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通过进行诗歌朗读训练,把握诗歌的节奏。2、通过揣摩、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4、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5、背诵、默写课文。十五从军征一、文学常识。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朗读、划分节奏、(参照教参 372 页)、生字词掌握。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参照)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2、,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三、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
3、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和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诉衷
4、情一、朗读、划分节奏、(参照教参 373 页)。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参照)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三、内容赏析对“梦”、“泪”、“空”的理解:“梦”:抗击金兵、保家卫国之人生理想。“泪”:年事已高、壮志未酬(胡人未灭)。“空”: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
5、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朗读、划分节奏、(参照教参 373 页)。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参照)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
6、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三、内容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
7、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满江红一、作者介绍: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 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 年,她与徐
8、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 7 月 6 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 月 15 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参照)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刘邦用四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家作什么。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我却不放在心上!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我真诚的心为别人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失意潦倒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广大的人世间,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三、内容赏析满江红一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
9、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这是她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朝天子咏喇叭一、朗读、划分节奏、(参照教参 373 页)。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参照)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