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一、 时代背景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 ”( 东周:前 770 前256) 2 “士 ”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第一节 概说司马谈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刘歆十家: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家。后人九流: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儒 司徒之官 道 史官 阴阳 羲和之官 法 理官名 礼官 墨 清庙之守纵横家 行人之官 杂 议官农 农稷之官 小说 稗官二、诸子散文的体例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一期:春秋末期
2、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 论语 、 老子 、 墨子 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 孟子 、 庄子 等。 第三期:战国后期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 荀子 、 韩非子 、 吕氏春秋 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4 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发展并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论说文的光辉典范。第二
3、节 孔子与 论语 一、孔子生平与思想1、生平介绍2、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核心):仁和礼 政治思想: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 , “ 因材施教” 美学思想:美善统一,中和 文艺思想: “ 兴观群怨 ”二、 论语 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 论语 。 ( 汉书 艺文志 ) 论语 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思想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而成。全书 20 篇,集中表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是了解、研
4、究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资料。 论语 艺术特色:记言为主,语录体,以片段对话为主,并言行而记载。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而启发性的语句;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a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了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炼、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郑瑗 井观琐言 “论语无意为文,而自粲然为文,故不厌语助字之多 ”。)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又很强的表现力。b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中,使抽象与诗意结合:“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5、也 ” 。(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c、语言真实的反映出丰富复杂的感情色彩。 雍也: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冉求为季氏聚敛: “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冉伯牛得了不治之症,孔子惋惜: “ 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人物个性描绘: 重记言不重记行,记小事而不记大事,记片断不求系统。楚狂接舆 ,将狂出描写如生,鸿飞渺渺,偶留指爪,不可得而见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记述孔子诱导学生畅谈个人志向及孔子对学生的评价,
6、从中刻画了他们的志趣、思想和不同的性格,表现了孔子师徒的儒家治国思想,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一个侧面。具体摄下随意聊天的生动场景,截取真实的横断面,先诱导性启发,哂之(表达委婉含蓄善意)何伤喟然 此段文字,既记言谈,又传神情,勾勒人风貌,传达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章法结构精于剪裁,五人言谈,孔子一人贯穿,前后对应有致:率尔 铿尔,哂 与点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选自 论语 微子 。它记载了孔子率领门徒周游列国时派子路问津的一段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中处世态度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这则小故事以记言为主,记述了子路问津的一个片断,情节简单,但却通过人物对话并穿插必要的叙述交代及动作、神态点
7、染,就把两种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和心情勾勒得很鲜明,颇具文学色彩。人物语言富于哲理意味,含蓄深长。长沮、桀溺借机告诫,寓意深刻,妙语双关。 子路从而后章 : 荷蓧丈人言行诡秘,语言简洁尖锐,返见不知所往,类似笔记小说写法,将隐者身口精神事业风趣况味一一画出 方存之 论文章本源 。第三节 孟子与 孟子 一、生平与著作孟子(前 372 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讲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薛、滕、鲁、魏、齐等国,被齐宣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故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 、 书 ,述仲尼之意,作 孟
8、子 七篇。 ”(史记 孟荀列传) 离娄下 :孟子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叔,取也)诸人也 ”。二、孟子的思想主张1 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孟子 公孙丑上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良知论: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尽心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 告子上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尽心上 “ 哀哉! 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之,有放心
9、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 告子 “先立乎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告子上 )心支配耳目 理性支配感性 劳心者支配劳力者 2 仁政说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尽心下 “ 君有大过,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 。 告子下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 离娄下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梁惠王下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 万章上 “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
10、兽而食人也 ” 。 梁惠王上 2 文艺观第一,以意逆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万章上 第二,知人论世“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万章下 第三,知言、养气论 “ 敢问夫子恶乎长? ” 曰: “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公孙丑上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义)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 同上“ 必有事焉而勿正(止),心勿忘,勿助长也。 ” 公孙丑上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 同上“ 何谓知言? ” 曰 “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 同上三、 孟子 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语 记夫子之微言 ,而曾子 ,子思俱有述作以垂训 ,至孟子而其文然后闳肆焉 ,著述至战国而始专之明验也 .”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富于论辩色彩 . “ 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 圣王不作 ,诸侯放恣 ,处士横议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杨氏为我 ,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距杨墨 ,放淫词 ” 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