,同时也使中国河流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本节教材包括“外流区为主” 、 “滚滚长江” 、 “滔滔黄河”3 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 、 “运用地图
3、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 “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流区为主”这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归纳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材分三步来
4、完成:第一步,着重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第二步,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南北差异;第三步,扼要阐述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同时,教材安排了 2 组相关“活动” ,旨在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有一个相对精确的空间认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了解归纳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京杭运河” 、 “塔里木河” 、 “中国的湖泊”三则“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河流与湖泊的分布现状。对于“阅读”材料的教学,教师可灵活处理,既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案例加以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学习来完成。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不同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与归
5、纳,教学难点是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空间识记。“滚滚长江”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江的自然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教材安排了 4 幅分布图、1 幅剖面图、5 幅景观图、3 则“阅读”材料和 2 组“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滔滔黄河”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 “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黄河
6、的综合治理,难点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为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材安排了 1 幅分布图、1 幅示意图、1 幅统计图、4 幅景观图、3 则“阅读”材料和 2 组“活动”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节教材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通过读图来概括教学内容,然后再分开表述,体现出“先总后分”的特点。本节教材基本上可以从“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图、 “长江水系”图、 “黄河水系”图来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二是通过“活动”来深化教学内容, “活动”的任务指向呈现出多样化,有读图析图、地理比较、综合分析、方法学习、知识方法迁移等类型。上述特点鲜明地体现出教材的学科特性
7、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使教材呈现方式更接近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节教材的内容较多,有些重要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识记,但课标和教材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本节“活动”有 3 次涉及家乡河流,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对家乡河流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三、教学提纲一、外流区为主1外流区与内流区(1)概念(2)划分界线(3)分布特点2外流区(1)中国主要的外流河(2)外流
8、河的水文特征3内流区(1)主要内流河(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滚滚长江1长江源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3)主要支流及湖泊2长江的河段及特征(1)上、中、下游的划分(2)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3长江的开发利用(1)丰富的水能蕴藏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长江三峡工程(2)巨大的通航能力“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货运量在全国的地位4长江的治理(1)荆江水患(2)湖泊萎缩三、滔滔黄河1黄河源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3)主要支流2黄河的河段及特征(1)上、中、下游的划分(2)上、中
9、、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3 “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4黄河的综合治理(1)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2)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3)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四、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方案:古诗导入“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你知道这两句古诗中“江”与“河”的含义吗?(长江、黄河)方案:视频导入播放我国河流与湖泊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录像(或照片) ,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我国的河流,引发学习本节的兴趣,再引入课题。方案:猜测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碗水,半碗泥”是指哪条河流吗?(黄河)举世闻名的三峡建在哪条大河上吗?(长江)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哪条河?(
10、塔里木河)方案:活动导入同学们,在下列河流中,你能找出与我国相关的河流吗?如有困难,可借助教材 P.46 图 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 。恒河、海河、尼罗河、多瑙河、湄公河、亚马孙河、额尔齐斯河、密西西比河、塔里木河、渭河转承: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我国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大湖。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去探望我们的“母亲河”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河流分布的大致情况。【外流区为主】教学指导:中国的河流及其分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对绝大部分河流的感性认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或重视地理图像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好中国地形图、中国
11、水系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学习资源,通过对图像信息的认知、分析,搞清楚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以及外流河、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教学活动:1概念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关于流域的概念,教师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描图进行讲解,或利用七下第六章第一节中的“河流流域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即可。外流河的概念可以通过设问进行强化:长江、黄河等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吗?汉江、湘江等通过长江注入海洋的河流,是不是外流河呢?归纳得出:直接或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2读
12、图活动:指导学生读图 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 ,完成下列任务(对应教材 P.46“活动”1、2):(1)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看一看它们是否流入海洋?若是,注入的是哪一海洋?(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在我国所有外流河中,注入北冰洋的只有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注入印度洋的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属印度洋水系;我国的大部分河流,如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注入太平洋,属太平洋水系)(2)勾画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想一想它与什么界线的分布基本一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外流区基本上是季
13、风区,内流区基本上是非季风区)(3)找出京杭运河,说一说京杭运河的特点与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P.47“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京杭运河经过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二市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洪泽湖等一系列湖泊,目前山东济宁以南可全年通航,京杭运河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为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发挥重要作用)3探究活动中国外流河、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1)知识铺垫:教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流量、含沙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等。(2)比较外流河、内流河的差异。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代表性河
14、流 河水的主要来源 主要水文特征外流河 长江、黄河 降水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内流河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 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可能出现断流(季节性河流)(3)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指导学生读图 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联系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a分析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小。如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不多,水量不大。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
15、离开,汛期为 49 月,长达 6 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 78 月,汛期短。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因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愈往北,结冰期愈长。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1 月平均气温高于 0,冬季河流不结冰。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小;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总结归纳,完成下表:分界线 流量大小 汛期长短 有否结
16、冰 期 含沙量大小北方河流 不大 短 有 大南方河流秦岭淮河大 长 无 小4自主活动了解我国的湖泊。学生自主阅读“中国的湖泊”和图 2-40,了解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和分布特点。 (我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和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最大淡水湖)活动:1找出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河流: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这些河流出国界后分别叫什么名称?(提示:鄂毕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湄公河)2完成教材 P.46“活动”3 和 P.49“活动”1、2 关于家乡河流的学习内容。【滚滚长江】教学导入:方案:师生共同朗读长江之歌歌词或合唱歌曲,
17、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从分析歌词入手,过渡到新课学习。方案:观看“话说长江”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长江“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气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指导:这部分教材包括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长江的水能资源及著名水利枢纽,长江的航运价值等内容。教学重心是让学生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活动,如“话说长江” 、 “图解长江” 、 “勾画长江”等。为增进学生对长江的感性认知,建议让学生充分阅读中国地形、长江水系、长江干流纵剖面等地图。教学活动:1长江源流概况
18、:从读图入手,引导学生读教材 P.50 图 2-46“长江水系”,完成 P.51“活动”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取教师引导下的多媒体展示活动,或以学生为中心勾画长江水系的动手操作活动。具体过程如下:(1)展示(勾画)长江干流“VW”形状,说明长江干流不同河段的名称。(2)展示(填写)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 11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注入的海洋(东海) 。(3)展示(勾画、标注)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各河段的主要支流和湖泊(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
19、江、赣江等;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等) 。(4)利用中国地形图,查阅长江流域的范围、长江依次流经的地形区和三峡的位置。引导学生判断长江干流流经的温度带、干湿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注:长江各段名称很多,如长江上游的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中游的荆江,下游的扬子江等都是长江干流某一段的名称,学生常误认为是另一条河流。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2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在上述展示或勾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完成下表:上游 中游 下游河段位置 源头至宜昌 宜昌至湖口 湖口至入海口地势落差 很大,多峡谷 较小,多曲流 小,江阔水深
20、支流状况 多支流 多支流 少支流利用方向 水能梯级开发等 灌溉、航运等 灌溉、航运等3长江的开发利用:对于长江的开发利用,教材聚焦于“水能开发”和“黄金水道”2 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做好教材 P.53“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读图 2-47 “长江干流纵剖面” ,分析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河段。 (上游)(2)读图 2-50“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和中国地形图,讨论:a长江上游流经哪些地形区?b各拉丹冬与宜昌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与宜宾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c长江上游有哪些著名峡谷?谈一谈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大型水坝的
21、优势条件。d我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建设了哪些水电站?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e读教材“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阅读”材料,讨论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3)对于长江的航运价值“黄金水道” ,教学时重点落实两个方面:一是了解长江航道的有利条件: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长,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 7 万千米。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形成纵横广阔、江海联运的水运网。二是长江航线的运输价值:长江流域人口约占全国 13 以上,耕地约占全国的 14,粮食、棉花产量占全国 13 以上,工业产值约占全国 25,干支流沿岸城市众多,商
22、业贸易发达,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 60%左右。另外,长江航道与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成昆线、川黔线等铁路以及京杭运河相交,便于江海联运,既沟通了内地与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更增加了长江的航运价值。4长江的治理:在突出长江开发利用价值的同时,教师可介绍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渗透在教材“活动”之中,其一是“议一议荆江段多曲流的原因,以及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其二是“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原因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补充荆江、洞庭湖的相关材料,完成这两个“活动”的要求。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段,因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了典型的曲流形
23、态,历史上水患频发,治理的最主要措施是截弯取直工程。17 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湖,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使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湖泊面积锐减,蓄水量变小,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对长江的削洪调蓄功能大大减弱。针对洞庭湖的变化,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型辩论会。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明白:长江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 ,同样也会带来水患,人类若违背自然规律,破坏性地开发长江,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保护长江,已刻不容缓。活动:收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1998 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的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的成因。 (提示:雨带
24、推移的影响;长江中上游山区植被遭破坏,中游湖泊调节能力降低;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等)【滔滔黄河】教学导入:一提起黄河,人们总是同时想到两层含义:一是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被誉为“母亲河” ;二是千百年来,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在导入时,可采用以下方式:方案:观看黄河大合唱等录像资料以及黄河的景观图片,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方案:搜集与黄河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调动学生积极性,寻找切入点,导入新课。教学指导: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
25、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及综合治理,丰富的水能资源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宜用好中国地形图、黄河水系图、 “地上河”示意图,以及有关黄河的录像资料或景观图片等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增进对黄河的感性认知,为分析黄河的综合治理打下扎实基础。教学活动:1黄河源流概况:引导学生读教材 P.55 图 2-53“黄河水系” ,了解黄河概况,完成 P.55“活动”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 9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注入海洋(渤海)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桃花峪) 、各河段流入的主要支流(上游有
26、湟水、洮河等,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等,下游无支流) 。(3)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讨论: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而不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长度 5 464 千米,仅次于长江位居中国第二,但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径流量小于珠江,因此不能称为是第二大河)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在完成上述读图“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填写下表:上游 中游 下游河段位置 源头至河口 河口至桃花峪 桃花峪至入海口特征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较大且清澈 多峡谷、多支流、多 泥沙 地
27、上河、流域面积狭小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的特征,教学时可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避免将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混淆。可以从河流发源地、注入海洋、干流长度、流域面积、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主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完成教材 P.58“活动”1) 。如下表:长江 黄河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长度 6300 多千米(中国第一长河) 5464 千米(中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千米2 75 万千米 2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 11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 9
28、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3探究“地上河”的成因: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上河”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具体可按下列步骤展开活动:(1)读教材 P.57 图 2-56“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 ,感悟黄河下游河床的特点“地上河” 。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探究“地上河”形成的直接原因: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沙积堤高”形成特殊的“悬河”现象。(3) “沙源”探究: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注入,其众多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中游多泥沙,是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引导学
29、生从黄土高原的土质、降水、植被等已有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作用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注:完成教材 P.58“活动”2)(4)感悟“地上河”的威胁:由于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人工筑堤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夏季降水集中,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一旦河面超过堤坝高度,势必造成河水决堤,泛滥成灾。4黄河的综合治理: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较好地把握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由于黄河各河段特征不同,治理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
30、论、分析,得出结论:(对应完成教材 P.5859“活动” )(1)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2)黄河下游的治理中,除人工筑堤外,还有哪些措施?(3)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消除黄河凌汛的危害?(4)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如何解决黄河断流的问题?归纳:1黄河之害,在于下游河道决口泛滥。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治理泥沙。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所以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造林、种草,绿化大地,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还可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等措施来治理泥沙问题。2黄河上
31、、中游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因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干流上已经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这不仅为广大地区提供了电力,而且调节了水量,在防洪、灌溉上也发挥了很大作用。3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黄河水为沿岸人民提供了灌溉水源。黄河上游位于干旱区内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因得黄河水灌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活动:1读“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图,找出跨两大流域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海、四川、甘肃、陕西、河南)2为什么长江、黄河的大型水电站大都建在地势阶梯交界处(如三峡、龙羊峡等)?
32、(提示:地势阶梯交界处相对高度大,河流落差大,且多为峡谷地带,水量大,水流急,因而水能资源丰富)附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1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分析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搞清楚两者的不同含义,其次要掌握影响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基本因素(下图所示) ,最后能结合流域的环境特征对它们作出具体的分析判断。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河流水能开发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是分析河流水能蕴藏量。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
33、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又如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其次还要考虑水库坝址的条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是否有峡谷地形,因为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水库坝址地质条件如何(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是否适合梯级开发等。最后是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淹没耕地状况、村镇搬迁人口数量等。3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评价河流航运价值(条件)的评价,可参考下表模式: 评价要素 评价参考方向自然条件地势落差 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流量 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冰期状况 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经济水平人口城市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人文条件水运网络 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